第二百五十九章 歡迎觀看我內心的黑暗(1 / 2)

電影大師 機器人瓦力 3007 字 2021-01-23

. .

「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我又來找你聊天了」

《tecdlof-ieae》剛一響起,銀幕上顯示出片尾信息,放映廳的哭泣聲頓時更加清晰可聽。

影廳的門口處,獅門的散場調查員克恩愣住了,望著廳內昏暗光線下的觀眾席,零散不多的觀眾竟然可以發出這般聲響的哭聲?這不是恐怖片嗎?他能理解觀眾們那一聲驚恐的「不」,但不太能理解現在這是……怎么回事?

做這份工作三年多,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獅門每年發行那么多驚悚片,第一次

因為不負責統計工作,克恩沒有認真翻看過上一班留下的那一小疊散場調查問卷,這下不由好奇地從工作包拿出翻起來,驚訝從雙目蔓延開去,見鬼……

真是個適合嚎啕大哭的日子,吉婭抹著涌出眼角的淚水,不是嗎,一是被狠狠打擊了;二是看了部恐怖悲痛的好電影,最後的幾分鍾太精彩了,震撼的舞蹈鏡頭,震撼的家庭錄像運用,震撼的片尾曲……無不是對電影的升華,無不是導演的天才揮灑

最精彩的是,這兩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該死的混蛋你以為弄哭了吉婭大師會有什么好下場嗎?你等著

旁邊的艾瑪在小聲地抽鼻子,理不清楚是什么情緒,只覺得自己完完全全被銀幕故事擊倒了,心里很不好受。不想很丑很壞地死去,只願死在最美麗的時候,每個女生都會有這種想法吧,這有什么錯嗎?這有什么要被懲罰的嗎?

都有點討厭viy了,大壞蛋相反有點喜歡妮娜了,真可憐……

不對,她才不可憐可憐的是瑪姬。也許走出放映廳,也許今晚過後,自己又會妒忌死那家伙,連帶著把「瑪姬」也討厭,但現在真的很喜歡很同情瑪姬,很放不下瑪姬。

觀眾席前排那邊,格蘭德和波特寇都正落淚,幾乎就要哭出聲,不只是因為銀幕造成的情感沖擊,也因為這首歌帶來的另一層情感。這是只對他們而言的命運巧合,甚至連配樂的庫勒都不知情。

《tecdlof-ieae》最早的電影應用是作為196年《畢業生》的插曲,此後它一度沉寂,只因實在太經典,觀眾一聽到就會想到《畢業生》。直至3年代以來開始被頻頻使用,大家都想成為它的新代言人。

上一次用它的電影叫《單身男子俱樂部》,兩年前的喜劇,托德-菲利普斯的電影,創作源於他大學時拍的紀錄片《聯誼會》。《聯誼會》有兩個導演,一個叫托德-菲利普斯,另一個叫安德魯-格蘭德。

最新用它的電影叫驅魔錄像》,尤尼克-庫勒的電影,他們的電影第一次被用到恐怖片上。

聽著四周的哭泣聲,兩人都有一股肯定的信心,這將是《tecdlof-ieae》給世人最大的新印象,最完美的影音結合

托德,你會看到的,你會聽到的

三位影評人卡斯特、奧爾、舍克的目眶都在泛淚,感受得越多,心靈沖擊越是巨大。

卡斯特虛脫般靠著椅背,望著滾動演職表的大銀幕,聽著歌回味著之前的3分鍾影像,心中十分凌亂,有著那么多的感觸。這就是好電影帶來的啊不只是坐了一次鬼屋過山車,還被打開了大腦和心靈的一部分。

都有些什么?一時間千思萬緒,最占據他心頭的是關於希望。

驅魔人》的結局是平靜積極的,兩位神父殉道,芮根重新過上沒有惡魔的生活。《女巫布萊爾》的結局是沒有希望、只有無盡恐懼的,未知的可怕、可預想的死亡就在帳篷外。驅魔錄像》呢?

殘酷、痛苦、震撼。它既是沒有希望的,瑪姬的逝去、那些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

如果一死能拯救瑪姬,斯威策會願意,科頓可能也會願意,但他們不能。面對著這個悲痛,它所代表的每一個信仰受到挑戰的艱難時刻,如何去面對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谷倉里每個人的新傷口恐怕都不會輕易愈合,而舊傷口的痛也會再度襲來,就像科頓剃須留下的傷口最後時刻又迸裂流血。

不過結局鏡頭不是已經說了些什么嗎,同樣是冰天雪地,前一瞬是那么寒冷,壓抑,讓人絕望;下一瞬艾米和瑪姬的平凡家庭錄像,卻那么溫暖,美好,快樂。問題並非是我們遇到什么樣的天氣(困難處境),而在於我們怎么去面對。

她們的錄像,才是真正的驅魔錄像,真正的驅魔聖物。

因為那里面的她們是有信念的,有信念的科技(錄像)能帶來希望,沒有信念的科技(槍)最終只能帶來毀滅

這又是它給人希望的一面,然而它給人的希望恰恰是被毀滅了的美好,猶如站在一片廢墟中找到一幅滿是笑容的全家福照片。希望?絕望?如此復雜地一同襲來讓人想要大哭一場。

真是發人深省、回味無窮的經典,一部3分鍾的偽紀錄片做到這樣又實在非常的難以置信。

卡斯特太喜歡這部電影了,他的影評不會使用「悲劇」這個詞,雖然有諸多的悲劇經典,但北美觀眾極度反感「悲劇」這個詞,他們相信個人的力量可以戰勝自身的命運。說它是悲劇會影響它的票房,還是用「感性」吧。他恨不得每位觀眾都來看一看,看了好電影想分享的心情。

他也不會使用「好萊塢」這個詞,驅魔錄像》跟好萊塢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是一部有著獨立精神的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為什么總充滿驚喜,就因為它不搭理好萊塢那一套狗屁的商業局限。「驅魔成功,瑪姬好了,斯威策一家在雪中送科頓他們離去」,那是好萊塢做的。這是獨立電影做的。也許tpt的票房會不怎么樣,他只是個影評人不懂發行,就主觀感覺它這么獨立,不一定會受主流消費。但無論如何,它絕對會是一部邪典經典。

所有tpt的職員、演員,卡斯特也不會叫他們為好萊塢人,他們是獨立電影人

奧爾在哽咽,有太多想往影評里說了,一個問題是怎么去解讀tpt,尤其是它的結局。

最後控制著瑪姬的是瑪姬還是惡魔?

如果是惡魔,那其實它真的快不行了,所以使用這樣的招數,它用美麗的舞蹈去掩蓋它的丑陋邪惡和虛弱,並且成功欺騙了科頓、斯威策等所有人,讓他們誤以為驅魔失敗,因此上當地殺死了瑪姬。

世間萬事萬物,難道不是一切都具有欺騙性嗎,美麗的也可以是邪惡的,善惡好壞美丑真假,誰就能全部分得清楚?

如果是瑪姬,她失去了信念,斯威策更是試圖充當上帝,冒作上帝的凡人創造的只有毀滅,就算瑪姬是他的女兒,像是他的受造物,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受造物。

最終十字架戰勝不了的不是那只惡魔,是人類的槍炮、自以為自己是神這只惡魔。

不管是惡魔,還是瑪姬,都擊中了人性的弱點,在強大的惡魔面前,人類太容易動搖、迷失、信仰崩塌、放棄,「你要聽我的話我才能教你,抓住我的手我才能救你」,瑪姬沒有抓住,斯威策也沒有。

想要殉道的科頓有嗎?他沒有再擋到槍口前,他在想什么……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取決於怎么去解讀,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奧爾忽然醒悟過來,這就是解讀tpt的方式,它是一部「你是什么人,你就看到什么」的傑作,有人會喜歡是惡魔,有人會喜歡是瑪姬。而他喜歡認為是瑪姬,正如導演「尤尼克-庫勒」表明的導演態度——那個正面特寫鏡頭。

瑪姬為什么微笑?她看到了什么?天堂嗎?他喜歡這樣去解讀,瑪姬上了天堂,在那里,她和她母親艾米快樂地起舞。

因為閃過的其它解讀都太過殘忍了……奧爾想自己始終是貪戀美好事物的。

舍克真的想不到今晚會落淚,最後的意識流鏡頭太帥了一段原本普普通通的家庭錄像,竟能讓人如此震撼。這已經是他最喜愛的電影鏡頭之一。

驅魔錄像》?2l世紀以來最好的恐怖片之一,驅魔人》後最好的驅魔電影,偽紀錄片誕生以來最好的影片之一,徹底打破「偽紀錄片也就只有《女巫布萊爾》那樣了」的看法,注定載入邪典影史乃至整個影史的經典。

舍克本想向格蘭德兩人出言贊嘆,卻真有點疑惑,尤尼克-庫勒是他們嗎?細想之下似乎……不太像……

放映廳的靠後排中間一處,中年男人滿臉沉默,眼鏡下濕潤的雙目泛著出神的傷痛,他嘆了一聲,脫下眼鏡,擦了擦目眶。

能說出痛苦的恐怖故事不多,這是一個;能拍出痛苦的恐怖片也不多,這是一部。

他感覺自己今天挺幸運,偶然的在網絡發現了這部電影,正好今天上映就過來看看。他不記得自己有過多少次到影院看恐怖片的經歷了,以為今晚只是又一個平凡的夜晚,卻竟然嘗到了痛苦的恐怖。

「尤尼克-庫勒,尤尼克-庫勒……」中年男人喃喃了幾聲。

死亡,離別,家庭破碎,疏遠,靜默,絕望,破滅……

不是說沒有經歷過就不可能拍出來,但更大可能是經歷過,庫勒的人生發生過什么可怕的事嗎?痛苦的童年?父親或母親死了?消失了?失戀了?被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