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半個尼爾森(1 / 2)

電影大師 機器人瓦力 2311 字 2021-01-23

.

<dv ss="k"></dv><dv ss="d250f"><sr>ds_d_x();</sr></dv>

<dv ss="k2"></dv><dv ss="d250r"><sr>ds_d2_x();</sr></dv>小說軟件已經開發完畢,請大家訪問..網站底部就可下載安裝安卓以及蘋果的

1月27日星期五,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正在猶他州的帕克城、鹽胡城、奧格登市和聖丹斯度假村聯合舉行。∷

從19號到29號這十天里,有120部電影進行展映,這是獨立電影的盛大節日,而大小發行商們的購片人員早已齊聚聖丹斯,尋找著下一部《女巫布萊爾》、《四月碎片》、《超碼的我》、《大人物拿破侖》……

這些獨立影片是好萊塢流水線無法生產的,充滿著驚喜、寶藏和什么都不是,這就要看人們的眼力了。

昨天晚上,主辦方突然收到一個讓人興奮的消息,葉惟到了帕克城!

誰都可以來游覽觀影,但v已經是獨立電影的一面旗幟,他的現身著實增添著本屆電影節的光芒。

「我就是來看電影。」葉惟這么告訴電影節主席傑夫-吉爾莫,無意出席活動和接受媒體采訪,「如果有適合機會,我也會購片。」

電影交易並不是「日舞小子」羅伯特-雷德福創辦聖丹斯電影節的初衷,不過似乎所有事物都會走向商業化,近年來它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電影交易市場和人才新秀舞台。

每年最受關注的影片自然是開幕片、閉幕片,以及入圍評審團大獎單元、世界電影單元的各16部左右的劇情片。

今年的開幕片是《老友有錢》,詹妮弗-安妮斯頓、凱瑟琳-基納;閉幕片則是《領頭狗》,本-福斯特、布魯斯-威利斯、賈斯汀-丁伯萊克等等。後者的陣容尤為強大,還沒有展映就已經受到一眾片商的激烈追逐。

而像《成人式》、《雪莉寶貝》等片也在受捧之中,卻不是《半個尼爾森》。

「我敢說,你們這部電影是今年聖丹斯最好的電影!如果不是,那就太可怕了,我這么多年都看了些什么?」

早上帕克城紅石劇院正剛剛結束了又一場《半個尼爾森》的放映,小展廳里沒有坐滿人,不到20人坐在前面幾排,最前排的是影片主創們和一尊年輕的大神。

「謝謝!這份贊譽對我們太多了。」29歲的白人導演瑞安-弗雷克正連聲道謝,有胡渣的臉龐滿是喜笑,不知是激動的還是天生的,大鼻子發紅,像喝了不少的酒。

旁邊他的妻子安娜-波頓也笑得欣然,黑框眼鏡都要掉下去。

而坐在另一邊的制片人詹姆-帕特里科夫、兩位公關琳達-多夫和克里斯-利比,都是萬分驚喜。

《半個尼爾森》在23日就已經開始展映,這是它至今獲得的最高評價,本屆最好!真是讓全是行業底層人物的他們受寵若驚,有了天才v這一句贊美,影片的發行之路會更容易。

他就坐在中間,身著一件黑色連帽長袖衛衣和藍牛仔褲,雙手戴著一對黑手套,正一邊鼓掌,一邊感慨贊好「太不可思議了!70萬制片費,23天拍攝期,太棒了!」

眾人樂呵呵的,其實說起來,還遠遠比不過《驅魔錄像》,也比不過《婚期將至》重制版。

「我們需要談談!」葉惟決定了什么似的,看看左右,「我想買下這部電影。」

眾人都怔了。

……

《半個尼爾森》是一部典型的獨立影片,它的制作過程如同教科書一般標准。

早在2004年前,畢業於的瑞安-弗雷克,與其在大學時期開始約會並合作的同學及妻子安娜-波頓,一起寫了《半個尼爾森》的劇本,預算100萬美元。

為了尋找融資啟動項目,兩人拍了短片版本《s,brk》。

這部短片獲得2004年聖丹斯的短片電影獎,並引起了律師艾琳-麥克弗森的注意,她把它推薦給了「牽引傳媒」的制片人羅贊-科恩伯格,之後「威廉-莫里斯獨立電影」的克雷格-凱斯泰爾也加入。

兩人開始積極地融資,不久一起遇到詹姆-帕特里科夫,他和他的合伙人亞歷克斯-奧洛夫斯基同意加入。然後又是一系列的融資,制片團隊越來越壯大,卻遲遲未能定局,差著什么呢?

一個明星。

他們瞄准了瑞恩-高斯林,這位其時24歲的加拿大俊男演員剛因為《戀戀筆記本》而走紅,拍的新片是《停留》那樣5000萬預算,搭檔伊萬-麥克格雷格、娜奧米-沃茨的大項目,一個70萬預算的微型項目?

加入。瑞恩-高斯林被劇本打動了。

年輕的白人老師丹-鄧恩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家破公立高中教書,白天他心懷理想激情,盡力教育著多是黑人的學生,但晚上他掙扎於對現實的失望、無從改變現狀的空虛之中,他以吸毒來逃避迷茫。

某次他吸毒被他的一名黑人女學生德麗發現,都身處困境的兩人因此開始了友誼,人生也有了改變。

這是一個關於師生、種族、社會、理想與現實、生活與愛情等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一個人的人性相對立、生活相矛盾的故事。故事不盡相同,但每個人都會有「半個尼爾森」的時光。

影片中沒有角色叫尼爾森,這片名最初源於邁爾斯-戴維斯的一首歌,而原意是一個摔跤術語。

瑞安-弗雷克這么說「這是摔跤中的僵持狀態,你被對手控制住了,但你有機會逃脫,盡管這需要技巧。只是一個關於掙扎的比喻,比如說吸毒上癮或者不同的社會政治、階層斗爭等等。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掙扎。」

而安娜-波頓則說「我們知道我們要拍一部很微妙和引發思考的電影,不想過於直白,所以覺得這個片名符合影片的風格。」

在變化中迷茫,在痛苦中掙扎,你有可能被摔倒在地,也可能逃脫開去重獲生機,這是你自己和自己的摔跤。

《半個尼爾森》就是那種遵從好萊塢商業法則拍一百年都拍不出的電影,獨立電影。

有時候,商業片;有時候,只有獨立文藝片。瑞恩-高斯林的加盟使得項目順利地融資,三個月後,拍攝開始,23天後殺青,比原計劃還早一天,70萬美元預算一分沒多花。

那時已是去年了,接著是向目標聖丹斯電影節進發,團隊在去年10月為傑夫-吉爾莫等人辦了一場放映會,他們都給予好評,《半個尼爾森》就此入選2006年聖丹斯。

當電影節來臨,帕特里科夫雇請了公關團隊,多夫和利比為影片服務一個月,費用是1至1。5萬美元。

展映到了第五天,影片雖然廣獲好評,但有興趣的發行商不多,因為它很難賺到錢。

資深制片人麗納-羅森夫婦想買,出的價格卻遠低於電影的預算,所以他們被拒了。

米拉麥克斯和思索影業是最認真的了,前者想買斷,可是價格不高;後者的方案則是低預付款,但有毛利分成,沒有宣傳承諾,但承諾了會有至少15個城市各一家劇院的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