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大桓江湖(1 / 2)

鑄聖庭 邪影 2017 字 2021-01-23

.

.., ;;;

大桓天朝,九龍禁城,禁宮。

蕭影閉關的第十天,北方、西方、西南方等三方主戰場的戰報,相續傳來,明確表示抵擋並擊退敵軍,宣布解除邊境危局。

留守九龍禁城的大桓重臣,齊聚大桓主殿,商議接下去的部署!

短短十天來,沉穩慎密且寬容仁的儲君蕭奉天,倒是初步得到眾臣認可。但是,隨著擊退三方敵軍的入侵,又將是另外一個局面,每一個部署都影響極大,儲君蕭奉天倒是不敢妄自做主,而且蕭奉天也頗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最擅長的還是政務,接觸的軍事戰術並不多。

「太尉大人有何建議呢?」

重申了遍三方主戰場戰報,儲君蕭奉天率先看向負責統籌全局的太尉兼十大君王之兵王韓信問道。

「老臣冒昧!」

太尉韓信早有腹稿,先是謙遜應了聲,便朗朗分析道

「第一,隨著三方敵軍的敗退,只要不出意外,敵軍已經掀不起多大浪潮,很難再威脅到我朝根基。如此一來,擺在我朝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要么重兵守境,靜待良機;要么率軍出擊,反撲敵方疆域。

第二,除三方敵軍聯盟外,敵視我朝者,尚有非洲聯軍、西歐聯軍、南部聯軍,與及威脅相對較大的南北美洲的聯軍,其中又以米國的英雄文明和加國的神戰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為主!這四方聯軍的實力,絲毫不弱於目前三方敵軍聯盟,必須給予足夠重視。

第三,事到如今,陛下(蕭影)整合異人群體的謀劃,如今是否動用。值得重商榷。目前動用異人群體的部署,我朝能更快擊潰三方敵軍聯盟,而且目前力量體系尚好,繼續等待下去,隨著力量體系的飆升和降世仙神的反應,異人群體的作用會越來越小。但是。如今動用,卻又無法對距離我朝疆域極遠的四方聯軍,造成不了太大威脅和傷亡,利弊難分!」

太尉韓信僅僅說明三個要,不難明白。但是,乍聽起來,似乎只是闡述三種主要情況,並未提出具體應對策略!

「諸位大人的想法呢?」

蕭奉天朝韓信贊同了頭,柔聲又不失威嚴環視殿內眾臣問道。

以蕭奉天的性格。確實沒蕭影那般強勢獨斷,比較會聽從他人建議,集思廣益。但是,儲君畢竟只是儲君,也確實做不到如蕭影般獨斷獨行,更不敢忽視大桓眾臣的想法。因為大桓天朝中,春秋呂氏、逍遙武脈、融獸越州、舊秦贏氏、舊吳孫氏、蓬萊一脈等等大勢力,比起自然桓後戚姬和儲君蕭奉天一脈。只強不弱。

戚姬母子,只是占據了得到蕭影和大桓天朝認可的名義罷了。很難壓服各大派系!

龐大至極的天朝級別勢力,各種派系、各種關系,錯綜復雜,非一般人所能理清,光是侯、王、皇、帝等勢力,就是數以百計。還沒把異人群體、散修勢力、家族豪門等算進去。

認真說來,讓儲君蕭奉天執掌大桓天朝,難度確實比蕭影高無數倍,更考驗蕭奉天的帝皇之術,這也是開國者和守成者的莫大差別所在!

「以本宮的意思。如今我朝爭取的重,只有兩個字……時間!」

命運天後呂雉沉思片刻,插言提醒道。

包括蕭奉天、戚姬、孫尚香、白澤等人在內,在場絕大多數人微微頭,這不是什么秘密啊!當然,呂雉身為命運天後,自然不會說廢話,言外之意是支持繼續戰爭,也就是異人常說的主戰陣營的右翼鷹派!

眾人沉默,龍後諸葛亮看了眼儲君蕭奉天,硬著頭皮順勢附和道

「天後娘娘所言極是,如今我方最需要的就是時間!以我朝得自盤古秘境的資源財富,每時每刻,我朝都在以極大的速度發展壯大!」

雖無明說,卻足夠在場眾人明白了!

新降的舊蜀一脈,包括龍鳳關張等,如今基本被儲君蕭奉天降服,屬於嫡系的儲君一脈,關張等武將和簡雍、徐庶等部分文臣被派往西南方主戰場支援,龍鳳兩大級謀師卻被蕭奉天留下充當幕僚和策應。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想表達的意思,卻是和命運天後呂雉相反,要的是停戰而休養生息,穩定形勢,消耗所得。這代表的是儲君蕭奉天的意思!

「哼!」

可惜,龍侯諸葛亮根本震不住呂雉,甚至有些沒資格和呂雉對話。呂雉不屑輕哼一聲,挑明說道「本宮的意思,是我朝應該在盤古天地恢復遠古時代或洪荒時代,或者降世仙神陣營反應過來之前,趁著這段緩沖時間,盡力、盡快,削弱敵軍,征伐八荒**,統一天下!」

諸葛亮不敢明言反駁,盡量措辭應道「征伐八荒**,統一天下?這有不現實吧?或者說,根本就做不到。」

「沒做!怎么知道做不到?無論如何,最大程度削弱敵軍就對了,否則等敵軍和仙神陣營反應過來,我朝還有何優勢可言?」

呂雉毫不客氣地犀利反問道,頓了下,懶得理會諸葛亮,直接看向儲君蕭奉天問道「儲君以為然否?」

呂雉知道諸葛亮所說,代表的是儲君,干脆明言,而不是跟諸葛亮爭論文斗。從這說,呂雉的性格倒是和蕭影有些像。

蕭奉天毫不意外沉聲應道「如今父皇閉關,形勢初定卻未明朗,再加上我朝新生子民尚未安心,秘境資源尚未消化,再起戰端,恐非良機啊!」

「此言非矣!眼前恰恰正是最佳良機,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呂雉並不留情迅速提醒道,隨後,看向自然桓後戚姬和太尉韓信問道「桓後和太尉以為呢?留給我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今求穩絕非明哲之道,末日降臨。蒼生如草,這是必然結局,又何必忌憚太多?」

「……」太尉韓信欲言又止,干脆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這明顯是大桓嫡系和春秋一脈的爭辯。事情沒明朗前,還是盡量別貿然參與的好!當然,凡事有利有弊,雙方各執一詞,說不上誰對誰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百人百態,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鳥都有!

大桓天朝的情況算好的了,至少有大桓天主蕭影坐鎮,太過荒唐和自私的建議。沒人敢提。各方聯軍的爭議和矛盾,肯定比大桓天朝復雜激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