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各方的表演(完).(1 / 2)

攝政大明 蟲豸 2493 字 2021-01-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攝政大明最新章節!

......

......

「......兒臣愚鈍無能,不明世事、不諳人心,擔任太子至今已有八載,卻是毫無建樹、屢次犯錯,捫心自問也僅有持身端正、忠心守孝值得一提,余下皆是不足為道,深辜父皇之器重,每當思及於此,總是傀作難安......」

「......時至今日,兒臣雖有明悟,奈何已是朝中樹敵無數、自身威望盡失,為時已晚、悔之莫及!兒臣左思右想,自認德不配位,經由再三考量,不敢讓父皇兩難、亦不敢擾亂社稷,自當是主動退位......」

「......然,歷朝之儲君廢立,必是有正當理由,或為失德、或為不孝,然兒臣向來謹守本分,從未有失德與不孝之舉,若是強行退位,定會引發朝野之非議,於父皇之天威也有損害,亦不可行,須是另尋緣由,方可有廢立之事......」

「......兒臣深知,父皇不滿於宗室之糜爛久矣,故而才安排兒臣調查此事,但宗室之弊深積百*,諸藩亦是妄自尊大久矣,若只是敲山震虎、點到為止,恐是治標不治本,眾藩只會蟄伏一時,今後必是固態復萌,父皇之心患、朝廷之弊政依舊不改......」

「......但若是朝廷出手懲治宗室太重,亦是多有不妥之處,不僅損傷國本、朝野動盪,亦會影響父皇之史書評價......輕重皆不可行,卻令人左右為難......」

「......是故,兒臣已是下定決心,當是不計後果、矯枉過正,以自身為棄子,趁今日之機以重典懲治違法亂政之眾藩,引天下宗室之仇怨於一己之身!待到天下宗室牽連愈廣,必將是人心惶惶、敬畏天威,亦將是銘記教訓、再不敢似往日般肆無忌憚......」

「......爾後,再待到各地宗室怨氣最重、恨不能將兒臣食肉寢皮之際,父皇也可趁機出手、****,只需赦免部分宗室之罪行、恢復少數藩王之尊位,以懷柔之手段安撫人心,即可收獲天下宗室之感恩戴德、亦可平息朝野之動盪,宗室之怨恨也只針對於兒臣一人......」

「......事至終末,藩王與宗室之罪行皆受嚴懲,少數赦免者今後數十*內必是收斂行徑、不敢再犯,朝廷供養之壓力亦可緩解,所查抄之不義錢糧也可造福於民,此乃善政也,可謂其一;父皇尋機****之後,不僅是穩定朝野、盡收人望,亦可提升史書工筆之評價,被譽仁恕之君、名垂千古,可謂其二;兒臣德不配位,早該退隱,彼時已是與全體宗室為敵,百官亦是受到波及,事後必然有人彈劾兒臣欺壓宗室、擅生事端,父皇也可趁機廢黜兒臣,另尋合適皇子繼承儲君重擔,進一步平息宗室與百官怨氣之余,亦可保證大明江山之傳承與穩固,此乃其三......」

「......徹查藩王罪責之事,於江山之穩固、於百姓之福祉、於父皇之天威,皆有大益,可謂一舉三得,僅需犧牲兒臣一人而已,然兒臣早已不適合留任於儲位,亦是順水推舟,是故才有今日之舉動......

「......兒臣唯恐父皇顧念父子情誼,多有猶豫、錯過時機,故而先行後奏......今日之舉,既是兒臣之最後任性,亦是兒臣之最大孝心,還望父皇能夠最後一次寬恕兒臣,若是辦成此事,兒臣總算能為父皇有所分憂,也總算能為社稷有所建樹,無論今後**為何,心中再無怨悔......」

*

讀完了朱和堉的密疏內容,趙俊臣的心情既是凝重、也是贊嘆。

朱和堉這一次所施展的手段,雖然不能說是扭轉乾坤,但也堪稱是漂亮至極了!

現如今,隨著德慶皇帝已經開始默許七皇子朱和堅公開招納朋黨、涉足前朝政務,再加上老朱家一脈相承的固執性子,朱和堉被廢黜的事情已是再無可能改變,可謂是板上釘釘。

但因為這份密疏,這件事情的性質卻是悄然間發生了改變!

原先,朱和堉失去儲君之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樹敵太多、屢屢闖禍,現如今更是眾叛親離、威望大損,已經不再是一個合格的儲君人選,但隨著朱和堉在這份密疏之中的主動請求廢黜,情況就變成了朱和堉是為了朝廷大局的穩定、為了德慶皇帝的史書聲譽,自願犧牲了自己的儲君之位!

這是多么崇高的理由!這是多么感人的孝心!

同樣是遭到廢黜,這里面的差別可就大了。

若是前者,德慶皇帝今後就算是再不滿意新儲君的表現、又一次生出了換儲心思,也絕不會重新考慮朱和堉的,但換成後者的話,今後一旦是朱和堅犯了錯,德慶皇帝肯定就會回想起朱和堉的好處。

更何況,在這份密疏之中,朱和堉的字里行間無不是透漏著自己的成長與孝心,也無不是暗示自己依然是儲君太子的最佳人選,只是成熟稍晚了一些。

所以,也難怪德慶皇帝這段時間的態度會是這般奇怪了,就算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廢黜朱和堉、一心想要扶持朱和堅上位,但只要是心中尚存有一絲父子親情,看過了這樣一份奏疏之後,也必然會忍不住心生猶豫吧?說不定還會生出一種愧疚情緒,只覺得是自己缺乏了一些耐心、虧欠了朱和堉。

或許,朱和堉的這般「以退為進」的做法,乃是受到了趙俊臣當初的啟發。

在朱和堉離京之前,趙俊臣針對未來的奪嫡局勢,曾為他量身制定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本質上也是「以退為進」的手段,就是讓朱和堉以提升自身廟堂聲譽的前提下、不留任何話柄的主動離開儲君之位,然後靜靜等待朱和堅登上儲位之後犯下**,再是伺機東山再起。

而朱和堉的今日表現,依然還在趙俊臣當初的計劃框架之內,只不過趙俊臣的「以退為進」是針對廟堂百官,而朱和堉的「以退為進」卻是針對德慶皇帝,兩者結合之後無疑是效果更佳,卻也讓他為自己爭取了一份先機!

根據趙俊臣的最初計劃,朱和堉今後若是想要東山再起,就只能是寄望於趙俊臣的全力協助,但有了這份奏疏之後,今後一旦是德慶皇帝不再滿意於朱和堅的表現,也不必需要趙俊臣的鼎力相助,德慶皇帝也會主動想起朱和堉的好處。

朱和堉的這般做法,除了**與趙俊臣先行商議之外,趙俊臣也挑不出多少毛病,但他卻是利用這般手段挽回了自己與趙俊臣合作之間的劣勢,也重新掌控了自己的部分命運。

想到這里,趙俊臣心中對於朱和堉的看法,也再一次發生了悄然轉變。

說根到底,趙俊臣之所以會選擇支持朱和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朱和堉在目前階段必須要依賴自己、會受到自己的控制與影響,而趙俊臣也就可以趁機引導廟堂局勢的未來走向......但若是朱和堉不再是受到自己的影響與控制呢?這般情況下,自己究竟還有**繼續支持朱和堉的必要?

想到這里,趙俊臣不由是陷入了深思。

但下一刻,趙俊臣已經壓下了心中的諸般念頭,不再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