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制舉收尾(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128 字 2021-10-1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漢世祖 !

通覽十篇《平邊策》,最受劉承祐鍾意的,當然是王朴與王溥所作。其余八篇,大抵就是用來襯托這二者的,基本都是些老生常談,養生民,立君德,修甲兵雲雲。

倒不是大漢朝的文人們都只有這點「見識」,只是劉承祐出的題太大,又是殿試,如此回答夠穩,讓人挑不出大錯。這可是關乎前程與給天子印象的大事,若無過人的才情、見識與韜略,還是少出什么驚人言論。

王朴的策文,幾不出劉承祐意外,論調很清晰,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不過,有所變化的是,他此番將南限定於「淮南」,北止於「燕山」。與趙宋南平諸國,北滅北漢的南北戰略相比,大概只有個形似了。

並且,王朴還強調了一點,三年之內,不得動兵。說了不少,總結來講,就是建議好好種田。

大概是珠玉在前,抑或是受固有印象的影響,王溥所作之文,總覺弱了一籌,明顯是心理作用。刨去那些議論性的辭藻,王溥所書,於劉承祐而言,未太多新奇之處,倒也指出了一條清晰的戰略路線。

北守契丹,東南取淮南,西復秦鳳,再行出兵北上,收復燕雲,而後發兵南下,削平南面諸國,再行北伐,師出嶺北,消滅契丹。

先南後西,北而轉南,再行向北。藍圖遠大,壯志可嘉,也有一定可操作性,還是很受劉承祐中意的。不過,相較於遠見,劉承祐更加在意於當下,而王朴對於近景,描述得也更加清楚,更得其心。

權衡之下,劉承祐還是點了王朴的狀元。當然在劉承祐眼里,設當狀元,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值得重用的人才,點王朴,就當沖著其年齡,給個安慰獎。

當廷訓了一番話,對那些「老老少少」的應考士子進行了一番激勵之後,殿試方才宣告結束。此次參考的人,年齡跨度尤其大,應考者,似王朴,已然四十二歲,最年輕的,才二十出頭。

「除王朴、王溥外,及第的士子,據其所長,盡數分與三司六部及御史,從副職吏任起,填補諸衙空缺!」日昳之時,劉承祐召集諸宰及大臣,對及第士子的安排作垂訓:「楊卿既判吏部,此事就交由你主管,嗯,馮卿德高望重,又有識人之名,可為輔!」

「是!」楊邠未應,馮道則主動地應道。

楊邠在下,有些意外地看了劉承祐一眼,天子對制考士子的看重,已是人人皆知,但是對其安置,竟然會交給他,他自己都有些不相信。

注意著劉承祐的目光,只見平靜如一汪清水,看不出什么來。不過,不管劉承祐存著什么樣的心思,呆了一下,還是以一副從容的姿態,應下。

劉承祐倒沒有特別復雜的心思,只是覺得,在楊邠還能做事的時候,讓他做就是。楊邠這個人,最讓劉承祐難以忍受的就是傲上而欺下,但此人的辦事能力,劉承祐倒沒怎么懷疑過。

至於其趁機邀買人心、圖謀不軌之類的,如今的劉承祐,可不那么顧忌。楊邠此前在朝里朝外提拔了那么多親故,卻也盡數在劉承祐控制之內,而倘若他真有什么逾矩之行為,正好落以口實。

「所有及第士人,以半載為限,依其辦事能力,進行考核升貶。告訴那些士子,莫以位卑,多做實事。朕對他們期望很高!」劉承祐是看著馮道說的。

「臣遵命!」

對於這些士人,遣官任職,劉承祐當然不可能一上來,便委以要職重任。朝廷是需要補充新鮮血液,也缺官吏,但缺的是能做事的人才。這些中考的士子,通過考核,只是證明其有資質,具體的辦事能力,還待考察,這一點,劉承祐腦子可清醒得很。

原本劉承祐還打算將這百多人再進行集中培訓,但考慮到現實情況,還是決定以實事來考察,拿來便用,大浪淘沙。至於「中央黨校」,還是留待以後,國家有那個條件了,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