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159 字 2022-10-08

離開崇政殿後,趙普獨走,一邊思索,形容一斂,呈現出的就是凝重之態。經過最近一個多月的相處以及小心翼翼的試探,他已然確定,劉皇帝對他確實有些看法了。

事實上,趙普早就察覺到了,只是過去從沒有像如今這般露骨扎心,而關鍵的轉變,就是從盧多遜被殺之後開始。

盧多遜被殺後,大漢中樞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平靜中,盧黨幾乎被清理一空,與其牽涉者多受到懲罰,幸免的也都不敢再張揚,都察院的御史差不多換了一遍。

按理說,最大的敵對勢力倒了,趙普這邊該彈冠相慶才是,但是,在趙普的壓制下,「相黨」的一干人等,也都夾著尾巴做人,不敢張揚,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在這種氛圍中,朝廷風氣大清,行政效率空前提高,仿佛回到了乾右早期年代,那種積極昂揚、上下齊心的景象再度呈現於大漢朝堂。

然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盧多遜死後,中樞原本的權力結構被徹底打破,從政事堂到諸部司乃至地方道州,都是如此,然而,新平衡的構建卻在劉皇帝刻意的壓制下,顯得緩慢而滯後。

諸部司衙署以及地方職缺,都好彌補,並且已經在趙普的指導下進行著人事,大漢可絕對不缺做官的人。

但是,一些關鍵分工、影響到朝廷權力平衡的職位,就不是趙普可以決定的了,而劉皇帝,卻沒有任何指示。

因此,在這一個多月,或者說在盧多遜下獄後的幾個月內,朝廷內部,形成了一種「相黨」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不論是趙匡義還是王著這樣的勛臣故舊,都低調地很,也就愈加突出趙普的權力與地位,這樣的情況,讓政治嗅覺極其敏感的趙普實在不安,乃至煎熬。

時至如今,趙普才真正體會到,一個平衡的局面,對於朝廷,對於他自己有多重要。盧多遜雖然令人厭惡,甚至不斷地想扳倒自己,但是有此人在台前吸引目光,卻也分擔了自己的壓力,讓自己的權位穩固。

一朝垮台,他趙普就凸顯出來了,簡直是被架在火爐上烤。這才多久,他對盧多遜竟有種思念之情了......

感受到自身的尷尬處境,趙普已經不止一次地向劉皇帝請示,希望能增補宰臣,分擔職權,以免怠誤國事。

甚至還提出了幾個人選,比如宋琪、石熙載、李昉這些老臣,但劉皇帝都沒有給出一個正面回應,只說還需思量,綜合考慮。

當然,在劉皇帝考慮好之前,那國事,還需趙相公費心操持。看起來大權獨攬,一派獨大,實則危機四伏。

且不提在上邊盯著的劉皇帝,太子劉暘以及那些勛貴元臣,都無形地制約著趙普,聰明人自然都能察覺到趙普的不妙。

太子也就罷了,這些年理政,兩人配合得不錯,關系也良好,但是其他人,想要打倒他,取他而代之的,絕對不少。

當然,處境再是微妙,趙普依舊盡力維持著目前的形勢,意圖通過忠心耿耿,打消劉皇帝的顧慮,宰相之尊,何等榮耀,何等威風,如何能夠輕易地割舍。

但不斷的試探下來,趙普的心卻在不斷往下沉,愈不自安。他也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么,然而,即便向劉皇帝隱晦地表明意願,仍舊沒有得到認可,用劉皇帝的話說,朝廷需要他。

趙普日子,當真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