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格局(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325 字 2022-11-30

當然,此時劉皇帝不是為了和臣子們討論火炮的威力以及對大漢軍事革新的作用,還是在考慮榆林平叛的策略問題。

平叛大軍,顯然以西北地方軍為主,另從臨近的河東、山陽也各遣一路,若是加上漢人義勇、臨時征召的番兵,那輕松之間剿賊兵力就可攀至二十萬人。

不疾不徐,把整個榆林圍起來,趙普的困敵之策,還是有些道理的,劉皇帝也稱之為囚籠政策,把所有榆林黨項都圈起來,慢慢炮制,逐一消滅。

對當地的漢民,乃至雜胡,都可以加以區分,區別對待,但對黨項人,大可不必,劉皇帝已經對黨項人徹底喪失耐心與信任,或者說,從來沒有所謂的信任。

哪怕對契丹人,劉皇帝的感官都要更好一些......

在原史上,李繼遷叛亂之初,宋廷在西北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李繼遷也只能在地斤澤小打小鬧。只不過,宋廷自己表現太爛,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堅決的剿賊策略。

先軍事打擊,軍事打擊不行,再政治分化,還不行,又搞經濟圍困,一步步做下來,看起來,按部就班,穩扎穩打,實則是變化不定。

作為皇帝趙匡義,也是瞻前顧後,一面要消滅叛軍,一面又不斷尋求妥協,用人上面,更是乏善可陳。

不論是田重進還是田仁朗,都是沙場宿將,尤其田仁朗,更一度把李繼遷逼到絕境,呈困獸之勢。但趙匡義在東京又坐不住,急不可耐,要下令催促,最終干脆撤了田仁朗,換上王侁。

而王侁其人才干如何,在大漢已經經過充分證明了。更可笑的是,居然放李繼捧回夏州,意圖招撫李繼遷,結果被那倆堂兄弟玩二人轉,忽悠得淪為蠢類。

當然,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客觀條件,便是宋廷在北面有一個強大的大敵遼國,一直承受著巨大的軍事壓力,也給了李繼遷在宋遼之間左右逢源的機會。

北宋為何一直被詬病,甚至不被人認為是大一統的王朝,除了那些讓人惱火的政策之外,燕雲缺一塊,西北缺一塊,好好的金甌破得四處漏風,怎能不被鄙棄。

不過,在大漢,遼國已然作古,李繼捧全族更是早早地被族滅,趙匡義能犯的失誤,在劉皇帝這里是完全能避免的。

此前不算太重視,如今,真正要發力,那就是全方位的打擊。趙匡義會顧忌幾十萬黨項人反叛的影響與壓力,劉皇帝想的,則是把幾十萬黨項人斬盡殺絕,哪怕不考慮現實條件的懸殊,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是顯著的。

「西北平叛,與以往作戰有些區別,這一回,面對的是一個民族,作戰方式,與作戰目標,都要有所變化!」劉皇帝做著最後的指示:「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戰場上的勝利是根本,是一切,而行軍打丈,打得還是兵馬錢糧,在榆林,後勤的重要性,則更加重要!這一點,朝廷這邊,要做好充足准備,全力支持!」

見劉皇帝把目光投向自己,韓通立刻表態:「陛下放心,老臣已敦促下屬,按照樞密院軍令,調撥軍需,此事若出了問題,老臣提頭來見!」

聞言,劉皇帝笑了笑,又沖被召來旁聽的戶部尚書沉義倫道:「沉卿,剿賊軍費,就勞你盡心了!」

「是!」已經年逾古稀的沉義倫,很是澹定,恭敬道。老臣也清楚,等榆林亂事平定,大概就是他告老歸養的時機了,因此,他的心態很平和。

沉義倫的仕途,可以說是隨著大漢的建立正式開始的,最初為白文珂幕僚,後歷任澠池令、陝州刺史、河中知府,等進入朝廷,就一直在財政系統打轉,雖然從沒有擔任過財政主官,但一直是著名的理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