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什么忌諱的事都敢聊(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231 字 2022-12-1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漢世祖最新章節!

「眼下,大漢最緊迫的問題,還在榆林之亂,朝廷的精力,也大半牽扯在此事上,天下人的目光也都盯著西北。」趙匡義談及正事,有些嚴肅道:「關於榆林之亂,還請二哥指教!」

迎著趙匡義的目光,趙匡胤顯得很平靜,有些慢條斯理地道:「我能給你什么指教?對叛亂的來龍去脈,症結起因,不是已經探究清楚了嗎?朝廷的平叛事宜,也已全面鋪開,調兵遣將,所托是人,剿賊策略,更是大氣磅礴,賊軍一時猖獗,終究是螳臂擋車,不足為道。」

趙匡義搖了搖頭,道:「對平叛之事,我自然滿懷信心。然可慮者,不在榆林,而在朝內,輝煌的開寶盛世,竟生出如此大的叛亂,必載於青史,思來不覺可笑?

陛下神武之姿,斷不會出錯,那誰當其責?趙普已經去職了,我們這些開寶宰臣呢?如今平叛事急,也就罷了,待亂事勘定,陛下會不會再做清算?」

看趙匡義竟有些患得患失,趙匡胤呵呵一笑,指著他,道:「你也是讀書讀史的人,怎會為此事困擾,古來盛世,又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做到真正的太平無事、波瀾不驚的?

所謂盛世,看的是國勢,看的是大局,看的是朝廷的力量,縱然鬼魅作祟,朝廷也有鏟除消滅的底氣與實力。

陛下坐朝三十余載,海內歸附,人心安定,以當今之時局,小小榆林,豈能亂得了天下。且看陛下平賊之志,何曾為榆林之亂而憂愁,他想的是籍此徹底消除榆林隱患,還西北一個長治久安,如此格局氣度,你又有什么值得憂慮的?

至於趙普罷相,雖攬責榆林之亂,但以你的見識,難道看不出,背後真正的原因?榆林之亂,還影響不了朝廷中樞的格局!」

聞言,趙匡義微微點頭,臉色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若有所思。考慮少許,趙匡義嘆道:「榆林平叛,陛下欲行非常之事,這等決策,也只有陛下能做得出來了!」

「朝中又有異議了?」趙匡胤聽出了話外之音。

趙匡義澹澹一笑,露出點嘲弄之意:「怎會沒有,然而,並沒有敢向陛下提出的,但那些學士、翰林、郎官,那些飽學鴻儒,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多少能窺探一二!」

趙匡胤思索一陣,抬眼沖趙匡義認真道:「我知道你與那些文人學士素來親近,府上也養了一些幕左,但陛下一向重實務,輕空談,在此事上,可不要行差踏錯。陛下真正看重的,是經世致用之才,這是經國之道,朝廷養那些儒臣,也只是邀其名罷了!」

「我明白!」趙匡義很干脆地點著頭,倒也不因此而覺厭煩。

趙匡義是一個地道的文人,親近那些飽學儒士是自然的,但,如今大漢國情如此,在劉皇帝的近乎蠻橫的推動之下,實務重於學問,已然成為官方主流論調。

大漢的官僚們,需要儒學思想作為武裝,但隨著一批批實干之才脫穎而出,並逐漸走向高位,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後繼者就更不缺引路之人了。實才與學問並不沖突,只是在官吏選拔上,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偏向。

當然,自古難全,萬事難盡美,劉皇帝也從不奢望真正能做到用人唯才,他提拔任用的一些人,都難免有親疏遠近的考慮,何況他人,人性本能的好惡以及上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觀念,也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

劉皇帝做的,只是給大漢的官吏選拔,注入一道唯才是舉的基因,並盡力保持下去,形成慣性。如此,即便避免不了一些充滿了階級利益交換的腐臭現象,但大方向不差,已足矣。矛盾始終存在,只要有利的一方面,能夠保持即好。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趙匡義雖然對文人友好,卻也不會想著去改變氛圍,提升文人的地位。他首先就沒有做這件事的動力,他如今不是宋太宗,更不需要通過以文馭武的政策手段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這是根本上的區別,屁股決定大腦,實在是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