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253 字 2023-02-07

劉旻年方而立,作為一個統帥而言,年紀並不算大,但行軍作戰的經驗,卻是豐富無比,畢竟出道的第一戰便是參與到開寶北伐,親身經歷艱苦卓絕而又盪氣回腸的漠北遠征。

十五年的軍旅生涯,早就練就了冷靜的頭腦與堅定的意志,面對困境,始終保持著鎮定,如一座山岳,巋然不動,率領漢軍積極應付黑汗人。

即便最危急的時刻,眉頭都沒有褶一下,遠征漢軍的士氣雖有所滑落,但統帥的表現都看在眼里,也都追隨著劉旻堅持著。當然,底層的士卒是盲目從眾,也不得不相信魏王能帶領他們闖過困境,但高層的將校們,卻清楚劉旻堅持的底氣所在。

戰前,劉旻與楊延昭等將帥已經做了充足准備,考慮到天山難越,道路復雜,自南而北進攻,困難太大,即便能一路打到黑汗國都,損失也是難以預料的。

因此劉旻做了兩手打算,他這一路主力,聲勢浩大,一路上打得也轟轟烈烈,但卻是吸引黑汗人注意力,雖是主攻,卻也承擔著羊動的作用。

而除了劉旻這一路軍隊,另有一支精騎秘密行動,選擇走北路,繞過天山主脈阻隔,通過輪台、張堡,突襲黑汗國。

在安西以北,是大片的荒原沙漠,雖然同樣有天山之阻,但比起南麓,卻又要通暢得多。此前未選擇此路,一是不熟悉,二則是沒有啟動滅國計劃,三則是這種基本只能用一次的計策需求一擊致命。

這是一個比較大膽的戰略,迂回繞襲的戰法並不少見,但像這樣繞行近兩千里,深入敵境,就是純粹的軍事冒險了。

而劉旻敢想,也敢做,甚至一度打算親自帶領偏師走北路。不過,被楊延昭、康保裔等將帥勸阻了,用楊延昭的話說,他是大軍統帥,不能棄大軍而走,何況,正面進攻,跋山涉水、破關拔寨,同樣危險,甚至面臨更大的艱難,需要劉旻統率以安軍心。

當然,事實上就是不願意劉旻過於冒險,當年老四、老六這兩兄弟失陷漠北之時,造成的影響,作為親身經歷者,楊延昭可是清楚得很。

至於北路偏師,自然由楊延昭這個副帥統領,在繞後奔襲這件事上,楊延昭還是很有天分的,也很有經驗。

最終,楊延昭自安西軍中,挑選了六千精騎,約定好時間,稍晚由高昌城出,經輪台轉向,一路向西。沿著漫無邊際的大漠,順著天山北緣,奔襲上千里,長驅直入而向黑汗東部邊關阿力麻里。

阿力麻里位於尹麗河下游,在河谷西北部,屬於咽喉要道,也是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或許是過去大漢從未表露過對此地的野心,也沒有任何北上的意向,因此,對於楊延昭軍的到來,守軍毫無戒備。

即便是經過長途行軍的疲憊之師,不加休整,只一個沖鋒,便闖關成功,輕松地拿下阿力麻里這個黑汗國東門鎖鑰。

其後,經過短暫的休整,恢復精力體力,補充飲水,搜羅糧草,楊延昭又迅速提兵西進,目標直指黑汗東部大邑乙寄烏骨,同樣沒有多少懸念,乙寄烏骨守軍雖然不乏頑強抵抗者,但迫於兵力不足,且在漢軍兵臨城下後城內發生了一起內亂,不到半月即宣告城破。

黑汗國內的主要精力放在南邊的漢軍主力上,最精銳的軍力也是如此,在東北部地區的實力自然孱弱,楊延昭軍人數依舊不多,但都是漢軍精銳,戰力不俗,也不是當地的黑汗守軍所能抵擋的。

與南面劉旻大軍一路啃硬骨頭,直面黑汗主力不同,楊延昭這一路軍,雖然千里迢迢,行路辛苦,也遭遇過一些意外與風險,但總體而言,還是十分順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