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橐相(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311 字 2023-04-26

同時,沒有了趙匡胤的托底庇護,趙匡義也不得不小心謹慎了些,這一年來,十分低調。不過,這份韜光養晦,在財政使出缺後,被打破了。

王右的病故,讓趙匡義看到了朝局變動,財政使的位置,則被他視為破局的良機。一旦拿下這個位置,不僅重新掌握實權,還能進一步奠定他在朝中的地位。

因此,在對財政使的爭奪上,趙匡義十分積極主動,一方面引太子為援,另一方面甚至不惜向趙普低頭,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不過,在如此重要的職位上,太子劉暘同樣是十分謹慎的,肯定趙匡義才干與為朝廷辦事的熱枕,但並不輕易表態。

至於趙普這個老狐狸,對趙匡義的用心目的一眼就能看出,但態度依舊是模棱兩可。事實上,對於趙普而言,誰當財政使,都不重要,都難以影響到他的地位,即便是趙匡義,也一樣,在政事堂能壓制此人,到財政司,亦然。

而從稅制改革的角度出發,以趙匡義的精明強干,有他主持財稅工作,還是有利的。自京畿道一行過後,趙匡義已經給自己身上打上了「改革派」的標簽,並且從趙家開始積極配合新制施行,甚至毫無保留,沒有任何避稅的想法與動作,所有土地據實登記造冊。

不過,即便如此,趙普也沒有為趙匡義說話的意思,他對趙匡義無所求,趙匡義能給趙普提供的東西價值也有限。因此,財政使之職的討論,最終還是把候選名單上呈給劉皇帝,交由御批。

而趙匡義的積極主動,劉皇帝是洞若觀火,當然不會如其願,上呈的名單,一一批駁,對趙匡義的理由是,說他沒有財計工作的經驗,還是待在政事堂協理政務更適合。

這自然是個托辭,趙匡義可是從地方上一步步升上來的,各項事務都十分熟稔,其中自然包括財計工作。說到底,只是劉皇帝不願把財政使交給趙匡義罷了。

而經由劉皇帝選定的人選,則是一個有些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人,鹽鐵使韓徽。

韓徽是河內公韓通的兒子,出身自不必多論,還是二代勛貴中第一名進士,乾右年間便已入仕,但真正入劉皇帝之眼,還是在乾右北伐之時,作為幽州行營糧料轉運使,為軍前供饋軍需,南口漢遼惡戰之時,還組織人手進行支援,表現不可謂不突出。

從那以後,韓徽的前途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中樞擔任過兵部尚書,在地方擔任過布政、按察、轉運三使,暗地里是被劉皇帝當作宰相的後備人才看待的。

如今,五十多歲的韓徽,正當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期,各方面也早已成熟,提拔上位是理所當然的事,熬了這么久,也該輪到他了。

事實上,當初劉皇帝讓韓通致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考量,就在於要用韓徽了,父子同朝不是潛規則,但父子同為部司之首,就是規則所不許的了。

而在韓通卸任之後不久,韓徽便奉調入京,擔任財政副使兼鹽鐵使,這種鋪墊的做法,是很明顯了。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包括一直積極爭取的趙匡義。

因此,當最終結果出來之時,朝中的反應並不強烈,韓徽擔任財政使,沒有任何值得攻擊的地方。只是,某些算盤落了空的人,難免失落罷了。

於是,在這開寶二十五年年初,大漢迎來了新一任的計相,由韓徽背駝,又被戲稱為「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