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0(1 / 2)

那樣猶如集中營的地方時,已經和孩子變得陌生起來了。

准確的說,他們一開始就沒有熟悉過,沒有真正的交過心。

鄭海脾氣比陳秀暴躁一些,在廠子里說一不二,誰都得聽他的,家里的親戚們,因為他們家有錢,什么主意也讓他們兩口子給拿,每逢過年回家,他都是和長輩們坐在一起,長輩不在,同輩里,他就是主位。

被人這么尊重,奉承,鄭海怎么允許兒子這么不聽話,甚至墮落。

在他眼里,不聽話,撒花,逃課,都是墮落,這讓他很沒面子。

而陳秀雖然性格比鄭海好一點,可她學歷不高,對網絡也僅限於用個qq和客戶聊一下產品,和員工聊一下工作上的事情,兩口子都忙,從沒關心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

當初出來奮斗說是為了孩子奮斗,所以等穩定下來,在市里有房有車後,就把兒子接了過來,平時三天兩頭見不到人,一見面除了給錢,生活,零花錢,幾乎沒有怎么溝通過。

在他們眼里,問一下學習,也算溝通了。

沒有陪伴,沒有疏導,沒有心貼心的了解孩子。

和同住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有什么區別呢?

是了,他們一開始就是陌生人。

強行將孩子帶離熟悉的環境,不顧他的意願在他學會上網後又把他送到寄宿學校,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全部都是單方面粗暴的改變,沒有商量,沒有通知,只有執行。

所以孩子沉迷和網絡世界上的小伙伴聊天,玩游戲,有什么意外的嗎?

他需要伙伴,需要能夠交心的朋友。

他們不了解孩子轉校後,因為是插班生,沒什么朋友,甚至被人排擠。

孩子提了一下想回去,立即就說孩子太懦弱,適應不了環境,未來也沒什么出息,強行讓他去適應。

和同學產生沖突,回來看到臉上的傷,問了原因,也只冷眼說一句:「你不招惹別人,別人怎么會招惹你?肯定是你先惹事的。」

說這樣話的父母,孩子沉迷網絡上的人和事,甚至游戲,多正常啊。

不了解真正的原因,然後送到了聽說能把孩子教育的很好的地方,能讓孩子變成小時候他們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方。

孩子心涼,和他們變得陌生,很正常啊。

鄭海和陳秀把鄭之南送到學校後,很快就繼續投入到了工作中。

等忙完已經過了一個月。

這一個月,鄭之南被有意無意折騰教訓了很多次,打其實不會打的很明顯,主要是讓你做各種超過極限的運動方式來折騰自己。

5000米,10000米,然後用棍子打,沒地方打了,就讓你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倒立,甚至整晚都只能站著不許睡覺。

後來鄭之南知道了,他的眼神太突出了,所以對方覺得他不服管教,想讓他露出膽怯恐懼的神情。

他如教官們所期待的那樣,在這一次次的折騰中,從淡漠的神情調整成了和大家一樣的麻木神情,而膽怯則是在看到教官們時才會露出來。

鄭之南的表現終於讓陳教官滿意了。

他覺得自己又馴服了一個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