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9(1 / 2)

宣他進宮的宮人便來了鄭家村。

在宣旨之前,太監們將什么都拾擺放好,這才讓鄭之南接旨。

好在鄭家村離京城並不算遠,當天將這些公公太監們安頓好,翌日大家才一起離開,離開時,村子里所有人都放下手頭上的事兒趕來圍觀,滿面笑容的看著鄭之南與一眾太監離開,有的人眼神里充滿了羨慕,當然,也嫉妒者亦有之。

鄭之南被宣進宮這事兒,自他走後,鄭家村可熱鬧了,這十里八村有認識鄭家村的人,都一窩蜂跑來打聽消息,聽了一耳朵後回到家各種八卦討論,都說這鄭家的祖墳是冒了青煙,竟有如此好的福澤。

鄭之南去京城面聖那天,並不是在朝堂上見到的皇帝,而是下朝後,私下里與幾個相關的官員一起見了鄭之南。

皇帝看到從容磕頭見禮的鄭之南,頗有些贊賞和驚奇。

作為平民百姓,他從前巡視民情,很少能見到如鄭之南這樣的平民,雖然他現在也算是個商人,見了不少大場面,可大場面和面聖還是有區別的。

那些大字不識的平民或者粗俗不堪的商人,哪個能做到如鄭之南這樣平靜的站在案前?

這一印象讓皇帝生出了一絲好感,便沒有之前那樣想要嚴厲震懾一番的想法。

「你便是鄭之南?」

鄭之南聞言低頭道:「回陛下,正是草民。」

「那南紙便是由你研制出來的?」

「是。」

「抬起頭來回話。」對於只能看到鄭之南頭發的皇帝,直接讓鄭之南站直了與他說話。

這小子長得竟然如此周正俊朗,皇帝笑眯眯地問了一句:「年方幾何,可曾婚配?」仿佛只要鄭之南說沒有,他就可以立即指婚給他。

鄭之南沒有回答這兩個問題,而是說:「草民已有心儀之人。」坦坦盪盪。

想做媒的皇帝笑臉漸漸消散,頗覺掃興的樣子,不過他還沒有忘記正經事,同時制止了想要呵斥鄭之南的宮人。

鄭之南得到過凌崇的囑咐,加上本身就是個聰明人,又怎么會不上道。

直接將造紙術獻上來不說,還將造紙的機器圖紙也一並交了上去,甚至細心的提出可以安排幾名工人過去造紙廠當技術員,為他們培訓,讓他們學習如何操作機器,願意傾囊相授。

對於鄭之南的上道,皇帝很是舒心,大手一揮,給鄭之南獎勵良田百畝不說,黃金萬兩等等東西。

皇帝坐在這個位置上,又怎么會不知道這新的造紙術還有那些機器的圖紙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有多重要,這關乎民生,而他最看重的就是民生發展。

民生發展的蓬勃,這太平盛世才會更加長盛,他的王朝也會更穩固。

鄭之南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不惜放棄這么大的利益,黃金萬兩,良田百畝算什么?

皇帝記著鄭之南的功勞,所以這些獎賞不過是身外之物,有皇帝記著,誰還敢造次?

這已經是恩澤了。

鄭之南從皇宮出來後,回到上次住過的酒樓,周連義和凌崇都坐在樓下等待他。

這次與上次不一樣,上次凌崇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睜睜看著鄭之南與周連義有說有笑,這次他可以理直氣壯的站在鄭之南的身後,握住他的手,宣布主權。

甚至還不忘刺一句周連義。

「周兄不是下個月就要大婚,這婚禮的事兒籌備好了嗎?這么急著來見之南?」

周連義看到看到凌崇握住鄭之南的手,久久都回不過神,尤其是鄭之南並沒有甩脫,心中苦澀。

他早該明白,就算鄭之南沒有和凌崇在一起,他們倆也斷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