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黑白上海(1 / 2)

鋼鐵時代 十年殘夢 1424 字 2021-01-26

. .

當早晨的薄霧,被陽光分開,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候,船終於抵達了上海,船晚點了,比預計的時間,晚了三四個小時,本身應該是在凌晨,到了上午十點,才到達。

這樣也好,凌晨的船,有這諸多的不方便,這可不是後世,遍地出租車的,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黃包車,還有電車,凌晨的時候,鬼影子都每一個,下船很不方便,除非預先來接。

上海,這個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代,是一個很復雜的地方,落到了楊元釗的眼里,從上海開埠開始,上海就走上了一條於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第一個工業,第一個電車,第一個私營工廠,在清末和民國的混戰時期,上海居然成了中國民族經濟的大本營,雖然只是在重重陰霾下的發展,可相對於其他地方復雜的環境,苛捐雜稅,上海租界,因為相對比較公平,成為了私營企業的聚居區,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吧。

可惜,上海作為一個工業城市,除了航運,就沒有別的優勢了,沒有資源,一切都需要外購,開埠較早,比較繁華,相對比較狹小,土地人工使用的成本都相對較高,這些都是制約上海的問題,這些貫穿清末和民國,都沒有得到解決。

無可辯駁,上海是目前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不但商業極為發達,工業也是舊中國少有的亮點。

人多,這是楊元釗來到上海之後的第一個印象,到處都是人,中國人,外國人,有破產的農民和小手工者,也有各地的富商,官員,讀書人,他們混雜在一起,形成了近代上海的一種獨特的風貌,這種風貌,在上海開埠之後,又融入了國外的氣息,算的上是一種地域的標志。

上海不是最早開埠的,外國人來的歷史,也比廣州和泉州這樣的海港城市,差了不知道多少,上海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的魅力,水**融的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自發的形成了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市場,到了民國時期,他甚至是遠東的金融中心。

一個上海,沿著長江,輻射了整個中國腹地,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上海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廣州,成為了列強們最重視的城市之一,而作為屈辱傷疤的租界,也從原來的偏距一偶,變動越來越大,租界的文化,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融入到了上海的骨子之中。

感慨著上海的過去和今天,船緩緩的靠向碼頭,碼頭是另外一個模樣,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旁邊,站著一些身穿著黑衣服的壯漢,舊中國的上海,一片貧窮和忙碌的景象。

一邊是繁忙的港口和航運,從黃浦江下來,每一個碼頭,都是黑幫勢力爭奪的重點,碼頭之上,有利益,有外來的航船,與之相對的,是閘北附近的貧民窟,越來越沉重的苛捐雜稅,讓大量的自耕農破產,富庶兩江流域都無法讓他們吃飽飯,他們一個個背井離鄉,來到了號稱是遍地黃金的上海,可是生活就仿佛跟他們開了一個玩笑一般,上海並沒有給他們富足的生活,反倒是更大的困苦。

一個個的勞動者,一個個的人員,一張張麻木不仁的臉,這就是舊中國的真實寫照,一瞬間,楊元釗猛然的感覺到,似乎他來到這個世界,不單單是要挽救中國的悲慘命運,連民眾的思想也要同時挽救,否則,空給了一個富庶的國度,不但不是幸福,反而是一種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