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黎明前夜 二(1 / 2)

.

這是發生在原銀河系的戰爭景象,龐大的宇宙戰場被一條無形的線分隔成兩邊。..

位於戰場左側的是占領銀河系半條旋臂的莫那人第一艦隊,總數量72000艘的各類戰艦主力為970艘27公里長的戰列艦,和8600艘9.7公里長的巡洋艦;黎明號深空艦隊位於戰場右側,主力艦是150艘長12公里的「朝陽級」戰列艦和3300艘3.2公里長的「曉月級」巡洋艦。

因為黎明號一方屬於跨位面遠征,而且整個銀河系的經濟都在復蘇之中,因此小型戰艦與輔助類艦只遠少於對方,只有10000艘左右,其中還有大部分是上次戰爭殘留下的各族剩余戰艦,總戰艦數堪堪達到14000艘。雙方艦只數約為5:1,主力艦數量約為5:2。

不過黎明號一方還有黎明要塞、新艾羅娜號、矩陣號等特種戰艦,實力上並不弱於對方

曾經,黎明號也曾嘲笑過莫那人戰艦的龐大體型面對那么巨大的戰艦,他們哪怕將一切能想到的功能全塞進一艘戰艦里,似乎也無法填滿一艘長達十公里的戰艦畢竟那是戰艦,而不是像黎明號那樣的移民船十公里的戰艦有多大當她降落在地球上時,相當於把3000艘世界上最大的航母里根號,整齊的摞在一起之後的體積

後來,黎明號的諸位終於得不得承認,還是自己太孤陋寡聞

當黎明號的科技成功建設了「戴森球體系」,晉升到恆星級的能級之後,才明白所謂「能量結晶化」並非能源革命的終結,而不過是一個開始。

隨著陡然升高的能級,現代的一切制造能源和消耗能源的手段將全部作廢,全部都要推倒重來這時候,以沐星為首的科學家們才尷尬的發現,基於新能級設計的戰艦要想達到黃金平衡。體型就是要那么大

因為新的能級需要更龐大的反應爐,更巨大的引擎,更高要求的炮管與點火體系,更加難以控制的質量效應核心等等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一場噩夢。幸運的是,沐星她們最終完美的達成了基於新能級的戰艦設計,甚至比莫那人更加出色莫那人似乎在突破恆星級能等之後,科技便轉向了應用的方向,在創新上停滯不前。這才給了黎明號追趕的機會

戰場上,莫那人的戰艦似乎普遍是黎明團戰艦體型的幾倍尤其是在巡洋艦這一等級,3.2公里的體型放在9.7公里的莫那人戰艦旁邊,就像是一個按比例縮小的廉價模型。而實際情況是,巡洋艦才是黎明團最為驕傲的、也是最尖端的戰艦戰斗力遠超莫那人同等級指的是戰艦種類劃分而不是尺寸巡洋艦。

因為隨著戰艦體型的增加,如何克服戰艦自身質量與體積的暴漲帶來的效率降低,成了最大的問題。每種戰艦在設計過程中,都不得不盡力約束失控的戰艦體型,進而尋求那個質量與效率最佳的平衡點,稱之為黃金平衡。而黎明團一方因為掌握著黑科技零號元素。在這個能級上能控制質量便能控制一切,因此黎明團的這個平衡點遠遠比莫那人要靠前得多

這成了決定這場會戰前半截走勢的關鍵要素

「開火」「開火」坐在沙發圈內的趙敏和八雲紫,仿佛聽見了自己下命令的聲音。

深空艦隊出乎意料的在一個天文單位1.5億公里之外,便發起了第一波超級齊射每艘戰艦在這一剎那時間都拋出了上十噸的液態金屬彈丸,一直打到副主炮的炮管過熱為止3.5萬噸熾白的金屬彈丸耗費22分鍾時間穿過了兩支艦隊之間漫長的距離,如蜂群般鋪天蓋地的殺入莫那人第一艦隊

莫那人的全面護盾,在從未見過的超級質量效應炮下不堪一擊,彈丸在龐大的艦隊陣列中,迅速趟出血與火的隧道那面看似堅不可摧的鋼鐵之牆,第一擊就被戳出無數的窟窿

這是趙敏和八雲紫帶給莫那人的第一件禮物射程。

在黎明團的對莫那人的數次試探性攻擊中。哪怕戰艦被擊毀行動失敗,也從未暴露過戰艦超遠射程這個秘密

基於能效考慮,莫那人早就放棄了實彈類武器,戰艦主流全部都是各種光束型主炮。它們的主炮威力還在黎明團一方之上。但射程只有10000公里超過這個距離,無論是光束類還是實彈類主炮,威力都衰減極快,不足以對對方的戰艦造成傷害。因此銀河系的主要交戰區域,往往在距離一萬公里時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