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旺旺雪餅(二更)(1 / 2)

一個月後。

宋福生的那些進士朋友們。

有的在與當地官商推杯換盞,從來到任上,就各種歡迎會不斷。

有的車里裝著重禮,正趕往上級領導家里看望對方父母。

坐在車里還在心里琢磨,個別上級那里,要用到夫人外交,回頭怎么囑咐夫人。

有的坐在蠟燭前,桌上堆著滿滿的賬簿,正和自己聘用帶去的師爺,禪精竭慮摸清當地情況。

有的甚至剛到地方,正卸車呢,預備給千里馬結賬讓人回去。

但由於和宋福生這層關系,基本上到地方後,會留運輸隊的小伙子們在當地住一日,歇一歇腿腳。

不僅給了運輸銀錢,而且返回也給准備一些干糧盤纏。

京城一個小窄巷子里。

這里攏共只住四戶人家,楊明遠家就在最里面的小院子。

京城寸土寸金。

楊家買下這個院子,又在京郊購置十七畝地,基本上手頭就空了。

楊母本想將老家的房子賣掉,手頭能松快些。

她知明遠想學騎馬,想給買匹馬,做個車廂,讓小廝來回架著送小兒去翰林院有面子不是?你看人家都有車。休沐時,卸掉車廂,小兒再去騎馬。

以前家里置辦的騾子車,給了大兒和兒媳往返於家里和地里。

可是,楊明遠拒絕了。

他不想賣父親置辦下的房子,並且覺得走路沒什么,買的這房子如此貴,就是為離翰林院近便。

所以說,整個翰林院,他的同僚有丁堅,有陸畔的二姐夫,全都是這種身份背影的公子,楊明遠是瞧上去最窮酸的那個。

每日下衙,別人騎馬坐車,楊明遠步行而歸,身旁跟著一位年紀不大的書童給拎書箱,這對主仆倆時不常還要去逛市場買些肉,鹽等物什捎回家。

每次休沐,別人呼朋喚友聚會,楊明遠連別人遞出橄欖枝想邀請他都會拒絕。

高門府里的大事小情,他裝不知道,不參與。

要說讓楊明遠舍得花錢的。

一個是他的親侄兒。他給安排進京城最好的啟蒙學堂,花了不少錢。

一個是拜訪過奉天地區留在京都的幾位進士新家,手里拎的禮物並不比旁人差。

惹得那幾位埋怨他,說你的情況我們是知曉的,我們都有族里幫忙,你沒有,又才安家置地,為何要如此破費。

最後一個就是千里馬京城分鏢來了宋九族的人,他才會買些雞鴨魚肉,讓老娘給在家做好了,他給送去。

每七日,明遠都會抽空去鏢局看看,盼望著能收到宋福生的書信,卻一直沒有收到。

這位楊狀元的情況,許多有心的官員都看在眼里。

孟大人作為這屆科舉的座師,認為自己於情於理都應叫新狀元來府坐坐,也是越觀察越發現楊明遠對他脾氣,有提攜之意。

看中了這位學生眼下還和科舉前一樣,聽說,日日下衙拎著從翰林院借讀的書籍,在衙門里也是無事就看書,能沉下心來做學問。

奈何新狀元從不回應,一次兩次下來,孟大人就覺得老臉掛不住了。

之後,翰林院的某些官員就開始有意無意的挖苦楊明遠,有了這樣的話:

咱們新狀元用心良苦認下老師,本想貼著邊當徒孫,就是一直也沒有被召到里間啊,(里間才是有資格伴在皇上身邊的地方)真徒孫怎么會做著雜事?

呵呵,真正的天子門生在會寧當六品做知縣哪,那位當初要是被留在翰林院,早就被皇上叫進去了。

類似的話非常多。

不服楊明遠狀元之名。

認為楊明遠是扒著有狀元之才的宋福生,才有的今日。

皇上呢,也沒有啟用新狀元,倒是先用了比楊明遠低半級的丁堅。

其實皇上是考慮到丁堅的背景,想看看世家子到底如何,就將狀元晾在一旁,用了探花。

這就惹的狀元身上的閑話更多。

說白了,還是楊家沒有背景,方方面面太差,越了解越鄙夷,心中的瞧不起作祟,有的人甚至不顧及,直接問到楊明遠臉上:「楊狀元,別匆匆下衙,咱兩個比試一場?家父與孟大人故交,可求孟大人給咱二人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