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千總一問三不知(1 / 2)

殘明 半渡 1629 字 2021-01-27

. .

河面上南風陣陣,船帆鼓盪起伏,崇陽縣城終於出現在汪克凡的視線中。

崇陽只是一處小小的縣守,城牆並不高大,但在周圍的一片原野上仍顯得巍峨肅立。只是靠近後就會發現,城牆上有好幾處破舊損毀的地方,一群青壯正在搬磚抬石,對破損處進行修補,場面忙碌而緊張,已有幾分戰爭來臨前的氣氛。

恭義營突然在碼頭登陸,雖然打著明軍的旗號,還是把城里的人嚇了一跳,青壯們轉眼間都逃進了城中,急急忙忙關上了城門。

這個年頭兵不如匪,官軍比水匪更可怕,難怪城中這個反應。好在恭義營都是本鄉本土的本地人,來到城樓下用家鄉話交涉一番,又拿出巡撫衙門簽發的公文將令,很快解除了誤會。

等了一會,城門再次吱呀呀地打開,縣令許秉中帶著幾名屬官親隨,滿面笑容迎了出來。

「賢侄見諒,城中現在草木皆兵,實在是怠慢了將士們……」

許秉中的神色頗為憔悴,半舊的官服上沾滿了泥漬污垢,看樣子是剛從工地上過來。水匪占領臨湘後他的壓力很大,一直在忙著加固崇陽城防,突然聽說援兵到了喜出望外,來不及換衣服就趕來迎接。

來迎接的還有縣丞陸傳應,中年發福一副和善面容,是崇陽縣中的二號人物,恭義營的汪晟、譚嘯和周國棟幾名哨官也上前見禮,彼此介紹相識,又客套寒暄了一番。

「汪千總,你這次帶來了多少人馬?」陸傳應向汪克凡身後掃了一眼,臉上閃過一抹疑惑的神情。

「八百人。」汪克凡答。

「八百人?好像沒那么多呀?」恭義營排成的隊伍整齊而緊湊,看上去人數並不多,陸傳應和許秉中對視一眼,都有些不以為然。

「賢侄莫非是先鋒,大軍還在後面?」許秉中殷殷問道。

汪克凡卻搖搖頭:「一共就這八百人,白旺犯境,牛協台留守武昌府……」

許秉中臉上的笑容僵住了,猶如一瓢冷水當頭澆下,滿腔歡喜變成了失望。開什么玩笑,宋江號稱十萬人馬,卻只派八百人來增援,還都是剛剛成軍不到一個月的新兵!

當著恭義營眾將的面前不好太過失禮,許秉中強自壓住失望之情:「嗯,八百人就不用在城外扎營了,隨我入城休息吧。」

「全憑老師安排。」汪克凡恭敬有加,沒有絲毫不悅的樣子。

縣城中的戰爭氣氛更加濃厚,街道上不時有手拿刀槍的土兵青壯經過,商鋪店面卻沒有幾家開門的,行人百姓個個行色匆匆,背著包裹行李一副逃難的打扮,見到恭義營的隊伍後連忙避到街旁,神色間驚疑不定。

在縣城中尋了一座廢棄的廟宇扎下軍營,汪克凡等幾名軍將跟著許秉中來到崇陽西門。臨湘位於崇陽以西七十公里的長江岸邊,宋江如果來進攻的話,崇陽西門首當其沖。

和碼頭一側的東門比起來,西門的修繕進度要快得多,防御體系已經初見雛形。

城牆城樓都進行了加固,還有一條護城河正在挖掘之中,近千名青壯擔土背石,揮汗如雨。在護城河的前後,是一大片露出地面兩尺來高的尖頭木樁,用以阻攔敵人的攻城器械,城樓下則摞著幾條大青石,隨時准備把城門堵死。

到了熱火朝天的工地上,許秉中的心情稍微好轉,命人叫來縣中的孟百戶商議軍情,大家一起登上城樓,指點周圍的地勢,查看城防。

站在城樓上向西看去,遠遠可見連綿山嶺起伏,近處是岩頭山,遠處是龍窖山,橫亘在崇陽和臨湘之間。一條大路自山口蜿蜒而出,到了崇陽城下則是平坦的田野,稻田中的秋稻已經收割,地里有厚厚的一層爛泥,不利於大軍行走通過。

城外還有些樹林空地,兩三個小村庄,此時都是一片煙火升騰。這些樹林和村庄離縣城太近,既可以用來打造攻城器械,也可以當做掩體營壘,為了防止被水匪攻城時利用,都派土兵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村子里隱隱傳來百姓的哭喊,眾人全都默默無語,許秉中嘆了口氣,轉過身說道:「汪千總率八百健卒救援崇陽,闔城父老感激不盡。恭義營和衛所兵並肩御敵,都是我崇陽之屏障,生死與共之袍澤。糧草軍需上本縣必定一視同仁,不會虧欠了恭義營……」

最初的心理落差過去之後,許秉中還是把希望寄托在汪克凡的身上。

這是無奈之下的選擇,崇陽縣中只有百十名衛所兵和鄉勇,剛剛又招募了近千名青壯,但這千把人都疏於操練,連武器也沒有湊齊,比起裝備齊整的恭義營差得太多。

汪克凡和汪晟等人一起施禮稱謝,許秉中又接著說道:「宋江賊寇隨時可能進犯崇陽,大家在這里參詳一下,若賊人來了該如何抵御。」

那縣中的百戶名叫孟寶,是個大嗓門的急脾氣,搶著說道:「宋江終歸是水寇,陸戰攻城未必在行,我們只要依托城池堅守,哪怕來上一萬人也不怕!」

這個主意還是老調重彈,許秉中只點了點頭,又轉向汪克凡問道:「孟百戶的破敵之策如何?」

「學生以為孟百戶說的很對。」

這很像是一句不負責任的客氣話,偏偏汪克凡的表情非常鄭重,許秉中皺了皺眉頭,只好換個角度發問。

「以賢侄來看,城防上還有什么漏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