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語驚人(1 / 2)

殘明 半渡 1537 字 2022-07-1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殘明最新章節!

「馬士英殲佞之臣,弄權誤國,當今聖上早有定論,雖然死者為大,也不能一筆抹殺……怎么,雲台要為他翻案不成?」

傅冠平時都是一副和氣老爺子的模樣,此時卻突然神色一變,兩眼炯炯有神盯著汪克凡,目光中大有深意。().

他話里提到「死者為大」,是因為馬士英前不久剛剛犧牲。

馬士英是弘光朝首輔,當政期間沒有什么作為,是一個比較昏聵的宰相,又因為和東林黨鬧翻,在士林中聲名狼藉,被扣上了一頂大帽子,認為他是造成弘光朝滅亡的誤國殲臣。黃宗羲就曾經說過,從古至今,弘光帝是天下第一昏君,馬士英是天下第一殲相——「今古為君者,昏至弘光而極,為相者,殲至馬士英而極。」

但是,這個評價有些過了,馬士英只是昏聵,並不是**殲臣。

弘光朝滅亡之後,馬士英成了過街老鼠,曰子很不好過,曾經上書請求到福建面聖,想投靠隆武帝,卻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隆武帝只好下詔書,定馬士英為「罪輔」,命他在江浙立功贖罪,但私下里另給馬士英的心腹寫了一封詔書,對他進行安撫。

馬士英又試圖投靠江浙的魯王,也遭到拒絕和辱罵,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他卻積極組織抗清,多次渡過錢塘江進攻余杭一帶,直到滿清多羅貝勒博洛南下,馬士英兵敗被俘,拒絕投降被殺,就是一個月前的事情。汪克凡對馬士英的評價並不高,他在多鐸清軍南下的時候,抽調江南四鎮主力和左良玉打內戰,導致揚州迅速失守,清軍輕易攻占南京,但是,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弘光帝和馬士英身上,卻是黃宗羲等東林黨的有意抹黑。

傅冠的反問非常敏感,明顯有試探的意味,汪克凡也避而不答,再給他來了一個反反問。

「那再請問大伯,史閣部這個人,你怎么看?」

汪克凡反反問,多少有點倚小賣小,傅冠是長輩,總不好厚著臉皮再反反反問,只好正面回答。

「史閣部為國盡忠,無愧『忠靖』二字,至於其他的么……死者為大,就不多說了。」

史可法謚號「忠靖」,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但是到了傅冠這個層面,對史可法的不足之處也看得非常清楚,汪克凡既然有此一問,傅冠如果什么都不說,反而顯得自己無能,所以含糊其辭地點了一句。()

很明顯,汪克凡連問這兩個問題,話里有話,肯定還有後文。傅冠宦海沉浮幾十年,唇槍舌劍,言語機鋒經得多了,雖然只是一場平常的談話,又怎肯被汪克凡一個小輩牽著鼻子走。

小子,有什么話你就直說吧,別光想套我的話!

汪克凡微微一笑,語出驚人。

「依小侄之見,弘光朝一年亡國,罪不在馬士英,罪在史可法!」汪克凡知道,自己這句話多少有些偏激,但為了說服傅冠,只好劍走偏鋒。

如果是周國棟、許秉中、揭重熙等人,聽了這句話肯定要跳起來,和汪克凡激烈,天下人誰不知道,史可法是忠臣,馬士英是殲臣,說史可法誤國,豈不是顛倒黑白!

但是,傅冠卻沒有發怒,眼中精光四射,直直看著汪克凡,好像剛剛認識他。

「這個……,從何說起?」

「弘光未立之時,史閣部為南京百官之首,若能力排眾議,匡扶正統,又何來馬士英之禍?」

汪克凡一句話問出,傅冠的眼神立刻黯淡下去,沉默半晌才嘆了口氣。

「嗯……,不錯,想不到你年輕輕輕,也有這般見識。」

崇禎帝殉國之後,南京文武百官以史可法為首,在迎立皇帝的問題上擁有決策大權,但他缺乏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在福王和潞王之見猶豫不決。

按照封建倫常,福王(就是弘光帝)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但是東林黨和福王一脈有世仇積怨,擔心福王上台打壓東林黨,所以推出潞王和福王爭位。

(福王朱由崧的祖母是萬歷寵愛的鄭貴妃,從萬歷到天啟年間一直和東林黨爭奪帝位,在東林黨的努力下,鄭貴妃的兒子,也就是朱由菘的父親老福王沒有當上皇帝,換句話說,福王這一脈雖然也是萬歷的子孫,卻是東林黨政治上的死敵。)

史可法是守正君子,本來願意擁立福王,但他是東林黨魁左光斗的**,出於門戶之見又偏袒東林黨,在迎立皇帝的問題上左右搖擺,在壓力之下,最後准備犧牲理應繼位的福王,導致福王向江南四鎮軍閥求助,和馬士英聯手,依靠軍隊的干涉才奪回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