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兵部門外的爭吵(1 / 2)

殘明 半渡 1574 字 2022-07-1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殘明最新章節!

張家玉和汪克凡一直聊到深夜,告辭回到自己的住所,乘興鋪開筆墨紙硯,點點刷刷,筆走龍蛇,連著寫了兩封疏文和一份奏本,修改潤色了一遍後又重新謄寫,過了三更天才上床休息,但是腦子里過度興奮,反復回憶著和汪克凡談話的細節,過了好長時間才迷迷糊糊睡著。

心里有事睡不沉,早上天剛亮,他立刻就醒了過來,匆匆收拾一番,隨即趕往兵部衙門。

朝廷剛剛重建,條件簡陋,六部衙門還沒有自己的官署,都擠在丁魁楚原來的總督府里面,至於六部之外的一些小衙門,比如通政司、詹事府什么的,連總督府都擠不進去,就在附近占用民房辦公。

雖然天色尚早,來上班的文武官員卻已經很多了,大小九卿,六部長官,侍郎和郎中等等,彼此碰到了都要下轎行禮,官小的站在路邊,等官大的先走,來來往往,熱鬧非常。

張家玉是兵部給事中,按照官場上的規矩,還不到坐轎子的資格,只能騎馬上下班。他剛剛拐進街口,就不斷碰到熟人長官,見到來往的大佬太多,只好翻身下馬,把韁繩扔給家人,拱手也站在路旁。

「早知道這個樣子,應該晚點來了。」張家玉心里有些煩躁,他平日里不在兵部衙門上班,不了解這里的情況,今天一大早趕來,就是不想引人注意,悄悄把該辦的事情辦了,不料他早別人也早,反而碰到了上班高峰。

來往的官員都是滿面紅光,談笑風生,張家玉旁邊還有好幾個低品小官,每次路過一個大佬,他們就會嘀嘀咕咕地議論:某某大佬剛被提拔為禮部侍郎,仁兄肯定會跟著高升,某某大佬即將出任大理寺卿。賢弟八成要換個衙門高就了……

張家玉這才反應過來,朝廷各個衙門都在忙著設置機構,安排官職,難怪大家如此勤勉。

這種事情一向和他無關,張家玉左右看了看,有意向後退了兩步,躲在那幾名小官的後面。但是。有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他了,不時向這邊指指點點,互相還低聲說著什么,臉上的表情各式各樣,但都不怎么友好,輕蔑、戒備、冷淡、敵視。不一而足。張家玉只低著頭,一聲不吭……

在歷史上,張家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為了抵抗滿清以身殉國,但生前的聲名卻很差,仕途也非常坎坷。

這里面的原因,還要從崇禎十七年說起。當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張家玉投降了大順軍,成了仕途上的重大污點,後來逃到了南方,還因此被關進了大牢。

等到隆武帝上台之後,張家玉被任命為兵部給事中,在江西和揭重熙等人並肩作戰,曾經打敗過金聲桓的部隊。後來在戰場上負傷,回到福建後遭到排擠,被迫告假返回東莞老家。

接下來就是隆武帝汀州遇險,蘇觀生准備擁立唐王,作為蘇觀生的東莞老鄉,張家玉也參與了這件事,後來發現隆武帝沒有死。張家玉的處境更加尷尬。

在南明朝廷里,投降過大順軍的官員,都是「順案」的罪臣,被所有派系排斥打壓。張家玉又參與擁立唐王,又犯了重大的政治錯誤……他本來把希望放在蘇觀生身上,但是蘇觀生剛剛出任兩廣總督,一切以穩定為主,對廣東官場維持現狀,只帶了少數親信幕僚上任,張家玉就被徹底晾了起來。

名義上他還是兵部的給事中,但因為請長假,在兵部已經沒有實際的位置,除此之外,他還掛著一個「監督總理」的頭銜,卻不屬於朝廷的正規官職。

所謂「監督總理」,是隆武帝派給他的一個臨時任務,讓他到廣東籌措兵餉,以支援贛州戰役。張家玉也不負重任,奔走於潮汕和惠州地區,招降了好幾萬農民軍,當然,這些農民軍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是福建江西敗退下來的義兵,更多的則是當地的山賊土匪。

他從這幾萬人里挑了一萬精壯,操練一番准備支援贛州,不料贛州戰役進展神速,張家玉還沒出兵,就接到了贛州戰役勝利的消息,這一萬義兵如何安置,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贛州戰役既然已經結束,朝廷里用不到張家玉的義兵了,不願繼續撥發糧餉,張家玉卻在這支部隊身上花了很多心血,舍不得就這樣解散,到處奔走討要糧餉,想帶著這支部隊到抗清前線作戰,但是他的人緣實在太差,處處碰壁,走投無路,最後才求到了汪克凡頭上。

汪克凡對他很熱情——張家玉不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且在政治上比較務實,在軍事上也有一定能力,是十分難得的人才。

在政治上,張家玉對農民軍卻一直很同情,曾經和李自成合作,和江西義兵合作,和廣東義兵合作,在封建士大夫之中,這樣的開明人士非常難得。

在軍事上,明朝大多數文官都一竅不通,但也有個別人會打仗,張家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在江西打敗過金聲桓的部隊,在歷史上還對抗李成棟入侵廣東,帶著一群烏合之眾和清軍奮戰,在局部甚至取得過勝利,最後雖然兵敗生死,也是雖敗猶榮。

張家玉在廣東混不下去,又有志報國,一心要去前線與清軍作戰,和汪克凡一拍即合。汪克凡對他只提了一個要求,把一萬義兵裁減到兩千人,擇其精銳獨設一營,就會為他提供將來的糧餉。

兩千人?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