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抬槍(1 / 2)

殘明 半渡 1527 字 2022-07-1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殘明最新章節!

沒想到汪克凡如此重視拼刺技術,眾人不由得一愣,重新打量那柄短短的五六式槍刺,這才發現它的造型非常獨特,充滿了肅殺嗜血的氣息。

五六式槍刺,除了殺人之外沒有任何附屬功能,但在殺傷力方面卻做到了極致,像顧宗福這種識貨的武將立刻看出了它的價值,取了一柄刺刀仔細端詳,用手指溫柔地撫摸著鋒利的刃口,像是撫摸愛人的肌膚,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嘴里滋滋有聲,連連稱贊。

「這玩意兒可不一般,估計連單層的山文甲都能扎破,哪怕用來刺馬也沒有問題,一槍下去就是一個大洞,千斤健馬也扛不住……」

王奕眼中閃過一絲熱切,扭頭對汪克凡問道:「比拼刺,不是比槍法么?」

汪克凡瞪了他一眼:「火槍隊成立的時候,各營的神槍手都被你劃拉走了,你好意思和大家比槍法嗎?」

大家都不會用帶著刺刀的火槍拼刺,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當然最公平,顧宗福等人立刻鼓噪幫腔,贊同汪克凡的決定,指責王奕太過自私,太過狡猾,看見好菜就往自己的碗里夾,光想著算計各位老大哥。

王奕漲紅了臉,辯解道:「我不是這個意思,火槍兵還是應該以槍法為重,打得准才能發揮燧發槍的威力,火槍兵的隊形單薄松散,裝上這種刺刀雖然也能當長槍使,但沒有對應的戰陣隊形,就發揮不出威力……」

在這個年代里,白刃肉搏都需要結陣而戰,火繩槍使用明火,士兵身上帶著各種易燃物,為了避免出現意外,火槍兵之間的距離都比較松散,很難在射擊後立刻列隊結陣。也就無法在白刃戰中發揮刺刀的威力。

在王奕看來,這種刺刀就是個樣子貨,沒有太大的實戰價值,火槍就是火槍。燧發槍射程遠,威力大,裝彈快,理應讓射擊水平最高的火槍隊優先使用。

但是,汪克凡的回答卻讓他啞口無言:「燧發槍的隊形並不算太松散吧!」

是啊!王奕多次見過葡萄牙兵如何使用燧發槍,由於沒有明火引葯火繩等易燃物,葡萄牙兵的隊形要緊密得多,除了火力更加密集之外,結陣列隊也更加方便……他不由得也拿起了一把刺刀,裝在燧發槍上比劃了兩下。在心里判斷著這種武器的實戰價值。

「槍的長度還是太短,分量也過重了一些,真對上長槍兵的話,恐怕沒有多大勝算。」他並不是故意挑毛病,而是對火槍隊負責。看汪克凡的意思。對這種刺刀極為看重,火槍兵的戰術恐怕也要隨之調整,如果這種戰術本身有嚴重的缺陷,將來在戰場上會付出血的代價。

「你說的不錯!」汪克凡對他這種認真的態度很欣賞,解釋道:「火槍隊哪怕裝上了刺刀,也對付不了結陣的長槍兵,所以不會用來沖陣。這種刺刀的主要作用還在於防守,用來對付韃子的刀斧手,盾牌手和騎兵等等。除此之外,我還准備了一套專門的拼刺槍法,回頭教給大家。」

解放軍的拼刺技術經過了千錘百煉,不但實用性極強。而且簡明易學,對這種燧發槍最為適合,在白刃搏斗中,幾名士兵結合組成一個拼刺小組,可以對抗數倍之敵的包圍進攻。抵抗清軍的猛烈沖鋒。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家才明白汪克凡對這柄造型凶狠的刺刀有多么看重,對它的期望值又調高了幾分,汪克凡從來不會無的放矢,經過實踐反復證明,他大力推廣的物事肯定都非常好用。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燧發槍配刺刀哪怕再好,一年也只能生產八百余支,除了在全軍比武中勝出的幸運兒,其他各營想要換裝,看起來還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

仿佛看透了他們的心思,汪克凡又說道:「看來諸位對標准化生產還是有些看法,總覺得這是六個指頭撓癢,多此一舉是不是?但你們想過沒有,實行標准化生產後,每個工匠都只負責制造燧發槍的一道工序,一個零件,沒什么東西再需要藏著掖著,每個工匠可以輕易帶出來幾十個上百個徒弟,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

他的解說相對超越了這個時代,有的將領似懂非懂,程問和滕雙林卻領會得多一些,低聲向方正錚請教著,臉上帶著一種悟道之後的興奮神情。流水線作業,標准化生產,本來就是現代工業的精髓,哪怕是純手工制品,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大幅提高產量。

譚嘯卻是個粗線條,懶得探究其中的含義,只關心最後的結果,問道:「聽軍門話里的意思,燧發槍以後造的會快些,是不是?」

汪克凡說道:「不錯,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是厚積薄發的道理,開始半年慢一些,以後會越來越快,預計一年後進入大規模生產期。再用一年給全軍換發新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