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孫可望和揭重熙(1 / 2)

殘明 半渡 1535 字 2022-07-1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殘明最新章節!

隆武帝和汪克凡能結成一個比較穩固的同盟關系,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彼此之間都離不開對方,汪克凡需要隆武帝的大義名分,隆武帝也需要汪克凡的支持。

從封建倫常來說,隆武帝只是崇禎帝的旁支遠親,機緣巧合被鄭芝龍和東林黨扶上皇帝寶座,和桂王朱由榔等人的身份都差不多,文武百官今天可以輔佐朱大,明天也可以輔佐朱二,隆武帝的根基並不穩固,必須依靠汪克凡這個大軍閥,除非他掌握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否則的話,這種同盟關系就幾乎牢不可破。

接連拿下廣東丁魁楚,廣西翟式耜,驅逐桂王朱由榔,隆武帝的皇權在迅速膨脹的同時,也遇到了越來越大的阻力,朝野間有一股暗流在悄悄涌動,就像彈簧在不斷壓緊,隨時可能反彈。

但是,隨著楚軍打贏了湖廣會戰,這股反彈的力量突然消失了。

趁著這個機會,正好對朝廷里的保守勢力進行打壓,東林黨不幸中招。

國子監類似於大明朝的中央黨校,專門培養後備官員,在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看來,隆武帝重開的國子監根本不符合祖制,是對士大夫階層和文官系統內部秩序的挑戰,比丟了一兩個省份的國土還可怕。

天簡直要塌了,必須拼命反對。

主管教育的禮部就是反對派的急先鋒。

除了國子監的事情,在和大西軍的談判中。東林黨把持的禮部也是最頑固的保守派,他們極其仇視農民軍出身的大西軍,為談判增加了許多障礙。以至於這場談判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年也沒有結果。

隆武帝想成為中興之主,東林黨卻處處拖後腿,雙方的裂痕越來越深,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東林黨在朝野間還有很大的影響,一時無法徹底決裂。隆武帝就借題發揮,趁著汪克凡進桂林的一件小事,狠狠打了禮部的屁股。

「西南不靖。朝廷就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談什么收復江淮南京,收復四川漢中!」隆武帝感慨道:「楊廷麟處處要維護祖宗法度,卻不知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輕重緩急都分不清楚。真虧欠了他大學士的身份!」

湖廣會戰的輝煌戰果,讓談判桌上的形勢變得非常有利,對大西軍造成了強大的震懾,他們已經廢除了大西國號,采用干支紀年,孫可望、李定國和劉文秀也自去王號,改稱將軍,這個時候還不盡快解決西南問題。拖下去又難說會產生什么變故。

「聖上說的不錯。雖然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之說,但如今北方糜爛。江南富足,滿清若只是占據北方各省,我朝足以與之抗衡,所要堅守的,就是漢中、襄陽、安慶這一條防線。」

汪克凡點頭道:「孫可望若不肯歸順,朝廷就無法收復四川,攻略漢中,黔桂湘幾省也患在肘腋,這個道理,東林諸公不可能不懂,只是他們另有別的想法罷了,如今板子打在身上,應該就清醒多了,下面的談判也好向前推進。」

「汪卿,孫可望請封平東王,這件事能答應他么?」

湖廣會戰獲勝之後,孫可望主動降低了要求,從一字王變成了兩字郡王,並同時請封李定國,劉文秀為國公,平心而論,對於占據雲貴,兵強馬壯的大西軍來說,這個要求不算太過分。

但此時的隆武朝,實力也遠遠超過歷史上走投無路的永歷朝,有本錢和大西軍討價還價,很多文武官員都反對厚封孫可望——大明的王爵什么時候變得不值錢了,招安一個造反的賊寇都要封為郡王,其他的公侯該怎么想?

這件事汪克凡早有考慮,說道:「封為郡王還是封為國公,其實都是一襲空爵,無關緊要,可以答應他們。這和當年忠貞營的情況還不同,忠貞營那時候走投無路,只能歸順我朝,賞李赤心,高必正等人為侯爵即可,孫可望等人卻擁兵自雄,非厚封不足以安撫其心。」

「不錯,汪卿所言正和朕意!」隆武帝輕輕一拍手,興奮地說道:「我打算封孫可望為平東王,李定國為安西王,劉文秀為撫南王,如何?」

「這個……」沒想到隆武帝拋出這么一個主意,汪克凡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孫可望,是張獻忠部下四將軍之首,四將軍都是張獻忠的義子,孫可望是大哥的身份,地位比其他人高一些,也是大西軍現在的最高領袖,但四將軍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同盟關系,其中的艾能奇此時已經死了,李定國和劉文秀的實力稍差,但也勉強能和孫可望抗衡。

孫可望自己請封郡王,同時請封李定國和劉文秀為國公,就是為了利用明朝的封號來確認自己的領袖地位,打壓李定國和劉文秀,隆武帝准備同封三王,也是針鋒相對的意思,利用李定國和劉文秀來制衡孫可望。

這就是所謂的帝王之術,但是,用在大西軍身上真的合適嗎?

歷史上永歷帝曾經用過這一招,孫可望、李定國和劉文秀都被封為一字王,還不停挑撥他們之間的關系,最後哥三個刀兵相見,打成一團,以孫可望兵敗投降滿清告終,直接造成四川、貴州的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