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飛蛾撲火(1 / 2)

步步生蓮 月關 3619 字 2021-01-27

. .

蕭慕雨是禁軍內殿班直統領,今日奉聖旨援助北城劉遇部,沖鋒陷陣時左臂中了一箭,可他只將傷處一裹,照樣巡營查哨。年紀輕輕,就能成為禁軍上軍,並且成為內殿班直,絕非只憑機緣和一身武藝就可以辦到的,內殿侍衛的素質絕對是最高的。

雖然十步之外就難視物,蕭慕雨仍提著刀,帶著一隊侍衛,沿著他每日走熟了的方位巡視著:「坎位第三哨!」

迷霧中傳出一聲回答:「坎位三哨平安無事。」

蕭慕雨滿意地轉向離位,其實皇帝行營設在後方,距晉陽城有相當距離,前方布有龐大的軍營,絕對不虞被人攻擊,可是做為禁軍統領,哪怕是在皇宮大內,每日該做的巡視他也是一絲不苟的,何況是在敵國戰場上。

「啊!」

蕭慕雨剛剛走出幾步,坎位三哨突然發出一聲慘呼,蕭慕雨霍然轉身,刀已出鞘一半,厲聲喝道:「坎位三哨,什么事?」

坎位三哨沒有回答,蕭慕雨心頭急跳,可他還是不相信會有人闖進皇帝行營,如果貽誤軍機固然責任重大,可是如果因為一點小小誤會胡亂示警驚動了官家,那罪責也絕對不小,或許大霧之中三哨栽了一跤?

蕭慕雨嗆啷一聲佩刀出鞘,伸手一揮,身後侍衛立即左右分開,紛紛做好了戰斗狀態,蕭慕雨一步步向前摸去,沉聲喝道:「坎位三哨,嬴戰,快回答,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殺!」

回答他的是一聲低喝。一個人,一桿槍,就像迷霧中撲出的一頭雲豹,人至槍至,快捷如飛,蕭慕雨揮刀便劈,那人凌空槍頭一轉,這一刀劈了個空,蕭慕雨欲待回轉刀勢,一尺半長的槍尖已「噗」地一聲刺穿了他的咽喉。

「有刺客,有刺……」

蕭慕雨身後的士卒驚叫起來,可他們緊接著就發現那迷霧中出現了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第十個人……,源源不絕,槍叢如林……,刺客,何止一個。

當警訊傳開的時候,那些突兀出現,如同幽靈般的戰士已經一言不發,緊抿著雙唇撲進了皇帝行營,在他們身後,是猶自捂著胸口、小腹和咽喉,在地上抽搐流血的巡營禁軍。

折家軍營,前陣。

蕭晨悻悻然地走出赤忠的大帳,忽聽遠處一陣廝殺聲起,他正要返身回報,赤忠已裹著一股勁風沖出了大帳,手中仍緊緊抓著那口寶劍,厲聲喝問:「出了甚么事?」

蕭晨忙道:「大人,恐是城中漢軍藉大霧出城襲營?」

赤忠冷笑道:「襲營?就憑城中那些殘兵敗將?他們倚仗地利堅守城池或可再支撐些時日,主動出戰?就憑他們那點人馬,就算偷襲得手,撼得動我軍的陣營么?」

他剛說到這兒,折家營盤左陣突然傳出一陣喊殺聲和兵器交擊聲,赤忠大奇,連忙向前奔去,一邊跑一邊大喝:「左營人馬不得驚慌,各守本陣稍安勿躁,辨識了敵我情形再說,以免為敵所趁。」

折家的大營扎在西城最北面,正與北城劉遇的大營相鄰,赤忠深恐迷霧之中雙方士兵聽到遠方廝殺之聲,一時草木皆兵,誤打誤撞地與劉遇的兵丁戰在一起,可是迷霧重重,十步之外難見人蹤,旗號命令失去了作用,能聽到他呼喊的不過是左近一些士兵,前方的守卒被迷霧中突如其來的一隊兵馬殺得莫名其妙,憤怒之下已經追出了大營。待到赤忠驚覺不妙,想起令人以樂器指揮時,他還沒有找到樂隊,追殺那路偷襲者的折家士兵已經沖到了劉遇的營盤之內。

劉遇的營盤面對晉陽城的方向設有壕溝、拒馬和荊棘,但是側方與折家大營毗鄰的地方卻只以一道矮矮的柵欄做為界限。劉遇所部主攻北城,傷亡最是慘重,今日一戰雖有御林軍助戰,可是傷亡卻也進一步擴大了,軍中過半都是傷兵,這些傷兵都安置在營盤右側,聽到廝殺聲起時,傷勢較輕的士兵也都以刀槍為杖,一瘸一拐地爬起來探視動靜。

就在這時一路槍兵踢倒柵欄,自折家大營闖了過來,大叫大嚷道:「天賜良機,趁著大霧襲殺狗皇帝,保我折家莫被吞並。」

一個小校頭上纏了厚厚一層綳帶,以刀指向那隊人馬,厲聲大喝道:「混帳,你們當真反了不成?」

只見頭前沖來一員小槍,手中使一桿槍,二話不說,劈胸就是一槍,駭得小校亡魂皆冒,倉惶舉刀相迎,那人一路疾奔,手中大槍居然還能抖出一個槍花,一個金雞亂點頭,「砰砰砰」就是三槍,上刺咽喉扎兩肩,這小校一刀磕開了頭一槍,又一側身躲過了第二槍,這第三槍是說什么都躲不過去了,大槍透肩而過,痛得他慘呼一聲仰面便倒。

只聽那小將大叫道:「殺人、放火,亂他的軍營。只待折大將軍襲殺狗皇帝,我等便大功告成了!」

隨他而來的那隊槍兵是見人就刺,闖進帳去踢翻了油燈,摘下火把到處引火,那些傷兵驚駭莫名,但凡爬得起來的都掙扎著起身,有抓起兵器反抗的,有踉踉蹌蹌逃去,一路大喊「折家反了」的,那一路槍兵也不戀戰,打散了這些傷兵,便舉著火把殺向縱深。

這時劉遇中軍聽到叫聲,還當是發生了營嘯,一個指揮領著三百多兵倉惶跑來,一邊跑一邊叫:「放下兵器,各自回營,叫嚷驚慌者格殺勿亂。」

營嘯一般是因為一名士兵作了惡夢,或者疑神疑鬼,看到什么樹影野獸便以為敵軍襲營引起的混亂。軍營之中一旦在夜間發生這種渾亂,驚慌的情緒很快就會蔓延全營,將官控制不了如癲似狂的士兵,士兵們就會自相殘殺起來,哪怕是軍紀十分嚴明的軍隊,一旦發生營嘯,後果也十分可怕。

這在現代軍隊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在古代艱苦的戰爭條件下,這種讓今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卻並不希罕。所以軍中對營嘯者處置十分嚴厲,將官當機立斷,斬殺幾十名士兵以控制事態是很尋常的一件事。

那一路彈壓營嘯的軍隊剛剛沖到四處火起的右營,就見折家大營中沖過好多人來,一個個持刀舉槍,喊打喊殺,後邊影影綽綽也不知還有多少人馬,而自己一方那些幸而未死的傷兵東滾西爬,卻不像是發生了營嘯,不禁呆在那兒。

這時那些驚魂未定的傷兵見自家援軍到了,立即指著折家大營沖過來的人叫道:「折家反了,折家反了,襲我軍營,刺殺皇上,快快殺了他們,快快護住大帥。」

那些剛剛趕到的士兵哪知其中底細,自家袍澤兄弟言之鑿鑿,信誓旦旦,那還有不相信的道理。再者說,他們這些時日奮勇攻城,可折家軍卻以保薦實力為主,攻城時虛張聲勢的多,真刀真槍的少,他們本來就一腔憤懣,這時再見折家竟然反了,當真是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當下射箭的射箭,拔刀的拔刀,高呼著「殺光折家叛逆」的口號便猛撲上去。

追過來的折家士兵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砍倒了許多人,他們這些兵比禁軍還要剽悍,豈肯坐以待斃,再說折家對中原政權一向是陽奉陰違,實際上自成一派,彼此間早就是矛盾重重。上層人物的顧忌還多一些,下面的士兵早就是水火不相容,誰看誰都不順眼,這從當初廣原城程世雄的兵將對待朝廷官員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

而上層官員也有意縱容,免得雙方士兵接觸太近,因此雙方嫌隙日深,如今自家兄弟被砍倒了多人,對面的人又叫囂著殺光折家軍,哪還有許多顧忌。這些大頭兵想的可沒那么多,當下挺身就上,雙方大打出手。混戰在一起,這可是比營嘯更難控制的局面,到了這一步,就算青天白日的也無法控制局面了,何況是潑天大霧,一場大混戰登時展開。

※※※※※※※※※※※※※※※※※※※※※※※※※※楊浩的軍營也遇到了同樣的事,他的營盤挨著潘美的營盤,也有一路奇兵突然襲營,趁人不備砍倒了十幾個人便倉惶逃去,楊浩的部下軍紀比折家軍還差,那些江洋大盜、西域浪人本來就是些無事生非的主兒,平常各路將官約束著,排好的陣形,依著號令進退作戰倒還有模有樣,可是這樣的大霧,突然遇到襲擊,將校們又無法看清各自的所部,那些驕兵悍將的個人英雄主義立即膨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聽說潘美的軍隊要滅了楊家軍,許多強浪人出身的士兵穿著小衣內褲、甚至光著屁股就沖出了營帳,嗷嗷叫著便撲向潘美的大營。

「元帥,元帥!」

曹玉廣只來得及穿好衣服,發髻還沒來得及挽起,便跌跌撞撞沖進楊浩的營帳,到了帳中,只見帳中空空,曹玉廣慌忙又跑出來,順手抓住一名從身旁跑過的士兵,喝問道:「元帥現在何處?」

那兵暈頭轉向,一時也認不出曹玉廣的身份,只看他穿著打扮像位大人,便咋唬道:「宋軍陰險,欲滅我軍,楊大帥在哪?」

曹玉廣一呆,沒好氣地放了那兵,聽聽右側廝殺聲最近最響,便匆忙奔去。

右側陣前,楊浩提著劍,帶著穆羽等一眾親兵已然沖到陣前,因為那路突如其來的兵馬是先襲楊浩大營,然後引著他們沖向潘美的軍營,所以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士兵還都堅守在原地,這些士兵大多都是都頭、押班、虞候、指揮一類的小官,是楊浩在蘆州時就訓練成熟的戰士,可如今他們的兵早就跟捅了馬蜂窩似的殺到潘美營中去了。

楊浩聽他們匆匆說明情況,眉頭一皺,頓時驚覺情形有疑,如果說他西北三藩生了一顆潑天的膽子,妄想刺殺趙光義,至少還有幾分可能,可是趙光義攻城未下,以帝王至尊不教而誅,襲殺奉詔而來的藩軍?斷不可能。如果他干出如此失心瘋的事來,他還如何號令天下?如何取信萬民?

此事有詐!恐有奸人從中施計。

這是楊浩得出的唯一結論。

可是待得真相大白之際,自己又如何向官家解釋?如果趙光義趁此藉口,不放自己回西北……楊浩想到這里,心中焦灼萬分,他忙問道:「最先是哪里響起廝殺聲?」

圍攏過來的眾將校面面相覷,忽有一人挺身而出,說道:「元帥,小將聽得最初發出廝殺聲的,似是南城又南,皇帝行營附近。」

楊浩聽到這里心中不由一動:「南城之南,皇帝行營?誰能突然殺到那兒?莫非……,東城是趙德昭的營盤,莫非趙德昭想冒險為父報仇?是了是了,今日我去他營中探望,慕容求醉一直在旁相伴,他有什么話兒都不方便和我說,可是看他模樣,分明有一肚子心事,真看不出來,趙德昭竟有這樣的膽魄。可惜,就算你事先與我商量,我也不會冒險與你一起襲擊行營,為今我能幫你的,只有讓這里的混亂盡量持久一些,但願……太祖在天有靈,護佑你馬到功成……」

他剛想到這兒,曹玉廣跌跌撞撞地搶到陣前來,一路高呼道:「楊元帥,楊元帥,我是曹玉廣,楊元帥,你在哪兒?」

楊浩眼珠一轉,忽地高聲道:「曹監軍,本帥在此。」

曹玉廣聽到聲音大喜過望,連忙搶到他的面前,歡喜道:「楊元帥,啊哈,我可算找到你了。楊元帥,有人夜襲我營,然後引著我營中士兵向潘將軍營中去了,依我看,這必是有人行奸計想造成兩軍誤會,元帥……元帥……」

他覷見楊浩臉色,不由訥訥止聲,就見楊浩臉色鐵青,神情悲戚,昂首向天道:「曹監軍,你不要再說了,我都已經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