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桃花依舊(1 / 2)

步步生蓮 月關 4711 字 2021-01-27

. .

號角長鳴,聲音在遼闊的草原上遠遠傳開。片刻的功夫,方才還廝殺成一團的戰士便迅速回歸本隊,形成了兩個齊整的隊伍。兩個方陣,各三千人,都騎在雄駿無比的戰馬上,左邊一隊人馬甲胄鮮明,鞍韉齊備,左手刀右手盾,背挎一品弓,刀盾相擊,用沉雷一般的聲音向肅立在軍旗下的楊浩致以敬意。

右邊一隊人馬,使得都是紅纓長槍,腰佩短刀,肩上也斜挎著角弓箭囊,手中的長槍鵝卵粗的槍桿,長約一丈有八,jing鋼打造的近一尺半長的槍刃,寒光爍爍,殺氣騰騰,他們亦高舉長槍,向楊浩山呼三聲。

楊浩箭袖輕衣。銀冠束發,騎在一匹紅馬上,肅立在獵獵生風的大旗下,唇上兩撇微髭,目光銳利,氣度威嚴,見到這兩支人馬訓練有素,他嚴肅的臉龐上才微微露出一絲笑意,向木恩和艾義海兩員帶兵將領贊許地點了點頭,一撥馬首,說道:「走,咱們去琉璃廠看看。」

策馬馳出校場,楊浩對張浦道:「很好,種放與楊繼業都是帥才啊,會用兵固然了不起,可是會練兵一樣的了不起。我這蘆州講武堂成立的還不錯吧?由種放任主師教授,楊繼業為輔師教授,練成的兵再調到這邊來,交給木恩、木魁和艾義海他們在實戰中予以鍛煉,小經幾戰,便有如此威勢,不亞於一支百戰jing兵啊,尤其是自講武堂中出來的人,在戰陣中稍經磨礪,就可以擔任將校,如此一來,我們擴招的兵馬才不會只占了一個人數。才不致成為一群烏合之眾啊。」

張浦笑道:「大帥說的是,自講武堂教出來的人,連卑職也有些驚訝,其中許多人至少已具備了低階將校的才干,只是少了一些戰場上的經驗,而且自大帥設立的講武堂中教出來的勇士,都是大帥的門生,可以避免軍中派系滋生,形成一個個互相勾結照拂的小團體,呵呵,大帥這一點,想必是偷師於趙官家的主意吧?」

楊浩大笑道:「人家有好東西,咱們為什么不拿來一用?」說罷策馬一鞭,飛馳而去,張浦帶著幾十名侍衛,立即緊隨其後,讓駿馬放開四蹄,踏著風奔馳在草原上。

自楊浩兼任橫山節度使、定難節度使以來,已經兩年過去了。兩年的時間,楊浩休息生息,屯田練兵。開設工廠,發展商業,設立學堂,儲備文武,又大興水利,為農耕和蓄牧提供種種便利條件,兩年的時間,他的領地ri新月異,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變化不止是武力的強大和經濟實力的急劇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他爭取了民心,他已經占領的土地,所有的百姓不管信不信佛的,都已把他視做了甘霖普降的崗金貢保、活佛轉世,憑著楊浩現在的莫大威望,和佛教界對他不遺余力的支持,他的蘆藉制度和司法制度已經建立下來,如今正著手建立常備軍,這是把武力從各個部落上收的第一步。

如今,楊浩麾下已建立了常備軍飛龍、飛虎、飛豹、飛狼、飛鷹、飛馬六支軍隊,這六支軍隊是從部族勇士和原來各有派系出身的軍隊中擇其jing銳,打散混編,重新編組,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時,他在蘆州設立講武堂,由種放以將校標准進行培養,楊繼業等將領也不定期地趕到講武堂將自己一身韜略和戰陣經驗傾囊相授,教出來的學生再打散了編入已成常備軍的各個序列,從基層干起。在他麾下最強大的武力,如今已被他完全消化吸收了。

李光睿原來所統治的領地,本來還有綏州、靜州、宥州三地,及其相鄰地區,掌握在李光睿殘部手中,楊浩采用蠶食、排擠、拉攏、分化等非戰手段,已經迫使靜州和宥州內部兵變,改換門庭投到了他的麾下,至於綏州,其外圍也已被折御勛和楊繼業逐步侵蝕,完全吞沒。

如今綏州只剩下一座孤城,簡直是吹口氣兒都會倒,楊浩之所以還留著它不動,只因為綏州刺史明明身陷絕境,連兵都快養不起了,卻仍堅決不降,綏州地處外圍,楊浩現在還不想和趙光義撕破臉面,為了如今只是一塊雞肋之地的綏州,不值得。

不出楊浩所料,綏州刺史李十二,原綏州刺史李丕祿的兒子沒有活過十二歲,楊浩當初之所以如此斷言。是因為自五代以來,亂世之中,絕無一個少年人能坐得穩他的位子,就算他手下掌握重兵的大將本人沒有野心,這些將領的屬官們也不會甘心服從於一個無知少年。自己的主帥再升一步,他們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何樂而不為?

李十二去年「病」死了,離他生ri還有七天的時候,「暴病」身亡,如今的綏州刺史名不見經傳,據說是李丕祿的一個堂弟。叫李丕壽,楊浩向李氏嫡系族人打聽,綏州刺史李丕祿確實有這么個堂弟,因自幼多病,所以習文而不武,為人低調,因是李丕祿至親,又確有一身學問,所以在綏州任長史之職。

楊浩料想此人必是一個傀儡,真正掌握綏州權力的,應該是一員武將,可是綏州草木皆兵,進出皆十分嚴密,上層人物更是很少再公開露面,所以始終無法掌握綏州的真正動靜,不過如今的綏州,已經不看在他的眼里,所以也未對那投以太多的關 。

楊浩麾下,如今文臣有種放、蕭儼、徐鉉、丁承宗、林朋羽,范思棋,秦江,盧雨軒、席初雲,武將有楊繼業、張浦、木恩,木魁,艾義海,李華庭,何必寧,拓拔昊風,李繼談,張崇巍、柯鎮惡,還有新近投靠的大批文武之士。

而他的密諜隊伍「飛羽」與冬兒親手訓練的「火鳳」合並,現在也劃分出了更加細致的功能。內城jing衛力量由冬兒掌握,密諜由唐焰焰掌握,竹韻和狗兒則負責「火鳳」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對他負責,可謂是人盡其用,人才濟濟了。

戰馬馳騁。遙遙一騎飛馳而來,馬上一人一身青衣勁裝,笠紗蒙面,楊浩一見便知是馬燚到了。

狗兒到了楊浩身邊,一個輕快的撥馬轉身,與他並轡而行,脆聲說道:「大叔,剛剛收到的消息,吐蕃尚波千部、大石族、小石族、安家族、延家族正進行會盟,指責大叔派兵南侵西進,搶占他們的領地,他們還拿出清水盟約來做為憑證,尚波千、禿逋、王泥豬等吐蕃部首領已聯手派出使者赴汴梁請宋帝為他們主持公道呢。」

楊浩聞言失笑道:「他們打仗不行,吵架看來也不在行。想求趙光義主持公道,只管去向他哭鼻子好了,好端端地何必扯出來《清水盟約》?趙光義做的是大宋的皇帝,不是大唐的皇帝,那些領土,是軟弱無能的唐德宗李適割讓給他們的,他們把《清水盟約》搬出來,趙光義若肯給他們撐腰,那不是掌他自己的嘴么?」

狗兒抿嘴一笑,薄薄黑紗下,皮膚白皙如雪,若隱若現兩個酒窩兒,說不出的迷人:「大叔可不要這么自信啊。趙光義不肯明著替他們出頭,未必就不肯暗中援助他們,拖大叔的後腿。」

楊浩若有所思地道:「嗯,不無可能。這幾次與他們發生沖突,我軍小有斬獲,俘獲的軍械制作jing良,規格統一,雖無宋國的鈐印鐫鑄於上,可是憑他們這些部落,那是萬萬制造不出來的。還有他們的軍糧,竟有大批米麥,這可不是他們慣食的牛羊和青稞,沒准……」

楊浩扭頭道:「狗兒……」

狗兒螓首微歪,雖有黑紗遮面,仍可感覺出她向楊浩扮了個鬼臉:「大叔放心,竹韻姐姐已經親赴秦州察探虛實去了。」

楊浩點了點頭,又對一側的張浦吩咐道:「那些地方,趙官家收不了,難道還不讓我收么?不過……我眼下的目標是往西,暫時不宜與趙官家較勁,咱們還是收斂些好了。向南的行動暫緩,然而也不能讓他們清閑了,讓赤邦松和羅丹兩大部落去對付他們好了,糧秣軍械,有什么需要,盡管滿足他們。」

張浦點頭應是。

※※※※※※※※※※※※※※※※※※※※※※※※※

琉璃廠設在夏州城外十余里地處的一片地方,占地寬廣,猶如一個農庄,是星羅棋布於夏州周圍的眾多工場中的一個。一路行來,羊群像一片片白雲,牛兒則哞哞地歡叫著,三五個牧人,在牧羊犬的幫助下,便能照料一大片牛羊。

看到楊大帥自前方的軍營里歸來,熱情的牧民用歡歌和舞蹈邀請他停一停馬足,到帳蓬里稍坐歇息。楊浩耐不過他們的好意,與張浦、狗兒下了馬,到了一個老牧人的帳蓬里,眼看就快到飯晌兒了,氈帳的女主人正在侍弄飲食,一見自己的男人把楊大帥給請了來,忙歡天喜地的把鮮美的手扒羊肉、烤羊腿、青稞清、nai皮子呈上來。

楊浩與氈帳主人對坐暢飲一番,揀了幾樣東西填填肚子。

夏州附近的草原是十分肥美的,雖說這里往北去已接近毛烏素沙漠,夏州城也有漸趨沙化的模樣,可是因為選擇的這處建城地點是依據著幾條黃河支流,所以沙漠至此而止,這里儼然就是一片綠洲。四面的山脈,遮住了寒冷的氣流,使得土地膏腴,牧草肥美。河套地區青青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場,引水灌溉,則立成肥田,可謂宜耕宜牧。

楊浩這兩年興修水利,鼓勵工商,這里的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家境立刻顯得富足起來,而且學著漢人在帳前屋後種植糧粟、蔬菜、瓜果,時不時的還可以騎上馬去打打獵,開些黃牛、野鹿一類的野味,ri子真是過得愜意無比。

楊浩和張浦捱不過主人的好意,各自飲了三碗青稞酒,又吃了幾塊肥美的手扒羊肉,這才告辭離開,趕往琉璃廠。

這間琉璃廠是大食國商人伊本.艾比.塔利卜投資興建的,叫琉璃廠,只是適應本地叫法的習慣,實際這家作坊生產的可不是琉璃,而是玻璃。中原制作的琉璃是不透明的,而且輕脆易碎,西方傳來的玻璃窗能耐高溫,可以做飲食器皿,而且晶瑩剔透,水晶般璀璨,再加上自西方一路運來,輾轉萬里,磕磕碰碰,所以能完整運到中原的玻璃制品都是價比黃金的貴重商品。

本來楊浩還沒有想到這個東西,而是塔利卜獻寶似的拿了一匣玻璃杯來送給楊浩,這樣極佳品質的玻璃杯,價值萬金,塔利卜這一路送過來,還沒有一位大人不見之欣喜的,可是楊浩……楊浩是打哪兒來的?玻璃這東西,實在很難叫他看進眼去。

不過他也知道這玻璃是如何的珍貴,更知道將來人類的科技文化知識不斷發展的進程之中玻璃會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頓時就起了覬覦之意,軟磨硬泡的只想要這玻璃制作之法。

塔利卜自然更明白這東西的貴重,哪肯輕易把它的制作方法說出來,不過他想發展西域自中原的商路,甚至想壟斷幾樁最獲利益的商品獨銷權,萬萬離不開楊浩的支持,而楊浩如今的勢力擴張已經讓崔大郎大獲其利,對楊浩他是不遺余力地支持,便也幫著楊浩說項。

最後,還是楊浩簽署正式公文,答應這琉璃廠建成之後,由塔得卜獨家經營十五年,此後楊浩才可以據此技術和工人,進行官家生產,塔利卜這才重金邀請了幾位西方玻璃匠人來到此處建廠。由此,中國第一部專利法,便也順理成章地在楊浩手中完成了。

楊浩趕到琉璃廠,正在此處的崔大郎、妙妙和大食國商人塔利卜聞訊忙迎了出來。

「官人。」

一見楊浩,妙妙便歡喜地叫了一聲,妙妙身穿一襲緋se的圓領官衣,腰束玉帶,頭頂垂耳襆頭官帽,若不是宜喜宜嗔的模樣,修長苗條的身段,顯得脂粉氣太濃,儼然就是一位風流俊俏的小公子。

楊浩掩唇咳嗽一聲,妙妙忙斂了歡喜的笑容,規規矩矩地向他兜頭一揖,拉著長音道:「下官林音韶,見過節帥。」

「咳,免禮,平身。」

一見夫妻倆正兒八經的模樣,狗兒忍俊不禁,「噗吃」一聲笑,趕緊把臉扭到了一邊。

妙妙如今可不是像在銀州時候一般,以楊浩妾室的身份代他打理一些工商事務了。她如今已是節帥府專門負責工商方面的一位正式官員。哪個朝廷都有女官,可女官向來只在宮中負責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等一應宮中事務,從來沒有女官拋頭露面,處理外界政務的,然而楊浩卻開了這個先例。

如今不但妙妙有正式的官職,他的四房妻妾都有正式的官職,包括穆青璇、丁玉落、甜酒,都擔負著一定的正式職務,在下屬的各司衙門里,也或多或少地穿插了一些女官。

楊浩起用女官,最初所受的阻力,不亞於他推行戶藉制度和司法權上收。不過西北地區諸族聚居,清規戒律並不如何森嚴,此時的儒家弟子也沒有後來那么多愚腐泥古的臭毛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推行,反對者發現並沒有因此鬧得風化大傷、家庭破裂、丑聞重重,反對的聲浪這才漸漸平息。

再加上楊浩用人任官總不能用些大字不識的,而識文斷字有文彩的大多都是豪門世家、頭人貴族家庭的女子,此時中原的男女大防也沒到了後世草木皆兵的地步,女人也擁有相當大的社會地位,西北地區的貴小姐們更不用說了,她們得以起身,來自上流社會的阻力更為削弱,這樣一來,自上而下,把女人從政做官視若母約司晨有悖天理的說教者就更沒了市場。

楊浩與妙妙以上下官員的身份正式見了禮,這才轉向塔利卜,笑道:「塔利卜先生,聽說第一批玻璃器皿已經燒制出來了?」

塔利卜笑逐顏開地道:「不錯,樣品非常成功,所以我和大郎才急著請大人來一見看看,大人,請。」

楊浩隨著他們送進作坊,只見案上放著已經燒制成功的一些玻璃器皿,棚上懸掛著彩燈彩燭,映得那晶瑩剔透的各se器具璀璨奪目、絢麗多姿,楊浩見慣了玻璃,根本沒往心里去,可是像張浦、狗兒等人卻像剛剛走進來時的妙妙一樣,看得目瞪口呆,瞧著那一件件珍逾美玉的器皿愛不釋手。

「好極了,就這一案的器皿,就能賣上一大筆錢吶,呵呵,塔利卜先生可以加緊制造,通過大郎的商路渠道賣到上京、汴梁去,賣到南詔大理去,還可以賣到ri本、呂宋去,本官在這里先祝你財源滾滾啦。」

塔利卜撅著大胡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縫:「承大帥吉言,承大帥大吉。」

妙妙美目一瞟,在一旁接口道:「大帥,方才塔利卜先生正與奴……下官商量,希望能在稅賦上再多予他些優惠呢。」

「是啊,是啊。」塔利卜忙道:「大帥,我這琉璃廠的稅賦是最高的,咱們是老朋友啦,我又是受您楊大帥之邀,才費盡周折,聘請了名師,在此設廠,大帥是不是應該給我些優惠才是。」

楊浩拿起一只造型別致的酒杯,一邊端詳,一邊笑吟吟地搖頭:「塔利卜先生,我的稅賦雖然收的很高,可是你的盈利,也高的離譜啊。而且,這些玻璃的本錢,可比你不遠萬里,從貴國運來可低的多了。呵呵,珠寶玉器、首飾頭面一類的商品稅賦定的是最高一檔,這是本官定下的稅法,本官豈能不帶頭遵守?」

塔利卜的臉剛垮下來,楊浩忽然放下酒杯,回首說道:「噯,不過呢……誰也不會怕錢多的咬手,我知道塔利卜先生的生意做的很大,絕不只是這琉璃廠一途。有些方面的稅賦是可以商量的,甚至……本官還可以免稅。」

塔利卜jing神一振,崔大郎在一旁也兩眼放光,商人逐利而動,一聽有些商品可以免稅,他們怎能不動心?

塔利卜趕緊問道:「大人請說,什么商品可以免稅的。」

楊浩轉身面對著他,又睨了一臉期待的崔大郎一眼,說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