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漢軍滿萬不可敵(1 / 2)

步步生蓮 月關 3685 字 2021-01-27

. .

「如今宋國大軍卷土重來,氣勢洶洶較之上次尤有過之,又兼有西夏騎卒,世子以為,太後與幼主僅憑耶律休哥一人之勇,可能拒得強敵么?」,

說話的人三十出頭,面目平庸,無甚出奇之處,只是一雙眼睛非常有神,透著幾分jing明。 若有長安人士看見,或許會有人認得,此人正是當初齊王趙光美府上的管事胡喜兒。

盤坐上首的是一個三旬左右的大漢,龐大的身軀,滿面的虯須,偏又束發頂冠、穿著一龔漢服,那壯碩的身子把那衣服撐得緊綳綳的,似乎稽一**就會綳裂開來。他這體態模樣,若穿一身左衽胡服,皮裘狐帽,倒也威風凜凜,偏是穿著一身中原漢人衣衫強作斯文,叫人看了好笑。

此人叫做耶律留禮壽,乃宋王耶律喜隱世子。

宋王耶律喜隱受德王耶律三明謀反一案牽連,被幽禁起來。這位宋王世子,現在已是該部族的實際領導人。

留禮壽撫著大胡子,微微搖頭道:「來者不善,來者不善啊,宋軍的步卒大陣本就令人頭痛,如今又兼具騎兵之長,宋軍可攻可守,進退自然,耶律休哥前番大勝,很大程度上是靠著宋國皇帝久勝怨狂、久戰心切的原因誘他中伏,真論起實力來,以我遼**力……恐難勝宋人。」,

胡喜兒笑道:「其實若論驍勇,我北朝兵馬自幼練就的騎she,又是在自家地盤上做戰,可未必就怕了南人。我們之所以連吃敗仗,不是我北國兵馬不濟,實是因為太後屬意於耶律休哥,有心下嫁於他,失了皇家體面,以致民心軍心盡喪。」,

留禮壽一拍大腿,憤然道:「不錯,你說的在理兒,正是這個話兒。」,

胡喜兒又道:「這一次,耶律休哥損失八萬jing銳,卻只吃了太後一頓排頭,沒有一點真正的懲罰,由此就可見太後對他的偏袒了,上一次幽州被圍,有兩位將軍赴援遲了三ri,結果怎樣?被太後下旨,當眾鞭苔,降級留用」兩相比較,太後為一己私情而賞罰不明,誰肯服她?」

留禮壽大聲道:「正是,正是,哼!我就知道,她貌美如花,年輕守寡,怎么耐得住閨中寂寞?以堂堂太後之尊」居然與一個臣子媾和,奐在是把我皇家體面丟得一干二凈,現在市井街頭流傳的那些話想必你也聽說過,真真的不堪入耳,每每想起,真是羞煞人也。」,

胡喜兒yinyin一笑,又道:「不過,世子大可不必如此生氣,你不覺得,這正是咱們的機會來了么?」

留禮壽一怔,連忙問道:「機會?此話怎講?,」

胡喜兒道:「太後與臣子有了私情」皇家體面全無,皇室、各部族大人,心中多有怨言。太後不知自重,便沒了母儀天下的資格,幼主還是少不更事的娃娃,如何執掌大遼天下?如此情況下,太後又正坐鎮南京,上京空虛,如果世子趁機發兵,振臂一揮,必得響應,何不罷黜幼帝,擁立宋王稱帝呢?「

留禮壽與父親本就參予了德王耶律三明之亂,反心早萌,只是他們當初行事隱秘,沒有被朝廷抓到太多把柄,因此只將宋王囚禁了事,並未株連太廣,若在機會救出父親,再反一進,留禮壽當然不會猶豫。

只是……,留禮壽猶豫片刻,唷然嘆道:「不成啊,太後的手段實在了得,這幾年間」整個上京被她經營的風雨不透,如今我雖仍是本族酋領,奈何無兵無權啊。嗯反,你讓我拿什么去反?」

胡喜兒微笑道:「世子這話說的就差了,我遼朝盡多忠貞義士,眼見太後把持幼主,國家危在旦夕,誰不思盡忠報效,匡扶正義呢?若是世子有心,小人願為世子引見一人,此人手握重兵,若肯攘助世子,大事可成。」

留禮壽雙眼微微一眯,疑道:「嗯?你本一介商賈,為何如此熱衷此事?,」

胡喜兒恭謹地道:「縱然富可敵國,也不過仍是一個卑賤的商賈。小人只想出謀出力……為世子效犬馬之勞,來ri宋王登基為帝,世子立為太子,小人…………可以走上正途,謀一個如郭襲般的出身,光宗耀祖,蔭庇子孫,也不枉來世上走這一遭了。」,

郭襲是漢臣,當今太後極為寵信的權臣,如今官拜南院樞密使、兼政事令,加封武定軍節度使,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留禮壽聞言大笑:「若我父子當國,必把郭襲的職位送你,哈蜘……」不迅……,你說有一手握重兵的將領願助我成就大事,此言當真?他是何人?」,

胡喜兒站直了身子,輕咳一聲道:「王兄,世子相詢,還不現身*……」

一語未了,屏風後面閃出一個人來,頂盔掛甲,肋下佩劍,盔頂兩枝雅翎高挑,看面目不過四旬上下,劍眉朗目,英氣勃勃。

留禮壽一驚,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失聲道:「王冠宇?王指揮使!」,

王冠宇躬身一禮,朗聲道:「正是末將,末將上京漢軍指揮使王冠宇,見過宋王世子。」

留禮壽一見此人不由又驚又喜,原來這王冠宇是上京漢軍都指揮使,麾下有六萬駐京漢軍,如今幽州戰事緊急,連東京遼陽的兵馬都抽調過去了,更不要說上京了,上京的宮衛軍、族帳軍,大部分都隨著御駕去了幽州,留守上京的人馬已是漢軍成了主力。

在蕭綽想來,歷次謀反都是契丹權貴,漢軍甚少參予所以把漢軍留下守衛e京最是妥當,沒想到鄭家恰恰是從蜒幫著羊,想在遼國謀劃一筆大生意。

這幾個漢軍將領都是北地世家出身,尋常漢人百姓也就這幾年才漸漸出頭,以前除契丹一族外,其他各族飽受排擠打壓,尋常漢人家的孩子哪有機會學文習武,也只有這些世家子,才有機會始終得到教育,從而受到遼朝的重用。

然而也恰恰是因為他們出身世家,所以哪怕是武人,也受到了太多的漢人文化、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他們看來,尋常百姓孀居守寡,再嫁他人也沒甚么,可是太後是什么身份?一國太後如果有此行為,簡直是喪倫敗德,傷風敗俗之極,必受天下人唾棄鄙夷。

蕭綽與耶律休哥有私情的傳言,本是白甘部的余孽受了折子渝的點撥,蓄意傳揚出去的,尋常百姓對男女關系方面的興趣那真是自古便熱情至極,一經有人傳出,傳言版本越來越多」傳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王冠宇也信以為真了。

此後,胡喜兒以厚禮結交,巧言盅惑,漸漸便說動了他的心思,在他想來,蕭太後有此一端,便喪失了母儀天下的資格,如果自己興兵廢黜,必然能夠迎合所有皇室貴族的心意,此事一定能成。於是便成了胡喜兒的同謀。

兩下里說開來,一時盡皆大喜,不過留禮壽經過一次失敗的政變,僥幸成了漏網之魚,至今想起還是心有余悸,不免有些小心。他不放心地道:「王將軍,漢軍上下,你盡都控制得住嗎?要知道稍有不慎,你我俱都是殺頭之罪啊。」

王冠宇哈哈一笑,說道:「上京諸軍中,我漢軍一向不受宮衛、族帳諸軍重視,軍中將士還時常受到排擠,因此自成一體,團結的很,王某自信,對上京漢軍可以如臂使指」上下一人。」

王冠宇自信地說罷,揚聲道:「你們都出來吧,一起見過世子*……」

碩大的屏風後面衣甲鏗鏘,陸續又走出五個人來,分明是上京漢軍副都指揮使李劍白、馬軍指揮使程天浩、步軍指揮使芶惡唯、漢軍都虞侯尉遲風、周棄。漢軍六大將領盡集於此,留禮壽大喜過望」擊掌贊道:「如此,大事可期矣!,」

胡喜兒笑吟吟地道:「這還不夠,小人還聯系了白甘部等幾個部落,此外,室韋、女真方面也正派人聯系中,只等各處一切准備完畢,世子就可一舉而天下驚了。」,

留禮壽驚喜莫名,望天大笑……

蕭綽遣墨水痕再一次到了宋軍大營,這一次,帶來的只有一只錦匣。

打開錦匣,先是一張紙簽,上面墨跡淋漓,只有六個大字:「君要戰,我便戰!,」

楊浩看了默然不語,當下合起錦匣,若無其事地先將墨水痕送走,這才回轉內室,他撫匣沉吟良久,重又輕輕打開,取下那張紙簽,掀開下面的軟緞,只見下面靜靜地躺著一枚枚首飾,一個個擦拭的閃亮,露著潤澤的光輝,或許……夜深人靜的時候,她經常把玩它們吧。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騰…………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縱……,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私……,

記得上一次,她把一半的首飾送回來,楊浩明白她含蓄中表達的心意,她是希望,有朝一ri,自己能把缺失的一半,親手為她戴上。可是……

君要戰,我便戰!

楊浩幽幽地一聲嘆息,心中不無悵然:「我們之間已越走越遠了,或許,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了吧…*……」

「枷……」耶律休哥集結兵馬,殺出涿州,望北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