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後代人的戰爭思維】(1 / 2)

李世民又看向李雲,沉聲道:「你繼續說,這三策朕要一策一策仔細的聽。」

李雲點了點頭,道:「第一策,叫做堅壁清野,這是我在一本書上看過的戰例,當時對陣的也是突厥,結果大收奇效。」

說著輕輕咳嗽一聲,仔細解釋道:「所謂堅壁清野,就是發動百姓們拋家舍業,有房子的拆掉房子,有糧食的帶走糧食,無論鐵鍋鹽巴還是柴米油鹽,總之一點一滴都不給突厥人剩下」

說到這里看了李世民一眼,接著再道:「突厥人不事生產,打仗采用的是以戰養戰,陛下可以頒布一條戰時法令,號召邊境百姓緊急逃亡,從雁門關開始,一直到河北道,再到河南,關隴,只要百姓願意逃亡,朝廷負責彌補他們的損失,如果實在來不及逃亡,那就帶著糧食和物資躲到山中,總之不能留守家中,不能隨隨便便就讓突厥人發現。」

由於說的口干舌燥,到了這里再次一停,吸口氣之後,繼續道:「只要咱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到時候千里疆土不見一人,突厥大軍沒有地方掠奪軍糧,被逼無奈只能聚集一起繼續深入,他們需要得到物資熬過寒冬,不得不朝著有糧食的大城池入侵」

李世民目光滾滾。

在場皇族神色熱切。

「然後呢然後呢」長孫皇後急急開口,追問道:「這個堅壁清野的計策應該還有下文吧。」

「不錯」

李雲點了點頭,微笑道:「等到突厥人被逼無法分散,這時候我們就放出一個風聲,咱們找個合適的決戰之地告訴對方,來啊,這里有的是糧食,這里有的是財富,只要你能跟我干一場硬的,贏了你把糧食財富全拿走」

「好」

在場皇族轟然叫好,李孝恭眉飛色舞道:「一戰而定,就算不贏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否則任憑突厥人在疆土上肆虐,傷了元氣十幾年都恢復不了。突厥人最喜歡掠奪糧食和人口,咱們偏偏把糧食和人口聚集一起,這樣好,逼著他們玩硬的。」

李世民虎目閃閃,忽然好奇問了一句,道:「你說這個戰例是從書上看的」

李雲微微一怔,咧嘴露出憨厚微笑。

李世民目光直視著他,沉吟又道:「朕雖然算不上博古通今,但是對於歷代戰役無不通讀,據我所知漢人和突厥作戰從無堅壁清野一說,你到底從哪本書上看到這個戰例」

「大唐風華路啊」

李雲差點脫口而出,總算臨時強行忍住,他總不能說我是後世穿越而來的小作者,這個堅壁清野的計策是我效仿用了上本書。

真要這么說出來,估計滿屋子人都得把他當成千年老鬼看。

李世民見他面色古怪,忍不住又問道:「怎么,朕看你面有遲疑,眉宇帶著苦笑,莫非此書有何不妥,所以不方便告知」

「那倒不是」

李雲連忙搖頭,故作遺憾道:「這是我家鄉民間流行的小冊子,據說書寫之人是個憤世嫉俗的呆子,書中多有激烈之言,故而不受讀書人喜歡,傳來傳去,就失散了,我其實並沒看過這本書,是小時候聽村里人講故事記住的。」

李世民嘆息一聲,有些失望道:「原來是民間流傳。」

跟著又道:「自古民間多有大才,那位讀書人未必就是呆子,可惜他名聲不顯,否則朕會招他做官,能寫出堅壁清野這樣的計策,胸中怕是大有丘壑之人。」

李雲訕訕低頭,心中卻得意無比,要知道大唐風華路這本書就是他寫的,李世民這個誇獎等於當著和尚罵禿子咦,不對,這個形容詞不對,應該是當著他面誇大才。

他生怕皇帝繼續追問這事,連忙又道:「堅清壁野之策,為的是限制突厥人補給,讓他們不斷深入中原,通過拉長戰線消耗精力,他們一路入侵毫無收獲,到時候軍中必然抱怨四起,古語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們要的就是他們士氣衰竭,才有能力和他們進行戰役級別的決戰。」

李世民眉頭一挑,目光熱切道:「說的好,兩軍征戰,士氣第一,倘若士氣如虹,發起瘋來三千人也敢追著十萬人打,倘若士氣頹廢,百萬人也可能草木皆兵,當年苻堅率領八十萬人南征,結果被謝玄八萬人打的丟盔卸甲,朕每每深思此戰,發現謝玄用的正是士氣高漲對戰士氣低落。」

皇帝說到這里,忽然大有深意看了李雲一眼,略帶好奇道:「朕一直很迷惑,你自幼流落民間,為什么知道這么多,莫非你讀過書」

李雲心里一驚,面上卻極其鎮定,他是寫書的出身,撒謊幾乎張口就來,連忙道:「小時候村子里來了一個老道士,住在村子里約有三四年,那老道士很奇怪,他不找別的小孩,天天抓著我暴揍,每天逼著我學習好些東西,弄得我童年陰影十足。可惜等我略微長大的時候,這老道士突然一天不見了」

這本是隨口編織的謊話,然而李世民卻虎目一閃,旁邊長孫皇後臉色激動,李孝恭的王妃甚至尖叫一聲。

幾個皇族大人物同時開口,目光炯炯盯著李雲道:「那老道士長相如何,是不是有一個額頭隆起的大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