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建設家園,百姓人口】(1 / 2)

時大唐貞觀七年,臘月,寒風呼嘯,漫天飛雪,大唐渤海國主李雲,因感漢家苗裔淪落之苦,憤而提兵五萬,猛攻遼東新丸。

四錘出,城門裂,靺鞨大軍潮水而入,一戰而開疆拓土。

城門轟塌之時,見一女奴正被折辱,怒而吼之,悲憤交加,乃提擂鼓瓮金錘殺入,長街染血一地肉泥。

高句麗行淫之兵,就此死無全屍。

國主得漢家老卒臨死之求,仰天盟誓酬謝漢家軍功,需兩事,救苗裔,拆京觀,又聞苗裔悲泣之苦,寒風瑟瑟衣衫撕裂,乃怒,仰天咆哮曰:遼東狗賊,辱我漢苗不當人子爾。

乃瘋,屠城。

時有高句麗兵卒五萬,盡皆死於國主屠城令下。

消息傳出,天下震驚,大唐長安連續三日大朝會,儒門重臣攻訐國主殺伐太凶,此非仁君之道,請皇帝貶國主為民。

國主門下五徒,因此大鬧朝堂,有新任盧國公程處默,新任夔國公劉仁實,當庭行凶打傷重臣,觸犯大唐律法國策,帝勃然大怒,收國公位,貶為庶民配遼東。

程家劉家,舉族遷徙,臨走之日,何等凄涼?

唯世人有所不知,帝曾登臨皇宮之頂,目視東北嘆曰:朕,送爾等團圓,程知節,救命之恩已償還。

半月之後,有魯王李恪上表,曰,山東境內苦楚,百姓無有尋食,乃求出關逃荒,祈賜朝堂批復。

帝准奏,卻於當夜酩酊大醉,莫名悲傷,對皇後吐真言:為扶親子,遣走侄子,自古皇家親情何其淡漠也,白山黑水窮困潦倒,卻讓侄子掙扎求存,朕心甚傷,無顏面對三弟也。

皇後執帝之手,幽幽勸曰:侄兒甚是懂事,喜歡白手起家,帝莫悲傷,臣妾願去東北,予以親情,溫柔呵護,吾乃其伯母,可令子侄心安。

帝遲疑不決,終采納。

十日後,五千玄甲鐵騎出離長安,護送皇後鳳攆巡視,先至范陽,又轉幽燕,遂出關,直往東北。

皇後懷中抱一女孩,時年方才兩歲,粉雕玉琢,鍾靈可愛,因生來體弱,取名為兕子。

國主見而大喜,日日摟於懷中,無比寵愛,宛如親妹,曾戲言調侃,謂之二大娘生妹勞苦功高,皇後略羞赧,啐國主滿臉。

……

大海波瀾壯闊,一望水天相接,在遼東以東的海洋之中,有一群大島組成的某個國度。

此曰東瀛,名義上與中原一衣帶水。

當李雲在東北准備建國的時候,這座島國又要往中原派出遣唐使,此次派遣唐使,規模及其巨大,二十五艘巨大木船,承載足有上萬人口,越海而渡,破浪而行。

遣唐使團先由新羅登6,報備之後途徑遼東百濟,最後轉而進入高句麗國,卻被動亂時局阻擋了行程。

高句麗國主高元,正在大肆征兵,高句麗人舉國踴躍參軍,要在渤海國建立之時進行報復。

同一時間,東北之北同樣出現數艘大船,王通和虯髯客帶著數萬美洲土著,終於渡過了連接兩塊大6的白令海峽。

世間大事,每每湊巧而來,整個白山黑水,外加遼東三國,很快又要風起雲涌,也許所有事要湊到一起了。

……

「一二三,砸,一二三,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