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渤海國主,光頭禿瓢?】二合一章節(1 / 2)

山水口述,嫂子整理。

【以下是正文】

……

……

一夜已經過去,此時恰是凌晨,不過東方魚肚未白,天色尚且帶著漆黑,然而大唐車隊已經拔營而行,車馬轆轆宛如橫亘在大地上的巨龍。

古代行路極難,堪稱艱難跋涉,有個詞匯叫做舟車勞頓,說的就是趕路艱辛之苦。

道路不平,車馬搖晃,李世民坐在車中漸漸心焦,感覺腰膝隱隱有些泛酸,皇帝忽然抄起車簾,對著車外問了一句道:「誰來告訴朕,到底還有多遠?」

這話問的看似平和,語氣卻明顯帶著不耐,車邊一群護衛對視兩眼,領頭的百騎司將領小心翼翼回答道:「啟稟陛下,咱們已經過了范陽,前面不遠就是幽州,出了幽州就是渝關,到達渝關之後,還要越過遼河,然後再往前行兩百里,便可到達渤海城的地頭。」

這將領回答的極其仔細,然而李世民卻皺了皺眉頭,突然冷哼一聲道:「離開長安已經三個月之久,現在竟然還沒到達幽州,從幽州到遼河尚有八百里地,從遼河到渤海又有兩百里地,如此千里之遙,何時才能到達……」

皇帝說到這里停了一停,沉吟一下突然又道:「可否讓車隊加?朕想十日之內到達渤海。」

那百騎司將領頓時遲疑,好半天之後才小心翼翼回稟道:「這恐怕不行,十日很難到達,車隊太過龐大,難以日行百里。」

說著輕輕吸了一口氣,小聲又道:「陛下您也知道,車隊後面跟著無數百姓,那些百姓拖家帶口,更有不少老弱孤寡,如果車隊加而行,百姓們必然會被拋下,到時候……」

將領說到這里不敢再說,垂著頭靜靜等皇帝做出決斷。

果然只聽李世民輕嘆一聲,喃喃道:「是啊,車隊後面跟著太多的百姓。朕想加而行,就是想縮短趕路時間,時間縮的越短,百姓們受的艱辛越小,可惜偏偏不能加,否則百姓們會被拋下。」

這是一個皇帝也解決不了的矛盾。

趕路時間越長,百姓們越容易疲累,但是又不能加趕路,否則百姓直接會被拋下,所以自從離開長安之後,大唐車隊一直慢悠悠的趕路,宛如老牛拉車,每天才能行走幾十里地,兩千里路足足走了三個月,簡直跟蝸牛爬牆沒有區別,走的時候春花爛漫,現在竟然已經到了盛夏季節。

走路慢倒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後勤補給有些跟不上,原本李世民的打算是御駕出關,出關的同時帶上大唐文武百官,如此每到一地必有迎接,君臣等人不會缺少糧食。可是皇帝沒有想到,百姓們竟然會跟著他走。

所謂跟著他走,其實是想去渤海,世間有太多的窮苦之人,活不下去必然要掙扎拼搏,而李雲的財神爺之名威震天下,老百姓們幻想著能到渤海城討一口飯吃。

這種事,李世民管不了。

說是管不了,其實是舍不得管,大唐有著嚴格的戶籍制度,老百姓未經允許不得擅離家園,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哪個百姓敢離開故土?但是李世民沒有下令,任憑老百姓們跟著車隊而行。

剛離開長安的時候,只有幾千百姓跟隨,畢竟長安乃是帝都,關隴之地很難餓死人,所以選擇離家的百姓並不算多,那幾千個選擇跟隨的百姓大多是為了去財,他們並非活不下去,而是想去渤海拼一個更好的未來。

這幾千長安百姓算是特殊,不在皇帝的照顧范圍之內,但是隨著車隊不斷進,沿途漸漸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這才是真正窮困潦倒的人,幾乎是拖家帶口跟著車隊逃荒。

這些百姓才是李世民頭疼的問題。

人數足有七八萬,個個都是嗷嗷待哺的貧民,赤貧之家沒有糧食,每一口吃喝都得靠著別人接濟,七八萬人就是七八萬張嘴,七八萬張嘴每天最少得吃兩頓飯,再加上車隊開路的五千玄甲鐵騎,以及護衛車隊的五千皇家御林軍,另外還有兩千百騎司,還有整個朝堂隨駕出關的幾百個臣子……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人數足有十萬,每天需要吃喝,如果再算上車隊拉車的牛馬,草料消耗也是一個恐怖數字,後期補給的壓力何其巨大,難怪連李世民想要縮短趕路時間。

皇帝感覺自己快撐不住了。

這話聽起來像是個笑話,然而在古代真真切切就是這樣,在古代帶領十萬大軍出征很簡單,但是在古代帶領十萬百姓可不簡單,即便是大唐的皇帝,攤上這種事情也得頭皮麻。

此時天色漸漸方亮,東方終於出現一抹朝霞,李世民忽然從御駕上站起身來,沉聲對車邊的百騎司道:「給朕牽一匹馬來。」

那百騎司將領微微一怔,下意識道:「陛下要騎馬?莫非是嫌棄車架太慢?」

李世民看他一眼,站在御駕上負手而望後方,道:「朕不是嫌棄車架太慢,朕是擔心後面的百姓們,朕要騎馬去看一看,否則心里難以安定。」

「陛下不可!」

那百騎司身負保衛重責,聞言頓時出聲勸諫,急急道:「後方百姓足有八萬,魚龍混雜難以辨別,陛下乃是天子之身,末將擔心您的安危問題。」

「胡扯!」

李世民怒斥一聲,虎目凌厲道:「那是朕的百姓,何來安危之說?勿要啰嗦,給朕牽馬過來。」

那百騎司一臉苦澀,硬著頭皮不肯聽令,他護在御駕旁邊愁眉苦臉,忽然腦中靈光一閃想到個說辭,連忙道:「陛下,就算百姓敦厚,您也不能過去,咱們馬上就要進入幽燕之地,道路兩旁頗多山林懸崖,易守難攻,兵家險地,而自古幽燕之地多匪患,說不定就有危險蘊藏其中……」

他還要繼續再說,哪知李世民又是一聲呵斥,道:「還是胡扯,哪個匪患敢惹朕?前面五千玄甲鐵騎,周圍護著五千御林軍,如此一萬大軍,鳥獸也得驚散,勿復多言,牽馬過來。」

百騎司將領滿臉愁苦,期期艾艾不肯聽命!

李世民陡然抬起一腳,站在御駕上直接將這個將領踢翻馬下,然後皇帝腳下一躍,竟然跳上了這個百騎司將領的戰馬,那百騎司跌落地上翻滾幾下,急忙爬起又跑到跟前,苦苦哀求道:「陛下即便擔憂百姓,也請您暫緩一些,且待末將帶人護衛四周,陛下方可騎馬前去巡視。」

這是忠誠之言,李世民終於點了點頭,道:「朕給你十個喘息時間。」

百騎司將領急急點頭,轉身呵斥一幫將士過來,轉眼間組成五百人的護衛隊,小心翼翼護著李世民騎馬飛奔。

皇帝一動,自然引得群臣關注,很快許多文臣離開自己的馬車,而那些武將早已騎上健馬追著皇帝去了。

大唐這次出關的車隊極大,前後綿延足有五六里之遠,龐大車隊後面,又有更加龐大的商隊,可惜商隊裝載的都是貨物,嫌少看見糧食之類的物資。越過車隊和龐大商隊之後,後面才是幾萬個拖家帶口的百姓,古語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八萬多百姓擺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跋涉長龍,隊伍綿延竟有三四十里之遠,李世民騎馬沿途查看,一雙虎目漸漸變得不忍。

百姓們的景況太可憐了!

由於拖家帶口跋涉,每家的情況不一樣,所以看似是一個綿延三四十里的龐大隊伍,但是近距離才會現都是一小隊一小隊的跋涉而行,這些小隊大多以家庭為單位,經常是走上幾百步就得坐在路邊歇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