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迎親,程家】(1 / 2)

古代成婚,分為六步,謂之六禮,寓意深長。

第一步就是納彩,大體類似於後世的提親,但是古人的提親比後世人庄重,所以納彩也是古代成婚第一重要的步驟,納彩若是不成,男女便無緣分,這可不像後世那般,年輕男女可不會在乎什么步驟不步驟,沖動一來立馬就踏破了那一道防線,先上車後補票都算好的,很多時候開完車後撒丫子就溜了。

古人重禮,守之為則,可惜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很少有人遵守,每每念及之時總會讓人不由唏噓。

納彩之後,則是問名,什么叫問名啊?難道男女之間連名字都不知道嗎?

不是的!

問名問的是生辰八字,遵守的仍是傳統禮儀,男女雙方若是八字相合,便會由雙方長輩互換庚帖,這很好理解,類似於後世的定親,庚帖在古代很是重要,一旦互換基本沒有退婚之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辰八字已然交換,完全可以稱之為未婚夫妻。

這已經是受到古代法律保護的步驟了。

比如某個女子一旦被男方問了名,換了庚帖,那么她已經算是男方家的人,律法會保護她的婚姻不受侵擾,並且這個保護還會十分的強硬……

比如大唐年間曾經出過一個典故,有個豪強門戶欲要強納一個農家少女為妾,小小農戶自然無法抗衡豪強的勢力,萬般情急之下,村里老人出了個主意,少女連夜和青梅竹馬的男子互換庚帖,雙方確定了未婚夫妻的關系,那個豪強勃然大怒,直接玩了一手惡霸搶親。

結局很簡單,事情壓根不需要少女家人去衙門里告狀,一個字,殺!那豪強連個送禮擺平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當地縣衙判了個斬立決的刑罰,貞觀年間很少判罰死刑,但是對於強搶訂婚之女的事情堅決不忍。

問名之後,叫做納吉,這個從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乃是男方把占卜的婚姻佳期告訴女方。

到了這一步,成婚六禮已經完成三禮,再後面乃是第四步,這一步和後世幾乎沒什么兩樣……

叫啥呢?

叫納征!

征這個字,有收取之意,所以納征就是收禮,這次受禮可和納彩之時不太一樣,納彩的時候送兩只大雁就行了,除此也就是象征性的送上兩匹絲絹布帛,但是到了納征之時,男方須得鉚足了勁頭使勁的送。

說白了就是類似後世的送彩禮。

後世人比較實際,收彩禮只盯著一樣東西,那就是錢,十萬八萬不再話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當然也有一大部分女方家庭不太看重這個,因此只會問男方收取一點點象征性的彩禮,比如後世的山東臨沂,有個撲街網絡作家叫做山下出水,成親的時候窮困潦倒,屬於那種一不小心就得打光棍的貨色,但是這家伙才華橫溢,又懂得討取丈母娘歡喜,於是乎,彩禮給的很少,只給了象征性的1o1塊錢,美其名曰百里挑一,並且山水的老婆還很得意,喜滋滋的感覺自己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只可惜好景不長,這姑娘後來學會了許多名詞,比如萬里挑一,比如百萬獨秀,於是乎勃然大怒,感悟出自己被一個臭不要臉的騙子給蒙了,從此年年嘮叨日日喝罵,並且學會了一招采購榴蓮鍵盤的無上絕學……)

這是後世人的納征,眼睛里只盯著錢,而古代人極其講究禮儀,所以彩禮送的也極有品位。

錢財是肯定不會送的,因為錢財透著一股銅臭。

這一點完全和後世人相反。

古代人的彩禮一般送如下物品,每一樣都透著一股子渴望美好生活的願望,比如,窮人送布匹,富戶送綢緞,窮人太窮只能送一尺兩尺,富戶有錢那就一車一車可勁的裝……

無論窮人送的布匹還是富人送的綢緞,都會有新娘子好生收起了以後縫制衣裳,這才是真心過日子的禮儀,比直接要錢溫馨了許多。

布匹和綢緞送出去不用擔心浪費,因為古代女子從小就要學習針織女紅,下至黎民百姓,上至達官貴女,哪怕是皇帝親生的公主,也得掌握這一門生活技巧。縫縫補補,乃是女子傳統美德。

除了送布匹綢緞,彩禮還有很多其它物品,小至鍋碗瓢盆,大至豬馬牛羊,但凡居家過日子能用的東西,全都可以當做彩禮送。

偏偏就是不送錢!

納征送禮,說白了還是為了以後的婚姻幸福,彩禮都是生活所用,透出一股子華夏民族勤勞簡朴的美德。

第五步,叫做請期。

啥叫請期,請期就是問女方同不同意某一天迎親,這一步是納吉前後呼應的,同樣也透著華夏人的明禮。請期是第五步,納吉是第三步,中間隔著第四步的納征送禮,看看,老祖宗們制訂的成婚步驟有趣吧。

第三步的時候我來納吉,就是把占卜的迎親好日子告訴你們女方,然後呢,我先不問你們同不同意,直接開始第四步的納征送彩禮,等到女方收完彩禮之後,這才開始請期詢問你們同不同意迎親的日子。

能不同意嗎?

彩禮都收了……

這第三第四第五步連貫下來,稍微一琢磨就感覺透著一股子彬彬有禮的尊重。先告訴日期,然後給彩禮讓女方歡喜,這才再次詢問您家同不同意,凸顯了華夏民族的溫文爾雅。

至此,大婚六禮已經完成五步。

接下來,就是迎親了。

這一步才是婚姻之重,男女雙方終於何巹(jin)一生。

……

大婚六禮,前五步都不需要男子親自出面,同樣的道理,女子也不能輕易拋頭露面。

一切都是長輩操持,處處都要講究一個禮字。並且這五步還不需要擔心無人幫忙,因為華夏老百姓骨子里有著特殊的忠厚。

哪怕是農家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他也不用親自去操辦自己的婚事,左鄰右舍會幫忙,村間的長者會插手,窮不怕,沒人看不起你窮,在古人眼中成婚乃是大事,再窮再苦都有熱心腸的伸手相助。

普通民間百姓尚且有人相幫,李雲作為大唐諸侯自然更加不需要親力親為,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他的大婚五步都已完備。

終於等到了迎親……

……

「范陽盧氏滿門忠烈,盧小隱那丫頭一往情深,雖然盧氏如今沒落了,可是該有的尊嚴必須有,陛下啊,咱們還得商量商量,迎親的人手再琢磨琢磨,千萬不能馬馬虎虎應付了事。」

此是夜間,天中明月,長孫皇後和李世民並沒有待在屋中,皇帝兩口子像是普通民間夫婦一般坐在院子中。

除了皇帝和皇後,院子里竟然還有不少人,放眼一望看去,隨便拎出一個都是大佬,滿朝文武,皇族勛貴,但凡品級達到正二品的官,今夜全都聚集在這一處四合院中。

小小院子顯得很是擁擠。

商量的乃是李雲迎親之事。

一次要娶七個女孩,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聲勢是大到了極點,可也愁壞了這幫子操持的長輩們。

迎親的人手,先就讓人頭疼。

李世民使勁按了按眉心,然後循著長孫皇後剛才話茬開口,語帶肅重道:「皇後方才說的一點沒錯,范陽盧氏不可不給尊嚴,咱們先前商定的人手不行,須得從心再選一個出來……」

「重新選?」

「那豈不是又要爭辯很多天?」

院中一眾大臣面面相覷,一個禮部官員小心翼翼開口道:「陛下,娘娘,盧家那位姑娘是個妾,按理不需要太過風光,否則喧賓奪主,有失禮節法度。」

「嗯?」

李世民目光緩緩望過去,隱隱帶著一種不悅味道。

皇帝還只是不悅,人群中有人直接罵娘了,但見河間郡王猛地站起,對著那禮部官員就是一口濃痰,大怒道:「閉上你的臭嘴,憑什么不能風光?女子一生只有一嫁,憑什么本王的妻侄女就得弱勢於人?」

那禮部官員也是個硬種,聞言直接跟河間郡王硬頂起來,同樣大怒道:「是你侄女又如何,妻妾的身份不一樣,妻是妻,妾是妾,妻子可以迎親,妾侍只需要抬進小門,倘若這個傳統也要破掉,那我漢家千百年來遵守的禮法還能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