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地振高崗,一派青山千古秀?】(1 / 2)

「爾等為何喧嘩?」

「誰讓你們抽刀?」

突聽門內兩聲斥喝,幾乎一前一後響起,門口的百騎司怔了一怔,斥喝的兩人也呆了一呆。

顯然兩人一前一後斥喝,壓根不曾提前進行溝通,應該是同時現門口喧嘩,所以才急急出聲予以喝止。

能在渤海國府呵斥百騎司,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果然只見門內人影一閃,赫然有兩個國公走了出來。

當先一人面如鍋底,臉色帶著一股不怒自威,另一人則是長髯飄飄,面色陰柔像個白面書生。

黑臉如鐵鍋者,鄂國公尉遲敬德。

白面如書生者,趙國公長孫無忌。

兩位國公一前一後出門,先用眼睛打量一下四周,駐守門口的百騎司連忙行禮,只不過手里的鋼刀仍未入鞘,尉遲敬德對此不作表態,長孫無忌卻故作冷哼道:「今夜大喜,滿城不禁,陛下和渤海國主早早下通知,歡迎任何客人前來吃喜酒,汝等守門百騎,做的應是迎客之事,為何突然拔刀對人,莫不是想要敗壞渤海的名聲……」

這帽子扣的夠大,門口一群百騎司全都打個哆嗦,連忙道:「趙國公所言之事,打死吾等也沒膽量,皇家百騎說是戰士,實乃主家奴婢部曲,自古主辱奴死,百騎司人人盡職。」

「是么?」

長孫無忌似乎沉吟一下,面色欣慰點了點頭,道:「能知道主辱奴死,百騎倒也算是忠誠……」

猛然臉色一厲,眼中閃過殺機,冷喝道:「既然百騎忠誠,為何要抽刀攔人?」

不等百騎眾人回答,直接又道:「既然攔人,必有因果,能讓皇家戰士抽刀,必是現極端蹊蹺,但是喜宴門前不能見血,拉到沒人的地方抽刀砍了。」

媽媽皮!

這個老陰比原來壓根沒有懷疑過百騎司。

上來先是呵斥一番,看似極其不悅,然而忽然眼中現出殺機,分明是針對一老一少兩個更夫。

城府夠深。

心思夠陰。

百騎們只是打算抓人審問,這老陰貨直接下令拉到沒人的地方砍死,審都不審,問也不問,直接要人命,只因有懷疑。

這手段把一向擅長干臟活的百騎司都嚇了一跳,握著刀子愣愣道:「趙國公的意思是…不問問原因么……」

長孫無忌回頭看了一眼國府門內,轉而又把目光看向國府門前的長街,他明明下令殺人,然而臉色說不出的平淡,道:「此時已是戌時三刻,正是成親最為熱鬧之時,拜堂成親已過,新娘送入洞房,這時候不管男方家中貧窮還是富貴,招待賓客的喜宴那是無論如何也得弄一場。陛下早已有命,全城不設宵禁,只有有人來賀,一律入內吃席……」

古代人講究禮儀,喜宴從不設門檻,民間有句老話,皇帝還有三個窮親戚,所以結婚大喜之日,沒有把客人往外攆的說法。

但是長孫無忌這話簡直無頭無腦,和百騎司所問的完全無法相搭,正當百騎司們莫名其妙之時,終於聽到長孫無忌話鋒一轉,道:「爾等看看街面,不斷有人前來,爾等卻堵在門口,抽出刀子卻遲遲疑疑,這讓賓客們看到像什么話?這讓喜宴如何還能喜的起來?老夫還是那句話,既然抽刀必有懷疑,今夜乃是大喜之夜,寧可殺錯也不能放過。倘若真被有心之人沖撞了喜事,你們想想自己承不承受陛下的怒火。」

「這……」百騎們相互看了一眼,猛然目光一森道:「多謝趙國公提點。」

說話之間,相互再次使個眼色,猛然兩個百騎心中一狠,上前就要把兩個更夫拖離門前。

拖離門前干啥?

找個沒人的地方唄。

白刀子一進,紅刀子一出,管你到底是不是別國探子,管你到底是不是意圖刺殺,今夜乃是大喜之夜,寧可殺錯也不能放過。

奇怪的是長孫無忌下令殺人,尉遲敬德自始至終不一言,按說這位心性忠厚的國公應該出聲打斷,要知道他才是轄制百騎司編制的千牛衛大將軍,偏偏就是不一言,任憑長孫無忌開口……

不但不一言,甚至還踏前兩步,面色看似平靜,其實雙手握拳,若是有人仔細觀察,甚至會現這位國公的肌肉微微隆起,這分明是武人臨戰之前的姿態,渾身肌肉緊綳隨時暴起傷人。

很明顯,默契早已達成。

無論是號稱大唐第一老陰貨的長孫無忌,還是號稱大唐第一老實人的尉遲敬德,兩位國公一前一後現門口的喧嘩,先想到的都是雷霆手段處理此事。

因為,他們知道百騎司不會無緣無故針對百姓。

……

當啷!

更夫的梆子掉在地上。

百騎司們如狼似虎,豈是兩個殘疾更夫能夠抵抗,但見一人一個,轉眼制住兩人,那年老的瘸子面色蒼白,口中不斷說著求饒的話,連連哀求道:「諸位大人饒命,諸位大人饒命,小老兒不是壞人,我們真是來賀喜的。」

反而那個少年瞎子似乎面色憤怒,雖然任憑抓捕但是臉上明顯帶著不服之色,陡然清脆開口爭辯,聲音竟然宛如黃鸝,隱隱生氣道:「我們誠心賀喜,主家豈可如此,須知……」

「須知個屁!」百騎司們冷笑一聲,眼神猙獰道:「既然是誠心賀喜,怎會連大門也不願進去?府里面擺出流水席面,隨便哪個百姓來了都能吃喝,你們卻只要一碗雜燴菜,還要像個乞丐一樣蹲在門口吃……哼哼,知不知道紕漏出在哪里?出就出在你們要蹲在門口吃,老子實話告訴你們兩個,渤海城自從築造的那天就沒有乞丐,一旦現乞丐沿街要飯,國主先要問罪巡街的武侯,乞丐們會被衙門好生接濟,巡街的武侯卻得吃頓板子,這條律法滿城皆知,便是三歲娃娃也不會忘,偏偏你們兩個打更的竟然不知道,你倆絕對不是渤海城里的人?」

「我們怎就不是了!」

那瞎子少年仍舊不服,生氣又抗辯道:「我和師…我和爺爺常年打更,我們家里祖傳的就是打更手藝,你們連好人壞人都分辨不清,我看你們的眼睛比我還盲瞎。」

也許是少年人脾氣大,所以面對悍卒也敢抗爭,但是他爺爺卻一臉膽怯,不斷在旁邊道:「乖孫不要惹大人們生氣,乖孫不要惹大人們生氣……」

轉而又向百騎司們連連求饒,苦苦哀求道:「諸位大人饒命啊,小老兒真是貨真價實的更夫,我們確實不是渤海城的人,但我們走南闖北一直在打更,我們今夜前來,確實是誠心賀喜,因為不可不來,不來說不過去。」

「說不過去就跟閻王說吧!」

百騎司們冷哼一聲,抓著兩個更夫就要拖走,只因此時街面上又有一批賀喜百姓前來,百騎司們生怕被百姓們看到這一幕感覺畏懼。

「大人,大人饒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