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第4更(1 / 2)

卻見祖師爺一臉欣然,忽的對著李世民點了點,贊許道:「大唐皇帝所言,正是貧道之意,此物雖然天下瑰寶,然而做人當有私心,貧道雖是世外之人,骨子里卻也只念著漢家,憑什么好東西要給外人分享,自己關起門來偷偷使用不好么?」

說著停了一停,目光看向李雲,語帶深意道:「有著此圖在手,世界盡掌於胸,別人不熟悉的地域咱們熟悉,別人不知道的山川河流咱們輕易可以到達,事事先於他人,運籌帷幄之中,哪怕只是用它指引遠貿商路,那也能趨吉避凶大其財,這種事,它不香么?」

這種事,它不香么?

好熟悉的詞!

李雲目光下意識亮,仿佛又回到手按鍵盤指點江山的時代。

耳聽祖師爺最後一語,悠悠然之間帶著語重心長,道:「貧道付出天大代價帶來的寶物,咱們憑什么白白送給外人去分享?乖徒孫,你真是個敗家子,這也就是貧道最近幾年脾氣小了,倘若擱在以前非得大耳刮子抽死你,你且給我聽好了,咱們漢家的寶貝只能自己獨吞,外人想要享受,跪著也不給他們……」

李雲聽得瞠目結舌。

他實在沒有想到,祖師爺竟然是個憤青的脾氣。

然而李世民卻哈哈大笑,滿屋子所有皇族也開懷大笑,眾人一臉興奮看著世界地圖,幾乎不約而同道:「這才賜給了第二件好事,已然盡掌天下萬水千山,有了此物之後,大唐知己知彼,比如那絲綢之路沿途各國情形,僅憑一圖便可全盤了然於胸!」

世界地圖,而且還是專門貼合這個時代的地圖,這等於是熟知天下所有地域格局,用來指引絲綢之路簡直大材小用……

這回是真的要財了。

李世民和一眾皇族長輩興奮的不能自已。

唯有李雲忽然轉頭,一臉渴盼看向道童,此時道童又在慢條斯理吃菜,李雲搓搓大手連忙上前伺候,又是捏肩又是捶背,口中不斷討好賣乖,甜甜喊道:「祖師爺,您把第三樣好事也給賜下了吧。」

這話一出,登時提醒眾人,霎時之間滿屋寂靜,所有人目光直勾勾又看了過來。

眼中那種狂熱欲噴的渴望,嚇得瘋子齊人王都忍不住打個哆嗦。

……

然而眾人卻沒想到,祖師爺並未立刻說出第三樣好處,反而一臉深意看著李雲,若有所指問道:「我輩行事籌謀,講究運籌帷幄,每當想做一件事,事先就得把一切謀劃妥當,理清思路,鋪墊格局,既要暢想成功的結局,也要防備失敗的因素,貧道現在問問你,關於絲綢之路你怎么做?」

這看似是考核,其實卻是指引,李雲心中微微一動,隱約猜到了祖師爺的意思……作為後世之人,對於絲綢之路肯定嫻熟於心,哪怕不是精通歷史的中國人,也能對絲綢之路說出個一二三來,原因很簡單,這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上的東西。

然而唐代之人不熟悉這些事!

雖然絲綢之路在漢代已經開啟,但是中間因為戰亂斷絕了幾百年,古代科技不夠達,訊息也難保通暢,再加上史料傳承敝帚自珍,導致後代解讀前代經常會出現誤解。

誤解,乃是史料傳承最為嚴重的事。

一代人解讀之時產生誤解,下一代就會在誤解的基礎上繼續進行,而下一代如果再有誤解,下下一代肯定會誤解更深。

如此一代一代積累下去,何止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漢代關於絲綢之路的記載很明確,但是傳承幾百年已經失了精髓,再加上古人記載東西喜歡文縐縐的簡練用詞,經常用一句話就記載一件大事,比如商隊一路翻山越嶺付出無比艱辛,最後到了西域某個國家做過某個生意,也許歷經十幾年,期間遭遇無數磨難,然而史書上怎么記載呢?很可能就是輕飄飄一句『至某國,通其商,得大利』。

這完全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

既然醒悟了祖師爺的意思,李雲自然要按照祖師爺的指示做,他輕輕吸了一口氣,准備組織語言開講,哪知祖師爺呵呵一笑,突然笑著問眾人道:「諸位,吃飯么?」

嗯哼?

眾人無不一呆,有些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