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淵蓋蘇文】(1 / 2)

國者,民之匯聚也,諸侯者,君也。

雖是諸侯之地,畢竟成其為國,裂土而封君,立國以行權,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大事,立國大典是要請人來觀禮的。

大唐文武百官為什么齊聚渤海?

李世民為什么要把整個朝堂都帶來?

帝王車駕巡游,只是一個借口,百官隨游伴駕,同樣也是借口,皇帝把老婆孩子都帶了來,文武百官也帶著各自家眷,千里迢迢出離中原,只為渤海建國觀禮。

這是大唐第一個諸侯國。

需要邀請的觀禮者不僅僅只有自己人。

「天下各國各地,消息都已送出去了吧?」

李世民忽然開口,語氣顯得很是肅重,皇帝目光直直盯著李雲,眸子里有種說不出意味。

李雲連忙正襟而答,道:「自今年六月始,知您將欲至渤海,那時侄兒便開始籌備建國之事,一邊建設城池,一邊處理瑣碎,諸如送信函、邀人來觀,各項事務皆無遺漏。」

「是么?」

李世民似是沉吟一下,語氣略帶琢磨道:「六月開始送信,如今已是十月,整整四個月時間,足夠客人趕路而來……」

猛然問又道:「既然已經送信,可有具體回文?如此方能推算來賀之人多寡,也能提前知曉客人乃是從何而來。」

李雲毫不遲疑開口,道:「建國之事,便如成家,所以侄兒以禮出請函,凡是周邊各國幾乎沒有遺漏,既然是邀請別人前來觀禮,那么就得做到一視同仁,除了那些能夠稱其為國的國度,侄兒還請了一些並未稱國的勢力,比如西域諸城,比如南詔六地,又或草原級大部,又或遼東的百濟和新羅……」

說到這里遲疑一下,緊跟著又道:「甚至就連已經滅掉的高句麗,侄兒也給他們出了觀禮邀請書,高句麗共有大城一百二十九座,侄兒便給他們出了一百二十九份書函。前些日子得到長孫沖和程伯伯等人回復,已經確定這些高句麗城主會來參加,除此之外,另行補了六份書函,乃是高句麗剛剛建立的六個番號,有六個高句麗人成為了遼人督主,那六個奴才一心想要拜見主家,據說到時候會有重禮各自送上。」

李世民點了點頭,示意李雲做的很好,忽然皇帝再次開口,有些感慨道:「當初朕登基為帝,周邊諸國到賀極少,此乃生平一大憾事,好在有你幫朕圓一圓。」

李雲頓又遲疑一下,道:「二大爺,侄兒並不確定他們會不會來。」

「無需擔心,他們肯定會來的!」皇帝滿臉自信,眼中帶著悠然,突然意味深長一笑,淡淡開口道:「就算你不給他們函,他們也會不請自來,自古國與國之間,兵戈和利益一體,或是征戰,或是勾連,兵戈和利益共存,可算是一體兩面。」

說著看了一眼李雲,再次意味深長道:「如今世上即將多出你的渤海諸侯國,便等於他們的兵戈和利益皆有可能多出一份,故而你無需擔心,那些人不請也會自來。」

李雲若有所思點點頭,忽然若有所指道:「比如嶺南的那頭猛虎,早早就派了一個兒子過來……」

哪知李世民哈哈大笑,搖搖頭道:「馮蠱老謀深算,唯獨此事打錯了算盤,他派出兒子前來渤海,本意無非是想借著觀禮之機暗行其事,或是與門閥相交,或是與重臣融洽,可惜他那兒子性格懶散,壓根沒有把馮蠱的任務當回事。」

李雲卻輕輕搖了搖頭,小聲道:「我卻覺得他那個叫馮自在的兒子並不備懶。」

說著似是覺得表達不夠清晰,想了一想再次補充一句,又道:「世人只重表象,目見大笑瘋癲,所謂的備懶也許只是一種策略,否則馮蠱怎會放心把一個兒子派出來……」

李世民呵呵點頭,忽然神色一肅,沉聲道:「朕豈不知?朕方才只是調侃而已。臭小子你要記住,對於馮蠱千萬不要等閑視之,此人一統嶺南和交趾,手里死死的捏著實權,然而卻能降服心中渴望,自始至終沒有踏出建國稱帝的那一步,反而上書給朕求封,讓朕賜給他一個嶺南公的封號……嘖嘖,嶺南公,嶺南公,名義上是個國公,實際上是個土皇帝。這步棋可說是下的極妙,既得了名譽又得了好處,同時還能進退自如,深得兵法之道,倘若哪一天我中原弱了,他這個嶺南國公立馬翻臉,倘若大唐一直強盛下去,他這個嶺南公繼續當他的土皇帝。」

李雲目光看向南方,喃喃開口道:「嶺南……」

皇帝目光卻看向西南方,輕輕也道:「吐蕃……」

爺兒倆猛然目光聚在一起,都看出對方眼中的雄心和壯志。但卻都為宣之於口,僅僅是相互默契一望。

飯要一口一口吃。

路要一步一步走。

如今剛把高句麗掃平,尚未達到完全收攏的程度,高句麗人心不曾歸附,此外還有新羅和百濟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