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3(2 / 2)

又拿東西去給二嫂看了。

吳孟氏摸著上頭「吳傍」的名字,落了一把淚:「分宗就分宗吧,分宗也挺好。

立宗除了一本新的族譜之外,他還挑了一個向陽的地方,打算建立一個祠堂,正好,祠堂後面,則是開辟出來的一片祖墳。

這墳地,上第一個墳墓,就是這位張氏姨娘的墳塋。

宗祠建成二進院,一進有個大堂,可以給以後的族人開會用;他這一輩就他一個,下一輩就那倆孩子,但是倆孩子之後,人口或許會很多。

二進則是帶著東西廂房,西廂房空著,以後可以停靈用;東廂房也是空著,里頭放置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

正房則是放著祖宗牌位,當然,現在有的牌位就一個,張氏的牌位。

吳有為打算每年的祭祖,就祭祀這位張氏好了。

而吳傍的靈位在二房,他想著建好了宗祠,也請進來。

是年,八月癸未,御經筵。

乃是朝中一大文壇要事。

甲申,命儒臣日講。

天下學子紛紛贊揚新帝「敏而好學」。

萬通忙完了,就再次光臨了莫靈山庄。

雖然秋日了,開始秋了,但是吳有為不用下田,只在自己的山庄里待著,躲避秋老虎。

萬通每次來都不空手,這次帶了不少梨子蘋果的過來,都是秋日成熟的南方水果。

他來了,直奔書房,吳有為正在默寫《聲律啟蒙》。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采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

這本書的成書年代是在清朝康熙年間,作者車萬育,字雙亭,號鶴田,湖南邵陽人。

清朝康熙甲辰年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

別看是個文人行武事的官,卻生平十分璀璨,他的評語很特別,據《寶慶府志》記載:性剛直,直聲震天下,至性純篤,學問賅博。善書法,所藏明代墨跡最富,有螢照堂明代法書石刻十卷。

吳有為任教的時候,正是國學復興的時候,他們學校為了相應號召,還專【門開了國學課堂。

吳有為作為兼職的國學教師,特意學了許多古代的書籍,其中就有《聲律啟蒙》這本書。

這本書聲韻協調,琅琅上口,他最後是給背了下來的,至今不忘。

以前他也沒想起來這本書,可是在小吳瓊拜師之後,他就記起來了,於是默寫出來,打算給小侄子和張家侄子當個啟蒙的讀物。

在心里算是拾人牙慧了。

萬通進來的時候,他還在低頭寫,已經抄寫出來的則在晾曬,等干透了再裁剪好裝訂成書。

萬通拿了他的稿紙看了看上頭寫的東西,他是在進入錦衣衛之後才開始學習的,只不過白天習武,晚上練字,文人雅士那一堆東西,他多少懂一些。

這上面一開始的對句就很有意思。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