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1(1 / 2)

不過那個布政使不是不想拾他,而是皇上說了,有人自會拾。

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反正張紳是帶著東西回來了。

「好,謝謝張大人了。」吳有為道:「這些東西,足夠支撐上海縣明年的建設了。

起碼光是那四十萬石的糧食,就夠上海縣一年的口糧了。

何況,上海縣又不是沒有產出,只是沒有稅糧而已,大不了他可以花那些稅錢買百姓手里頭的余糧嘛。

而且他有空間在,在空間里可以保鮮。

只是這么多人看著,不好保密,就怕被人知道庫房是空的....,那非出亂子不可。

不過他可以出去買....

府尹貪污受賄,被縣令給拾了,這都成了整個大明朝官場的傳奇了。

吳有為遠在千里之外,又在京里出了名了,只不過大家都為之側目的是水泥混凝土,還真沒幾個人覺得這有啥不對的,翰林院那邊接到了吳有為的書信,商討了幾日,同意了吳有為的提議,給上海縣的瓊林幼學,將漢語拼音作為了小學語文課本......

吳有為的瓊林幼學書院蓋好了,按照他那陶文書院的規矩,設立的各種學科。

不過缺少教師,吳有為又給家里稍信兒,讓陶文書院看看能不能有合格的小學教師,派過來四到六個。

上海縣沒有適合教導科舉學生的人,吳有為想著去哪兒聘請個大儒,如果能有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學生,就讓大儒去教。

但是想學個手藝,或者有個理想的學生...他來教!

因為自己的學生用著很順手,例如那二十多個學生,一個個都很好用。

看看崔鐵牛,都成了隱形的副縣長了。

每日幫吳有為辦事,不知道讓吳有為多省心。

不知道是誰說出去的,全縣的人都知道了,四個村子主動舉辦了一次熱鬧的慶祝活動,縣城里也熱鬧了起來。

在接好了錢糧之後,吳有為貼出了公告,蓋房子的錢,直接從稅錢里頭扣除了,就當大家買房子了。

稅錢不退回,當縣衙的小金庫了。

糧食呢,存在糧庫里,用以縣衙用工的時候,給工人們做口糧。

百姓們對這位縣令大人信任有加,錢糧放在縣衙里,他們放心。

吳有為將自己私買的糧食也放了進去,這樣的話,糧倉就很可觀了,除此之外,鹽巴更是讓百姓們喜歡。

吳有為將全部東西都透明化。

糧庫、錢庫和鹽庫,貼有公示欄。

上面有庫存多少,支出多少,剩余多少。

歡迎全縣百姓們共同監督。

他這一搞透明化,眾人很是新奇,甚至縣衙的庫房呢,可以請百姓代表進去過稱。

當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放進去了,要年高德劭的長者。

四個村子其實就是四個宗族聚集地,族老在族中輩分高,有了他們的監督,更多人對衙門有了信心。

有懷疑的人可以在衙門」門每個月清點庫存的時候,申請進去看一眼,是不是缺斤少兩。

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眾人卻覺得,這樣的衙門,更讓他們對朝廷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