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兵臨韓都(1 / 2)

秦皇紀 殷揚 1620 字 2021-02-03

. .

韓人實在是太熱情了,不僅迎接秦軍的到來,還要跟在秦軍後面,前去新鄭,親眼見證秦國滅韓。

秦軍一路前進,隨在後面的韓人越來越多,如同一片海潮似的,個個臉上泛著開心的笑容,眼里全是希冀之色。

要是在以往的話,每當秦軍打來,韓人就會痛恨,就會大罵秦軍是虎狼,象今日這般不僅不反對不說,還持歡迎態度的事兒還是頭一遭,這令白起又是一通感慨。

「想我白起,征戰一生,平生征韓不知幾多,每當我率軍到來時,都會看見韓人仇恨的臉龐。象今日這般熱情熱忱,還是頭一遭遇到。」白起一臉的難以置信,感慨萬端。

白起身為秦國上將軍,平生大小數十戰,其中就有不少是征韓,他對韓人的態度最是了解不過了。依他的記憶,歷來只有韓人仇恨秦軍,仇視秦軍的事兒,象眼下這般熱烈歡迎秦軍的事兒他還是平生頭一遭遇到,要不是親眼看見,打死他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這都是君上英明,大出金,收買天下讀書人,為大秦宣揚。」王翦騎馬隨行的車旁,道出原委。

韓國與秦國接壤,更是處在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上,受「秦禍」最烈,上百年打下來,哪家哪戶沒有人死在秦軍手里?是以,韓人對秦國最為仇視,最為痛恨。

韓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轉變,就是因為秦國改變了策略,大力宣揚,把秦國的國策說給韓人知曉,讓韓人知道只有秦國滅了韓國,他們才有好日子過。他們的日子才有盼頭。

這一切,都是秦異人的功勞。在往昔,秦國的武力是沒得說的,打得山東之地談秦色變,可是要說到宣揚就乏善可陳了。直到秦異人提出,秦國這才開始重視宣揚,收買讀書人,為秦國背書。

而眼下要滅韓國,對韓國的宣揚就是重中之重了。頓弱和姚賈深體秦異人的用心,沒少花功夫,方有眼前之事。

其實,秦國代表的是先進的封建制度,而山東之地代表的是半封建半奴隸制度。秦國就是勝上一籌。更別說,秦國政治清明,官吏勤政、清廉,國人庶民安居樂業,這身就很有說服力,只要宣揚得法,就能改變韓人的態度。

隨在秦軍後面的韓人隊伍不斷壯大。到後來,到了新鄭時不知幾多。

當然,隨在秦軍後面的韓人是清一色的國人庶民,也就是被統治者。他們的未來全部寄托在秦軍身上。

韓國的王公貴族和豪強,一個也沒有。這些擁有特權的統治者,他們最是仇恨秦軍,痛恨秦國。因為秦國若是滅了韓國的話,秦國必將在韓地推行秦法。他們的特權就不保了,他們的根利益就會化為烏有,他們當然不會歡迎秦軍的到來。

一聽說秦軍要來了,他們早就逃了,逃到韓國都城新鄭去躲起來了。

秦軍在韓國境內的行軍異常順利,因為沒有韓軍敢於抵抗秦軍。韓軍要么逃走了,要么就是投降了秦國,可以說是望風而潰,秦軍兵不血刃,連下數十城。

每下一城,白起就發布安民告示,宣揚秦國的國策,指出秦軍此來非為殺戮韓人,而是要解救韓人於倒懸,從此以後,韓人就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這著實令韓人歡喜,大為振奮。

最讓韓人安心的是,秦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只要不攻擊秦軍,秦軍就不會對韓人怎么樣。這與山東之地歷來謾罵的「虎狼」扯不上任何關系,要讓韓人不安心都不成。

就這樣,秦軍一路兵不血刃,就趕到了韓國都城新鄭。

韓國王宮,韓桓王臉色蒼白,沒有一絲兒血色,如同在土里埋過似的,身子打顫,一個勁的問道:「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眾大臣個個垂頭喪氣,緊閉著嘴唇,大氣也不敢出。

雖然早就接到秦國進軍的消息,不過,那時節的韓桓惠王卻是不太擔心。以他想來,韓國雖然弱小,秦國雖然強大,然而秦國打了韓國上百年,也沒能把韓國怎么樣,韓國還是韓國,頂多就是丟土失地。

至於丟土失地,韓桓惠王才不會放在心上,土地算什么?丟了就丟了,至少韓國還存在,他還是韓王。

哪里想得到,戰事的進展大出他的意料,秦軍的推進速度極為迅速,連下數十城,即將逼近韓都新鄭。

這還不是最讓韓桓惠王最為憂心的,最讓他憂心的是韓人對秦軍態度的轉變,由仇恨轉變為歡迎。要是韓人不改變對秦軍的態度,仍是如往昔里那般仇恨秦軍的話,韓國還可以拼死一戰,韓人一轉變態度,韓國想拼死一戰都不可能了。

秦國的宣揚非常成功,令韓人改變了態度,這是釜底抽薪之計,沒有了國人庶民的韓國還是韓國嗎?韓國還能拿什么來一戰呢?

「說呀,說呀。你們都說呀。」韓桓惠王扯起嗓子,大吼大叫起來:「寡人養你不是喂豬,是要為大韓出謀獻策,你們怎么都不說話了?」

你不是自詡奇計絕世嗎?你自己都沒有辦法了,我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當然,一眾大臣只能在心里想想,不敢說出來。

「隆隆!」就在這時,只聽一陣驚天動地的聲響傳來,如同萬千驚雷炸響似的。

這聲音太有震憾力了,震得地皮都在抖動。

「這是……」韓桓惠王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驚疑不定。

「不好!秦軍到了!」丞相韓開地還算是個明白人,率先明白過來,如同火燒了屁股似的,一蹦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