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1 / 2)

女性主義 未知 5090 字 2021-02-07

弟情誼,尋找男x的獨特感覺,擺脫工業化和女x主義的壓迫,在回歸自然的活動中,男人們集體到森林里去擊鼓、放歌,聆聽詩歌和神話故事,接近狩獵祖先,宣泄男x想同另一男x建立深刻的精神聯系的渴望。對保守的男x運動的批評是:它不能面對x別不平等的社會現狀,不願意承認x別不平等的客觀存在,其實質是希望保持男女兩x之間的不平等關系。&nbsp&nbsp&nbsp&nbspAK小說。。

三、後女x主義(1)

在80年代末,西方媒體紛紛宣布了「女x主義之死」,以及「後女x主義時期的到來」。這一宣告並沒有反映真正的現實,女x主義仍然在為爭取男女平等做斗爭。但是,後女x主義思潮的確開始在西方國家開始登台表演。概括地說,後女x主義的思潮有三個關注點:一是認為女x主義誇大了男女不平等的問題,是一種「受害者」哲學;二是認為男女不平等的問題原本就不該政治化,是女x主義人為制造出來的;三是認為對於男女不平等問題不宜以對立態度提出,而應以尋求兩x和諧的態度提出來。後女x主義拒絕女x主義的一個主要理由是認為,女x主義誇大了男女不平等的問題,把女x塑造成「受害者」,從而制造了一種「受害者」哲學。好象所有的男x都是壓迫者,是qg犯;所有的女x都是被壓迫者,是qg犯罪的受害者。後女x主義認為,在男x與女x之間並沒有任何利益上的真正沖突。女x只要願意就可以為自己賦權。如果她們沒有權力,那只能怪自己,雖然她們遇到了「玻璃天花板」的問題,但那不是不可克服的。女x只要通過一個自願的行為就可以戰勝x剝削,那就是贊美x的快樂,不要抱怨###的邪惡,其實###是很奇妙的東西。男人qg、虐待、毆打女人都是女x主義的誇張。男x所賦有的x攻擊x是一個值得贊美的生理事實。80年代的「回潮」要求女x回歸傳統角s,要求母親呆在家里,認為母親出去工作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表現,並且認為許多家庭問題都是女x到社會上就業導致的。1996年格倫特(didgelernter)發表了《母親為什么應當呆在家里》一文。雖然有很多有思想的人都認為所謂「奇妙女x運動」和「完美女x運動」十分可笑,但是僅在美國就有超過40萬女x參加了此類的付費學習班,學習如何使自己具有x的吸引力,如何服從丈夫。參加此類活動的女x大多是在經濟上依賴男人的女x和支持保守價值觀的女x。一位名叫斯克拉夫利(phyllisschlafly)的人勸告女x抵制女x主義,說女x主義會把女人變成男人,他勸女x回歸家庭角s,做男人的賢內助和持家者、家庭主婦。他說,女x主義是想給女x添麻煩,而不是幫助女x。男女不平等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女x主義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後女x主義的純保守觀點在家庭問題和x別問題上有著細微的區別,它認為傳統的x別秩序毫無問題,是天然合理的秩序;而傳統的家庭卻算不上是一個文明的制度,是一種「壓迫女人並摧毀了男人對女人的關愛、做女人的可愛伴侶的能力」的制度。它要求男x對傳統家庭中的角s做出改變,要比傳統男人多一些關愛,對女人更平等一些。後女x主義中也存在著不同的立場、觀點和不同的派別。自由派後女x主義致力於發現男女平衡的情況,認為男女雙方本來是平等的,但被既存的x別觀念所制約了。激進派後女x主義則把當代男x氣質視為建立在有利於男x利益和特權的權力體系之上的男權制社會的副產品。她們認為,男x氣質的特征是仇女和對女x的暴力,是對其他男x甚至是對其自身的仇視。(nelson;al。;113)就連女x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也開始檢討女x主義運動的失誤:「我們的失敗在於,我們在有關家庭問題方面存在盲點。它表現在我們自己極端反對那種妻子、母親角s,那種全身心地依靠男人、養育孩子、充當家庭女x的角s。這種角s曾經是並且仍然是許多女x獲得權力、地位及身份的源泉,是她們實現自己的目標、自我價值並獲得經濟保障的源泉——盡管這種角s早已不再是那么安全了。」(弗里丹,2000年,第233頁)弗里丹甚至在90年代就說過,「我懷疑,到2000年時,菲利斯·施拉弗萊或葛羅莉亞·斯坦尼姆、貝蒂·弗里丹之流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有關女x平等權利的爭論將會成為令人懷舊的歷史。」(弗里丹,2000年,第294頁)總之,後女x主義的觀點認為,女x主義的立場已經過時或過於誇大,男女不平等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女x主義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後女x主義的第二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漢娜·阿倫特(hannaharendt)。她的主要觀點是反對把x別問題政治化,認為這些問題不屬於政治范疇,而應當歸屬於亞里士多德理論中傳統的家務范疇。簡言之,阿倫特認為,「女x問題」根本不是適合於進入政治領域經由政治途徑加以解決的問題。阿倫特拒絕基於身份的政治,她的政治觀念試圖對抗的不僅是把政治空間劃分為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做法,還有一直十分盛行的把x和x別納入二元對立的硬x的身份范疇的做法。她反對把政治設想為共通的社群身份,如x別、種族、民族或國籍的表述。在她看來,如果一個政治團體成立的基礎是一個先驗的、共有的和穩定的身份,它便有可能封閉政治空間,壓制政治行動所要求的多元x和多義x,或者將其同質化。取消多元x或多義x的企圖,必然導致「廢除政治領域本身」以及「對所有他者的強行統治」,或者是「把真實的世界換成一個想象的世界,在這個想象的世界中,所有的他者根本就不存在。」(轉引自王逢振,第176頁)&nbsp&nbsp&nbsp&nbsptxt電子書分享平台AK小說

三、後女x主義(2)

阿倫特把身體排斥在政治范疇之外,認為身體具有絕對的暴虐x和不可抵制x,以及自我的多重x。她認為,法國大革命的失敗之處在於,窮人為其身體的需要所驅使,突然闖到現場。當人公開地為飢餓或貧窮的身體提出要求時,人類擁有的獨立x和主動能力便被壓抑下去了。阿倫特對人的身體及其需求的評價極低,認為政治不應當建立在這樣低級的需求之上。她說,至於我們是「什么」,既無趣也無味,心理和生理的自我無可稱道。私人領域的自我就像我們的內臟器官,「毫無特異之處」。生理自我的特點在於:「如果這個內部自我顯現出來,我們將是千人一面的。」(轉引自王逢振,第165頁)與單一、單義的身體不同,行動的自我是多重的,是自由的,有創造x的,起改造作用的,而且是不可模仿的。阿倫特認為,斗爭存在於私人自我和公共自我之間。私人自我逃避風險,留在家中;公共自我是在偶然x的公共領域里勇敢甚至是鹵莽行事的行動者。r常生活的c勞的自然過程是可以預測的、重復x的和周期x的,加上家庭的專制,使人成了犧牲品。私人自我的一切皆被注定,不可能享受到與公共領域的行動聯系在一起的自由。阿倫特對女x主義政治主體保持沉默,對任何聲稱「女x的經驗」或者「女x了解事物的方式」的單一x都非常警覺。她會批評任何一種女x主義政治,如果它的基礎是對普遍女x范疇的追求或暗示,並且掩蓋了(或禁止、懲罰或壓抑)這一范疇本身內部的差異和多元x。(以上阿倫特觀點均見王逢振,第156…177頁)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羅莎·盧森堡也持有與阿倫特類似的觀點,她對女x解放運動非常反感。面對這些女x的平等要求,她可能很想回敬一句:差異萬歲。她所追求的是:「拒絕會籍,面對某種平等時選擇差異。」她抵制住「難以抗拒」的女x運動的誘惑,以一己之力面對挑戰,並因此為自己贏得了一個獨特的、非同質x的身份。(王逢振,第178…179頁)除了拒絕在政治上使用女x這一身份之外,她同時認為自己的猶太身份也是個人的私事,因為它是一個事實,它就毫無可行動x。(王逢振,第2頁)中國也有些人持有與上述觀點相似的反對x別政治的後女x主義觀點。中國的一些男x學者主張普適x人文主義,反對「x別化判斷」。他們認為,x別問題是文化界的「x別分子」制造出來的。x別差異或x別不平等的問題本來並不存在,是x別差異的提法本身造成了問題,而人類的發展最終會消滅x別的差異。盡量少從x別差異判斷事物是女x解決她們自己的問題和x關系問題的唯一途徑。(ar;al。;116)這是一種有意識的x別盲點。對於社會中存在了幾千年、現在雖有改善但仍然存在的兩x不平等現象采取了一種視而不見、有意忽略的態度。後女x主義的第三種觀點是用求和諧而不是斗爭的方式來解決男女不平等問題。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主張,女人必須學會在qg的威脅下生活:人x的平等的其實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男x的x天生就是暴力的、黑暗的、有攻擊x的和強有力的。女人只能學會去適應它,而不要企圖改變它或假裝自己是更優越的。他們說,如果你被qg,那也沒辦法,這是自由的代價。我們不能約束男人的x,男人的x具有不可控制的一面,而這正是它使x變得有趣的一部分。的確,它有時會導致qg。但是女x主義所要求的是給男人去勢。(dunphy;125)後女x主義者帕格里亞(camillepaglia)說:男x氣質的精力和天才、男x的x沖動創造了文明。「如果把文明j到女人手上,我們現在還住在小草棚里呢!」(dunphy;124)她還說,沒有必要為男人去勢,因為女人也可以有「蛋」,女人像男人一樣能c人。有趣的是,正當艾滋病使一些男同x戀者放棄c入式xj之時,一些後女x主義者剛好開始贊美x的c入。一位後女x主義女同x戀喜劇演員說:並不是我不喜歡我心中的###,我只是不喜歡像男人那樣呆在###的尾端。(dunphy;125)這種思想的潛台詞是:放棄烏托邦,接受你的命運,通過用男人的規則與男人競爭來解放自己。後女x主義者羅芙(katieroiphe)批評女x主義發明的「約會qg」(daterape)一詞,以及此前女x主義力爭列入qg法律的婚內qg,說它只不過是一個神話,除非女x將自己定義為受害者,受害是不會發生的。這就又回到了20年前,那時的社會和法律一般只承認陌生人qg,婚內、親屬內或親密關系內的qg是根本不被承認的。女x主義因此批評帕格里亞「基本上是一位非常保守的50年代的弗洛伊德主義者」,說她拒絕接受30年來的所有發展和變化。(dunphy;126)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大多數18至24歲的女x雖然認同女x主義爭取男女平等的目標,但是並不喜歡女x主義,往往還會憎恨女x主義這個詞,認為它意味著憤怒、好斗精神和女同x戀;認為它意味著必須拒絕「正常女x」的x、母x、養育x、熱情和非攻擊x。她們雖然承認女x主義運動提高了女x地位,但是一般人都認為女x主義者是粗糙的,富於攻擊x的,缺少個人魅力的,充滿仇恨的,「害怕做女人」的。(nadeau;6)&nbsp&nbsp&nbsp&nbsp

三、後女x主義(3)

正如一位英國女x主義者所抱怨的那樣:「許多女x似乎都抱著同樣的態度——『我不是女x主義者』——這種說法真讓人厭煩。做一個女x主義者有什么不妥的嗎?這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正確的一件事。這是最好的一個傳統。女x主義者是讓人欽佩的。她們維護自己x別的利益,與不公平和不公正做斗爭,為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而奮斗。(史蒂布,第107頁)後女x主義認為女權運動有很多錯誤的做法。其中包括:精神控制,充當思想警察;信念的不合理、不適當;x變態,x無能,女x男x化;浪費研究經費;從政治上顛覆了關鍵的社會制度;加深了兩x之間的矛盾和緊張關系;兩x之間的仇恨原本不存在,是人為制造出來的等等。(nelson;al。;501)有些後女x主義者仍自認為是女x運動中人,她們書寫自身作為女人的經歷。然而她們提出了「寧折不彎」的口號,聲稱要做個自由思想者,要擺脫女x主義的思想控制,認為女x主義是「極端的,自我中心的,令人難以忍耐的」。在中國,由於有yy和合的傳統文化背景,反對x別對立、主張x別和諧的觀點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這種觀點主張,承認女x的特殊x和x別差異,重建自然平衡,反對將x別差異建立在勞動分工上面。兩x的勞動分工越細,相互依賴x越強,兩x就越趨向於和諧。兩x雖然具有生理上的區別,但關系是和諧互補的。(ar;al。;116)這種觀點認為,應當考慮yy和諧的傳統文化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可能建立現代版本的合作與團結;應當注意新儒家對儒家學說的女x主義解釋。(ar;al。;117)林春提出,在中國,女x主義一方面要面對西方思想(東方主義?),一方面要面對中國傳統(封建落後?)。這就涉及了現代x與民族x的矛盾。(ar;al。;108…117)這是我所見到的對中國女x主義處境最深刻的論述和提問。女x主義是西方的思想,它是從西方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中國的文化背景、國情、歷史與西方都有不同。x別問題在西方和在中國的表現形式肯定會有不同,在社會心理中的位置也肯定會有不同,因此,正確處理兩x關系的方法也應當有所不同。如果一味照搬西方女x主義的思維邏輯,就可能犯東方主義的錯誤;而如果一味強調中國文化的特殊x,又有可能犯排斥現代化的錯誤。其實,這個矛盾在我看來也不難解決。我們可以一方面借鑒西方女x主義的思想和作法,另一方面認真分析中國文化背景下x別問題的中國式表現形式,用中國式的方式來解決中國的x別問題。好在雙方的目標是明確而一致的,那就是爭取男女平等。沃爾芙說:「作為一個女人,我沒有國家;作為一個女人,我的國家是整個世界。」(轉引自braidotti;253)在x別屬x與民族屬x中,沃爾芙選擇了x別屬x,她是在強調,女x由於其x別所遭受的壓迫是跨越國界、跨越文化、跨越階級的。男權制的統治是跨越國界的,而女x的受壓抑也是跨越國界的。因此,作為女x,我們沒有國家,我們的國家是整個世界。她的說法沒有錯。我們全都生活在嚴重程度不同的男權制社會當中。當然,我們各自的男權制擁有自己的文化特s,我們不應當忽略了它們表現形式的差異。但是,全世界女x的處境肯定有一個共x,那就是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我們應當尊重彼此的差異,處境的差異,問題重心的差異,應對方法的差異,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爭取男女平等。&nbsp&nbsp&nbsp&nbsp書包網。想百~萬\小!說來AK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