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節對策(1 / 2)

穿入中世紀 二兩白糖 1777 字 2021-02-08

. .

show_read);

梅克倫堡的一處山谷中,原本這里除了偶爾有牧羊人前來便了人跡,可是這一陣子山谷中卻變得喧鬧起來,站在山崖上向下看可以發現數十頂小帳篷如同開在野地中的花朵般,這座山谷已經被阿若德劃分為訓練騎兵的基地,帳篷中是從士兵們中挑選出來的優秀者,以及常備侍從團成員,他們同阿若德一起將在這里練習如何運用馬槍,可是博哥家族的戰馬還沒有全部運送過來,這些年輕的騎兵們要如何訓練呢?

「沖鋒,夾緊馬槍。」阿若德穿著一件簡單的內襯,在胸口和肩部裹著兩塊皮革甲作為防御,他對握著馬槍瞄准目標的侍從們喊道。

「用力拉~~~。」只見那名訓練的侍從騎在一個木頭制作的木馬上,木馬的地盤是裝著四個木輪子的,前面有兩根繩子牽引著,缺乏馬匹的阿若德只能讓他們騎在木馬上開始初步訓練,當熟練的懂得如何在馬上平衡並且用馬槍擊中靶子,再換乘一般的騎乘馬。

「乒~~~。」騎在木馬上的侍從將馬槍夾緊在腋下,將馬槍的頂端擊中了靶子,在不間斷的訓練中侍從團的成員們進步的很,就連小派恩也能夠熟練的掌握技巧。

這座山谷中除了在此受訓的侍從們外,還有鐵匠叮叮當當的敲打著,他們要修補受損的武器,以及給訓練用馬釘上馬掌,運送輜重物品的馬車也被拉到這里堆放著,,專門有一個大點的帳篷作為勞累的侍從們休息和吃飯的地點。山谷距離梅克倫堡並不遠,若是站在山谷谷口處還可以看見梅克倫堡塔樓的頂端飄揚的旗幟。

「伯爵大人,梅克倫堡有緊急的事情。」就在阿若德訓練著侍從們的時候,一名梅克倫堡標槍騎兵騎著馬,來到山谷間向阿若德稟報道。

「哦?出什么事情了。」阿若德看見這名急匆匆的騎兵,最近一切都風平浪靜,能有什么事情會這么著急呢?

「伯爵大人,您的馬。」羅恩爵士將阿若德的坐騎牽過來,哈倫和肖恩等貼身侍從連忙也牽好馬等候著,作為貼身侍從的他們隨時要侍奉阿若德左右,及時的傳達阿若德的命令並且保護阿若德的人身安全。

「好吧,跟我來,其他人繼續加緊訓練。」阿若德接過馬韁繩,一縱身翻身上馬,用腳後跟踢了踢坐騎朝自己的居城梅克倫堡而去,身後長長的跟著五名貼身侍從。

梅克倫堡的道路是用鵝卵石和碎石子鋪成的,這種道路讓行人和騎馬的人都十分的方便,雖然對於一般的領主來說干這種事情還不如多買些畜牧劃得來,但是阿若德卻堅持做了下來,要想富先修路這話可一點沒錯,相對優質的道路使得來往的旅行者和商人多了起來,在道路兩旁城鎮中頭腦靈活的商人開始修建旅館和酒館,讓疲倦的旅行者不用進入城鎮便可以休息,梅克倫堡每三天便有標槍騎兵出巡邊境,對於強盜和小偷一旦被抓捕便會受到勞役的嚴厲處罰,因此梅克倫堡的治安也是十分穩定。

「終於到梅克倫堡了。」一隊商人趕著篷車走在梅克倫堡的道路上,從篷車里露出一個面色蒼白的男人面孔,當他看見梅克倫堡的邊境哨塔的時候,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這是你的家鄉?」商人扶著篷車好奇的詢問道。

「是的,我的家鄉。」男人的身上似乎受了傷,所以才顯得很是虛弱,在經受了一路的顛簸和擔驚受怕後,能夠回到梅克倫堡對他來說簡直沒有比這好的了,他正是哈維派出去向阿若德通風報信的血滴子兄弟會成員,在遭到了野豬三兄弟的襲擊後,唯有他順利逃入河水中躲過了追兵,可是背部卻被弓箭射中,幸虧被一隊旅行的商人發現救起來。

受傷的血滴子一回到梅克倫堡便立即著急的想要見到阿若德,這才有標槍騎兵前往阿若德訓練重騎兵的山谷一幕,當阿若德返回了梅克倫堡的時候,那名血滴子成員正躺在雪莉小姐的房間中接受治療,他背部的傷口只是被簡單的處理了一下,因此有些地方感染化膿,雪莉小姐用銀制的小刀刮掉膿皰,再敷上從森林中采集並且搗爛的草葯。

「他在那里?」阿若德大步的走進雪莉小姐的制葯房,看見躺在一張木床上赤著上身,並且用亞麻布綳帶包扎著傷口,周圍的木桌上放著許多的瓶瓶罐罐,里面有草葯也有曬干的小動物,在一個角落中赫然的還放著一個人的頭蓋骨。

「伯爵大人。」血滴子躺在木床上,看見阿若德親自走了過來,連忙企圖坐起來不過試了兩次沒有成功,最後只得放棄。

「躺下吧,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你們的首領哈維呢?」阿若德伸手摁住了他的肩膀,向他詢問道。

「是的伯爵大人,我們得到了勞齊茨伯爵毒殺公爵大人的證據,可是勞齊茨伯爵似乎也發覺了,他封鎖了梅森城鎮的道路,肯定是向抓住哈維首領,我們是好不容易才沖出來的,剩下的事情請原諒我就不知道了。」血滴子成員艱難的將事情經過敘述了一遍,雖然只是簡單的平淡的敘說,但是人們能夠感覺到當時的凶險。

「勞齊茨伯爵嗎?」阿若德聽了眯起眼睛,他曾經調查過老公爵的死因,可是當酒窖總管死於非命後線索便斷掉了,緊接著一系列的戰爭分散了他的心思,讓勞齊茨伯爵又重聚集起了力量。

「根據血滴子兄弟會的調查,勞齊茨伯爵不知道從那里獲得了一筆資金,梅森公爵宮廷中的許多廷臣都被收買,梅森,梅森的貴族們恐怕會對男爵大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