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1 / 2)

茉莉花開時 未知 2843 字 2021-02-08

侯詠:對於一般人來講糊一層報紙就可以了,她一定要把它釘上。母親把鄒傑喊小高,我覺得不是喊錯了,就是成心的,她就把他叫小高。這是對茉性格的一個刻畫,這個人就年紀大了還很天真。

張獻:鄒傑聽慣了也沒有去糾正她,就是莉的反應很大。

侯詠:她可以糾正她母親,什么高占非,是鄒傑。

侯詠:所有的事情在進行中,懷不上孩子的信息,可以顯露出來,應該有一段反復,就是她對懷上孩子的一種欣喜,在這個階段有一個誤會,就是莉以為自己懷孕了,原因就是一直沒有來月經,非常欣喜,但是終於有一天,從洗手間出來哭了。大概在35天、40天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懷孕,馬桶里的經血像花一樣的綻開。

關於影片的討論(9)

侯詠:莉對懷孕的企盼這一點要加強,因為後面的情節里把莉瘋的第一點就是她不能生育,這是她性格裂變的第一個原因,只有她前面對生孩子的願望很大,才能顯出她不能生孩子的這個事實對她打擊太大。

張獻:其實莉是想跟母親討教怎么樣才能懷上孩子,哪知道一提孩子,母親就火了。

侯詠:茉對她的告誡就是說你年紀還小,現在又是這種時代,所以不要急於要孩子,她還可以說我早早有了你,我就什么事也做不了了。實際上對莉是一種反向的作用,她更加堅持要孩子。

侯詠:談起命運的問題,我覺得她自己可以再提一下臉上的紅記的問題,這樣有一個回應的作用。嘴上雖這么說,但是她知道她的命運可能就是這樣的了,肯定不好的,她自己內心是往下沉的。

侯詠:這里面人物關系有一個變化,鄒傑是為了莉抱了這個孩子,初期莉很高興,他心里也非常高興,所以他也就努力地去愛這個孩子,然後在這個愛的過程當中,他愛過了,莉就妒忌了。福利院這一段就表現其中一個層次,就是說莉很高興,這時候鄒傑為她的高興而高興。起名字這一段話由莉來說。

張獻:這個小孩抱來剛滿月,她的名字不是原來就叫花嗎?

侯詠:鄒傑說給她起個名。莉就說不用了,我喜歡這個名字,老天都給我們安排好了,茉莉花,多巧啊。通過她說她喜歡這個名字能夠表現她內心喜歡這個孩子。

侯詠:莉檢查短褲這一段放在夜鬧之前,這樣的話她性格的這種變態可以有集中一個表現,給大鬧那場戲做一個台階。

侯詠:鬧夜是同一天晚上的事,有一個台階往上走。這也就牽扯到花對這一晚上的事情鬧不明白,不知道怎么回事,12歲的小孩。

張獻:顯然她覺得是媽媽精神不正常,有一種幻覺。

侯詠:這個都不用明確指出,不用給她固定,讓觀眾有想像空間。

侯詠:如果鄒傑的屍體不在那兒,可以用對話來說清楚。軌道上只有一攤鮮血。要突出莉是消失了,可以用燈光或者機車的蒸汽來表現,一陣蒸汽飄來掩住了花,蒸汽散去,莉已經不見了。不要處理的太實。

侯詠:咱們要設定花和小杜見面時候的對話要少而精,但是要突出人物關系,突出小杜和花兩個人相對是什么心態,還得精彩。

張獻:一見面就在站台上。

侯詠:對。而且還有點呆板的感覺。當然這塊是可以平一點,因為是接上面那一段的結尾,激烈過去以後平一點。我在想一個動作,小杜可以來晚一點,就是花已經下車了,都已經走了。花在等人都走差不多了,這時候小杜跑過來,這樣的話有一個狀態,不是平常的狀態,可以呼哧帶喘的感覺稍微有點意思。但是只是一個表面上的東西,實際上心里我剛剛講的兩個人的心態,兩個人的人物關系的東西還是沒有,我們還得再找到這種東西,對話更能精彩一些。現在有點模糊,現在說的僅僅都是交代的事,台詞特別怕這個。這個問題實際上牽涉到後面人物的設置。再有,表現小杜的出場也要利用光線,火車進站時行進的列車車窗上的反光不停的在小杜身上閃動。

侯詠:我覺得她們兩個的狀態應該是相依為命,這是她們的基本狀態。花剛回來以後,外婆睡著了,把花嚇得感覺是死了似的,實際上是姥姥的一個玩笑,這樣的話,第三段開始姥姥的性格就能出來了,很輕松的感覺。外婆說,你下鄉這么多年,你也不管我的死活了。這樣她們相依為命的點就出來了,一開場就把她們兩個關系的基調定了。說是祖孫好像姐妹一樣,一下就把家里邊這種內部的這種感覺就開放起來了。然後她就談到回城的問題,緊接著就是她用冰在擦。然後她在做這個的時候,姥姥也可以出現,說你在干什么呀,她可以不用說很清楚,她就說,這是我留下來的辦法。

侯詠:為返城,用冰冰膝蓋,真的患上關節炎——為了節省篇幅,交代清楚,也許可以使用旁白,但是如果這里一出旁白就牽扯到一個全篇風格統一的問題。前面不用旁白都能交代清楚,但在這里恐怕就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再考慮。

張獻:真的得上關節炎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其實表現她用冰這種方式以及後來得上關節炎的心態,用畫外音是最經濟的方式。而且畫外音其實是電影的一個很正常的表現手法,刻意的回避它其實是有些自尋煩惱。

楊磊:而且書中和小說中很多意境的東西是主要寄托在文字上的,不是畫面中給的。如果舍棄掉這一塊就比較可惜。

侯詠:把小杜設計成跟花一塊下鄉回來。小杜留城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大學。她留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小杜考大學。回到城里來以後,兩個人約定說,我們的關系不要告訴外婆,因為外婆反對,這是一種設定。再一種設定就是跟外婆說,外婆反對。你看怎么樣好一些?

張獻:從我們做戲的高c來看,我覺得我們這個戲做成這個程度的話已經完整結成一體了。如果我們從這個高c來看最終的結尾,再看前邊的話,我覺得我們找到了統一的東西。第三部分一開始兩個人就是一種愛情關系回來的,為了結婚。而最大的障礙就是外婆。外婆也許早已經表示出來叫她絕對不要談戀愛,更不要說別的了。要不就是外婆從來不知道有小杜這個人,她是帶著去見的。

關於影片的討論(10)

張獻:如果感情很好的話,為什么要去破壞它,為什么讓小杜去讀書?她應該不樂於讓小杜考大學。

侯詠:我覺得很自然,她在以愛為基礎的前提下,讓小杜去讀大學。比如現在很多戀愛關系的對象,如果一方提出要出國,他又有這樣的機會,雖然這一方感覺他一出去是凶多吉少,但還是很情願讓他去出國,甚至連辦簽證一些細節可能都要替他去辦。

張獻:我就處理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北京圓明園女的拼命掙錢養活藝術家。

侯詠:所以說這種行為肯定是出自於一種愛。

侯詠:用一個小的不經意的動作,來表現花對小杜的愛。

陳裊裊:我曾經看見一個女孩為他男朋友洗頭,沒有對話,但是那個親密的感覺表現得非常明顯。

侯詠:花就是一個特別少年老成的那么一個人。情節可以用不讓他抽煙,她很強的管著他,在這個過程當中小杜感受到了一種不自在,等到他在火車站離開的時候,花又去送他香煙,在這個之前由於拉肚子的原因,小杜跟她兩個人之間感情上出現一些危機。這個都是在小杜走之前。小說寫的三個人完全是按一個人寫的,沒有作性格化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