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1 / 2)

國殤 未知 2403 字 2021-02-09

10月28日:堅守閘北四行倉庫800孤軍(實400余人)英勇事跡,轟動全市。

11月5日:晨,日軍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以第6、第18、第114師團及國琦支隊為骨干,在艦炮掩護下,於杭州灣北岸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三處登陸向淞滬我軍主力之右側攻擊,企圖會同越過蘇州河之敵全力夾擊我軍。

11月9日:日軍占領上海。

11月11日:上海市長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上海淪陷。

11月19日:日軍攻占蘇州。

11月29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

12月1日:德國外長牛賴特會見中國駐德大使程天放對中國勸降,聲稱:「中國不要拒絕日本之和平建議,盡速議和為好;如果遲延議和時間愈久,中國國家解體之危險亦愈大。」

12月2日:日軍大本營免去松井石根大將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兼職(專任華中方面軍司令官),任命朝香宮鳩彥王中將繼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

12月3日:汪精衛在漢口民眾團體代表會議上發表講話,鼓吹接受德國駐華大使調停,聲稱:「如願開始講和,不可失此機會。」

12月10日:日軍向雨花台、光華門、紫金山等處攻擊,守衛雨花台的第88師官兵浴血奮戰,262旅旅長朱赤、364旅旅長高致嵩於玄武湖陣亡。12日午後,雨花台、紫金山、光華寺、中山門等要地相繼失守,城內各處均受日炮火襲擊。此時戰局已無法挽回,唐生智遵蔣介石命令撤出南京。

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當日軍突破南京外圍陣地後,國民黨軍隊15萬人在蔣介石錯誤戰略指揮下,完全集中於城內,消極防御。一經包圍,即倉皇退卻。軍民老小自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日軍進城後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據後來遠東國際法庭對敵酋谷壽夫判決書調查證明:南京軍民被日軍s殺、活埋者19萬余人,被零星屠殺者,屍體經收埋的15萬余具,總計慘死30多萬人。

12月17日:蔣介石在武漢發表《我軍退出南京告國民書》。文告說:「此次抗戰,開始迄今,我前線將士,傷亡總數已達30萬人以上,人民生命財產之損失,更不可以數計。」又說,「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

12月18日:日軍參謀本部在決心攻占濟南的同時,命令華北方面軍同時發動青島作戰。

12月22日:日軍占領杭州。國民黨軍隊退至錢塘江南岸地區。

12月27日:濟南陷落。

12月31日:周恩來在武漢大學發表了《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的演講,號召青年到軍隊里去;到戰地服務去;到鄉村中去;到被敵人占領了的地方去。日本外相廣田發表勸蔣投降談話。稱:「日本政府深願在迎接1938年之時,能與友邦中國開始新的和平,解決一切問題,則中、日大局即可展開一新局面。」蔣介石在漢口主持國防最高會議,討論和戰問題,決定接受陶德曼再次調停。

(1938年)

1月2日:蔣介石接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對其上月轉交之日方所擬「議和」六條件,表示當「從容考慮」。

1月3日:中國空軍在蕪湖江面炸沉日艦兩艘。

1月7日:川軍第22集團軍代總司令孫震奉最高統帥部令率第41軍開赴山東臨城以北津浦線正面,支援孫桐萱部作戰。是日,先頭部隊抵滕縣。

1月8日:蔣介石在漢口召開重要軍事會議,研究作戰計劃,決定變更抗戰策略,改守為攻。白崇禧、閻錫山、何應欽、陳誠、宋哲元等人出席,會後各攜新計劃分赴前線。

1月10日:國防最高會議常務委員會特任何應欽兼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白崇禧兼副參謀總長,徐永昌為軍令部長,白崇禧為軍訓部長,陳誠為政治部長。

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第1、5兩戰區團以上軍官會議。會議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決定懲辦韓復榘(24日,在武昌執行槍決);二是決定軍政合一。蔣介石在會上作《抗戰檢討與必勝要訣》的報告,承認過去幾個月的失敗主要是由於高級將領缺乏攻擊精神,望風退卻,步步後撤;提出當前的策略是「東面要保持津浦鐵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鐵路,來鞏固武漢核心的基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武漢衛戍總司令部成立,陳誠為總司令部武漢警備司令,郭懺任參謀長,軍長劉紹先兼總參議。

1月16日:蔣介石任命於學忠、孫桐萱為第3路軍正副指揮官,曹福林為津浦路前線總指揮。

1月2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抗戰以來受獎懲的將領名單。明令嘉獎者6人:上海孤軍作戰的副團長謝晉元及已殉職之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29軍副軍長佟鱗閣等5烈士。受懲辦者41人(其中處死刑者8人);受其他處分者33人。其中:第九集團軍副司令香翰屏,指揮失當,記大過;第61軍軍長李服膺,貽誤戰機,放棄守士,處死刑;第39軍軍長劉和鼎、第23軍軍長潘廣華作戰不力,撤職留任;第148師師長陳萬仞,畏縮不前,撤職查辦;旅長高仰如,臨陣退縮,處死刑。

1月30日:蔣介石致函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在經濟上

與物質上予以有效援助。

2月8日:蔣介石為八路軍在晉東南連戰皆捷,特電第18集團軍武漢辦事處葉劍英轉朱德、彭德懷正副指揮嘉獎。

2月13日:國際和平協會在倫敦召開大會,出席會議的有20個國家的代表,一致譴責日本侵華,並通過「斥責日本之侵略危及世界和平」之決議案。

2月15日:日軍第14、16、20、108、109等師團各一部共約3萬人,從平漢、同蒲、道清等鐵路線,分兵向晉南、晉西發起進攻。

2月17日:蔣介石令駐防河南的蔣在珍部新8師炸毀鄭州黃河鐵橋,以阻日軍進攻。

2月18日:中國空軍第4大隊在蘇聯空軍志願隊配合下首次在武漢空戰大捷,擊落日機11架。

2月23日:中國空軍遠征台灣告捷。晨,空軍數隊集合

飛往台灣,在台北及台灣西部各投彈10余枚,炸毀台北日軍機場飛機數架及機場油庫午後安全返航。

2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駐華德國使館抗議德國

政府承認偽「滿洲國」。

2月27日:第59軍軍長張自忠奉命率部由津浦南段開往山東臨沂,並親赴前線督師,表示「決拼死殺敵」,「以求國人之諒解,而報祖國於萬一」。後來在臨沂防御戰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3月12日:希特勒德國占領奧地利,並發表並奧演說。

3月14日:魯南臨沂防御戰開始,龐炳勛、張自忠兩部合力迎擊敵人。

3月18日:李宗仁通電,稱魯南臨沂大捷,日軍第5師團被守軍張自忠等部擊潰,斃敵五六千人。

4月7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徐州會戰的命令。

5月1日:日本首相近衛發表演說,稱對華絕不「退讓」。

5月9日:國民政府令:對於逃亡士兵,無論前方後方一律以敵前進亡論罪,並從重科刑。

5月19日:徐州失守。中國空軍遠征日本本土。空軍第14隊隊長徐煥升、第8大隊第19隊副隊長佟彥博各駕飛機一架,自寧波夜飛日本長崎、福崗、久留米、佐賀及九州各城市落發傳單。此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被他國飛機襲擾。

5月20日:德軍雲集捷克邊境,全歐洲震動。

5月25日:薛岳兵團擬以優勢兵力殲滅聚集蘭封及周圍地區之日軍第14師團。

5月26日:毛澤東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毛澤東總結了抗戰10個月來的經驗,詳細地分析了中國和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最後必然勝利,但戰爭是持久的,而不能速勝,並且必須采取人民戰爭的方針才能取勝。

5月30日:蔣介石委任薛岳為第1戰區前敵總司令,指揮湯恩伯、商震、孫桐萱、胡宗南、曹福林各部。同日,蔣介石令程潛回鄭州坐鎮,由薛岳指揮豫東作戰。

6月4日:日本陸相杉山元免職,板垣繼任。19日,梅津被任命為華北派遣軍最高司令官。

6月6日:沿隴海路面進的華中方面軍第2軍一部占領開封,7日占領中牟,鄭州危在旦夕,形勢十分危急。

6月7日:美國國務9即赫爾利發表談話,對日中兩國在美國購買軍火仍主張不加限制,聽其自由。

6月9日:開封告急時,蔣介石命令鄭州河防部隊新八師師長蔣在珍部炸毀河南鄭縣花園口黃河大堤,阻敵前進。

6月11日:敵軍2000余人在敵艦20余艘掩護下至安慶下游登陸,向我第27集團軍扼守大關陣地的楊森部進攻。

6月12日:花園黃河堤決口後,豫東盡成水澤。安慶失陷,揭開了武漢會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