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2 / 2)

現在的麻花不像後來的那種酸軟蓬松,有點兒硬撅撅的,但是比後來的香,麻花顏色稍深,有的地方火重了還會糊一點兒,就算是手藝這么稀松的,供銷社也不是天天有,我原本是會做麻花的,只是,現在可沒有酵母,而是用白礬穿的,表面一個個小氣泡就是證明,這個我是不會兌的。

三胞胎很喜歡吃麻花,所以,我只能每次趁著有賣的時候,多買幾根,可是,這麻花不能捂著,捂兩天就得長毛,可是晾著一天就會登登硬,別說三胞胎的芝麻牙了,就是我,嚼一塊兒就會覺得腮幫子發酸。

這年頭可沒有吃不了扔掉這一說,要是這么糟蹋糧食,會被人用唾沫噎死的,就在我犯愁的時候,劉三奶奶提著一籃子我托她幫我購的鵝蛋進來了,聽說我犯愁的事兒的時候,笑道:「我當是什么事兒那,這麻花湯可比疙瘩湯好吃多了。」

麻花掰成短段兒,別用刀,稍微用油扒拉一下,加上佐料然後添湯,開鍋的時候撕點兒小白菜進去,沒有就多點蔥花,看菜葉好了就可以出鍋了。這麻花湯湯汁借著麻花的香甜味兒形成很特殊的咸甜香的味道。

麻花不能煮的時間過長,不然太軟了就不好吃了,最好就是稍軟,又很有韌性的樣子,三胞胎每人都吃掉一二大碗。東北農村的二大碗兒,絕對不是開玩笑的,那孩子的腦袋小點兒,都能直接裝進去了。

看三胞胎吃的直打嗝兒,我笑著對劉三奶奶道:「看來您這是回回給你家孩子這么做啊,這都有經驗了。」劉三奶奶搖頭道:「我家那幾個吃東西狼狂(大意是吃得多?),應該說,滿村兒就你家這三個娃兒吃東西尖細(挑揀著,只吃喜歡的),你跟的那些麻花,他們一會兒就吃進去了,哪還用我發愁這個?」

現在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可能是因為肚子里沒有油水的原因吧,感覺總是吃不飽,所以特別能吃,拳頭大的實誠誠的苞米面饅頭,就是個兩歲的孩子都能噎進去一個,我看一次暈一次,總是害怕孩子們的脾胃撐壞了。

我們去買干豆腐和大豆腐,都是要多買的,因為豆腐坊進臘月就關門了,一直得過了正月十五才開,我買了五斤干豆腐、兩板大豆腐,大豆腐直接分成小塊兒凍在外面,一宿就成凍豆腐了,無論是熬白菜還是干燉、紅燒,都很好吃。

第二天一早,將凍實誠的凍豆腐裝進麻袋扎好口,立在牆角,然後把豆腐板送還回去,這個是有押金的。至於干豆腐,直接埋在雪里就行了,吃的時候用水一焯,跟剛做出來的沒有什么區別。

無論是大豆腐還是干豆腐,都特別有味道,干吃都帶著豆香味兒,尤其是扒根兒大蔥,抹些農家醬,往上一轉,咬一口,絕對夠味兒,又香又辣,有的時候被蔥嗆得眼淚汪汪的,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吃第二口。

友情提示一下,想要吃農家醬,一定要先聞,然後點一點兒試試,確定你能接受這味道再吃,雖然同樣的做法,但是每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劉三奶奶家的大醬,一度讓我以為是把他家大兒子的臭襪子扔醬缸里了。

但是勝利媳婦兒下的醬,不僅香還特別粘稠,所以,我直接婉拒了劉三奶奶的好意,接受了勝利家送來的一壇子大醬。東北人愛吃咸的,所以家家都會在春天的時候,下上一大缸醬,誰家做壞了,就會去別家要些吃,這個都是不當事兒的。

據說村長家的酸菜和大醬,年年都是勝利媳婦做,關系好的人家都知道勝利媳婦不僅做醬香,腌的酸菜也是又脆又酸,還一點不會爛,好幾家腌不好的,都求得勝利媳婦。所以我家今年的酸菜,也是偏勞的她。

另外,因為換黃豆的多,做的豆腐之類的就多,豆腐坊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