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兩百二十七章自我修養(1 / 2)

幕府時代,天皇是傀儡,幕府將軍是最高掌權人,然後下面還有各個藩國大名。藩國又有幾個家族,以及劍道館,對藩主輸送人才。

現在的劍道館雖然衰落,但各地輸送人才的方式其實沒太大改變,依舊是各地家族把持。由各大家族推薦,出錢提供學費,把人才送入上一級的家族,為自己的派系培養人才。而最先選擇的,肯定也是武士傳承的後代,畢竟他們比平民百姓有優勢。

看似《廢刀令》把武士的身份除掉了,但其實身份依舊存在。就好像天竺理論上廢除了種姓,但種姓卻無處不在。

身份,這是一個存在千年,融合在文化里的東西,除非真的改天換命,不然很難除掉。

就好像阿q,他是阿q的時候,老百姓會鄙視他,嘲笑他,因為他不被趙家承認,他就不是士大夫。但當他是趙貴的時候,他就是士大夫家族的一員,老百姓就會害怕他。

士大夫,從宋朝開始,到清朝,也存在了一千年時間。想要進入士大夫階層非常困難,首先就要獲得一個身份,那就是要先上私塾,得到私塾老師的承認。私塾老師基本上是有功名的人,怎么也得是個秀才,他們就是身份的守門員。要是沒有私塾的推薦,就無法參加考試。

不是說在家看幾本書,就可以去參加科舉。

這就好像考駕照一樣,一開始必須去駕校,不去駕校是不可能參加考試得到駕照的。然後才可以自己在家自學,自己申請,自己參加考試。

當不需要士大夫認證,全憑自己的成績參加考試的時候,士大夫的壟斷也就中斷了。

要打破武士和種姓的壟斷,也必須通過這樣的方法,也就是不再需要身份認證,而是所有人都在一樣的教育水平上奮斗,所有人都參加填鴨式教育,然後參加考試。

顯然島國並沒有做到,他們使用的是快樂教育,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想要考大學,必須參加課外補習班,付出額外的成本。私立學校依舊是身份為先,成績為二,就和劍道館一樣,是階級的守門人。

身份,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就好像阿q,他是趙貴,他就有資格革命,他如果不姓趙,連精神勝利法的資格都沒有。

要讓日向寧次了解身份這個概念,還是需要時間的。好在他是分家,一直受到宗家欺壓,所以對平民還是能感同身受的。

他知道平民的缺點,卻也知道平民的優點。從他的角度來說,普通人狡猾奸詐,總是占忍者的便宜,總是謊報任務難度,讓忍者陷入危機。可是普通人也很努力地生活,哪怕艱苦也苦苦支撐生產活動。

寧次和他們感同身受,因為被壓迫才會變得殘忍和狡猾。

「不錯不錯,看來你已經明白了,那么接下來就要將這份殘忍和狡猾用到正確的地方才行,可不是對付比你弱的人。而是對抗比你強的人。」杜蘭說道:「很多反派都犯了一個錯誤,總是去對付比自己弱的對手,這肯定是大錯特錯。這些弱者就算反對你的想法,也不用生氣,你只要做好自己,帶領支持你的人不斷發展,自然會改變他們的想法。雖然會花費很多時間,但只有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反抗,才能成功。」

這就和孟子說的人性本善一樣,人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善良,才能接受善良的教育。如果內心無善無惡,那么就算是善良教育,也一樣會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