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山中有路(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72 字 2021-02-11

. .

陳平慢慢走進了漢王大帳,向據案對飲的劉邦、張良作揖見禮道:「大王,子房兄,剛剛蒯徹又去了衡山王吳芮的大帳!」

「這個范陽蒯徹!」劉邦蹙眉道,「他想干嗎?」

說此一頓,劉邦又沒好氣地問道:「這是他找的第幾個諸侯了?」

「第四個了!」陳平在張良下首跪坐了下來,答道,「先是英布,再是張耳,然後是韓王韓信,現在又是吳芮!」

「蒯徹無非是想游說各路諸侯退兵,大王只需以誠相待,以仁義示天下,各路諸侯就不可能聽他的,此等霄小之徒,大王完全不必理會。」張良是兵家不假,也善謀略,卻頗有君子風度,行事坦坦盪盪,很是瞧不起蒯徹這樣的小人行徑。

「子房兄,在下卻不這么認為。」陳平稀有地提出了與張良不同的意見,說罷又向劉邦淺淺一揖,接著說道,「韓非子曾說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蒯徹四周活動,暗中挑唆各路諸侯退兵,雖然是小人行徑,大王卻不能掉以輕心!」

「這個……」劉邦看看張良,又看看陳平,登時面有難色。

張良、陳平是替劉邦運籌帷幄的左臂右膀,兩人也很少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可現在關於如何對待蒯徹的問題上,兩人卻稀有地出現了分歧,這下劉邦可犯了難了,是聽張良的不理會這事呢,還是聽陳平的下手除掉蒯徹?

張良淡淡一笑,說道:「大王若殺了蒯徹,豈不授人口實?」

劉邦悄然點頭,張良這話倒是沒錯,如果就因為蒯徹在背後說了幾句壞話,就非得置他於死地,豈不顯得他劉邦很沒胸襟,很沒雅量?一旦因為這事引來天下士子、豪族的非議,以至引發各路諸侯的猜疑,那可就是舍本逐末了。

陳平表情凝重,也道:「若不除掉蒯徹,萬一他真的說服了各路諸侯呢?到時候各路諸侯同進共退,一道要求大王允許他們回國,又怎么辦?大王且莫小覷了辯士的一張嘴,蘇秦合縱,張儀連橫,靠的不就是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

劉邦再次點頭,陳平說的也是不無道理,萬一蒯徹真的把各路諸侯竄連了起來,挑唆他們一起要挾他劉邦,那可真是個麻煩,同意吧,各諸侯回國之後,勢必會成為禍患,不同意吧,各路諸侯一旦聯起手來,他劉邦又怎么彈壓得住?

現在張良、陳平都已經把話說透,主意就要劉邦自己拿了。

這時候,劉邦忽然開始懷念起酈食其來,倒不是說酈食其的智慧比張良、陳平還高,而是酈食其本身也是個辯士,既然蒯徹能夠游說各路諸侯退兵,他劉邦自然也能夠讓酈食其去游說各路諸侯,讓他們以大義為重,切莫做那不仁不義之舉。

苦思半晌,劉邦終是難以決斷,只好轉移話題:「這事還是以後再說吧,倒是項庄的楚軍余孽,這半個月來竟然毫無動靜,設在各處山口、要隘的烽火台竟然沒有一處警訊傳來,你們說,楚軍余孽會不會真的竄進深山老林里了?」

張良灑然道:「不出不測的話,應該就是這樣了。」

陳平附和道:「臣也這樣認為,以項庄小兒的心性,絕不會坐以待斃,可往北、往東以及往南的突圍道路都已經被我軍堵死,楚軍余孽也就只能冒險翻越大別山了,不過,臣並不認為楚軍余孽真的能夠翻過大別山。」

「翻不過最好,讓他們全喂了蛇蟲!」劉邦笑道,「既便真翻過去了也沒什么,只需項庄小兒遠離江東故地,再收拾他還不容易?最好項庄小兒領著楚軍余孽竄進臨江國,孤便親領大軍連共敖也一起收拾了,那可就真是天下太平了,呵呵。」

臨江國是劉邦心頭僅次於楚國的心病,因為臨江王共敖是個愣頭青,這老小子不買項羽的帳,也同樣不買他劉邦的帳,垓下之戰,天下各路諸侯幾乎全都來了,唯獨臨江王共敖沒有派兵前來,還把劉邦派去的使者給殺了,劉邦早就想收拾他了。

##########

楚軍離開老營之後,沿著峽谷一路向西,逐步深入到了渺無人煙的原始叢林。

在這個總人口不過三千多萬的時代,大別山是真正的深山大澤,絕對的無人區,里面別說是人家,就是找個樵夫葯農問路都不得!

而且越往深山里走,叢林就越是茂密,前路就越是難走。

再加上山中霧汽蒸騰,天上又是陰雲密布,很容易就會迷路!

好在項庄前世曾當過兵,學過野外生存技巧,既便沒有指南針等現代工具,也沒有日月星辰可做參照,也同樣不會在叢林里迷路。

要在叢林里找到方向,感覺上似乎很難,說穿了其實也很簡單,只需砍倒一顆樹,通過紋理的疏密就能判斷大方向,紋理較疏的一側多半就是朝南的一側,再結合山勢地形,就基本上能夠確定大致的方位了。

不過,既便沒有迷路之慮,這次行軍也要比項庄預期的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