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秦鐵騎(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77 字 2021-02-11

. .

……匈奴控弦之士不下四十萬?!」百里賢失聲道……,上將軍,這是從何說起?」

「怎么?」項庄有些不太確定地道「子良,難道匈奴人並沒有四十百騎兵嗎?」

「當然沒有。」百里賢搖了搖羽扇,灑然道「在下曾兩次深入漠北,對匈奴人的底細頗有了解,如今匈奴人的單於名叫冒頓,的確是個雄才大略的梟雄,不過匈奴人口最多也就七八十萬,其中多為fu孺,壯丁最多也就二十萬,何來四十萬控弦之士?」

說此一頓,百里賢又道:「而且匈奴由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形成,他們逐水草而牧,散布地域非常廣,只有每年深秋,匈奴單於校驗牛羊時才會臨時聚集到一地,而平常時候,既便是匈奴單於,能召集三四萬騎兵就已經是極限了!」

「原來是這樣。」項庄聞言登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歷史上的白登之圍正好發生在冬季,也就是匈奴單於校驗牛羊之後,所以冒頓能夠傾匈奴之力大舉南下,不過看起來,司馬遷還是刻意地誇大了匈奴人的實力,至於說四個方向上分別擺開四種顏se各十萬騎兵,則更是誇大其辭了。

而現在才只是六月上旬,離深秋還有四五個月。

也就是說,現在北上九原的話,最多也就面對三四萬騎舟奴騎兵。

項庄又道:「可是,既便只有三四萬匈奴騎兵,我軍只怕仍然不敵。」匈奴人的冶鐵技術很落後,兵器非常原始,這點是無可置疑的,這也是匈奴人在最昌盛時期卻反被大漢帝國所擊敗的主要原因。

現實上,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科技上總是存在代差,這是不爭的現實。

白登山之圍也能反證這一點,因為當時劉邦麾下只有幾千漢軍騎兵,而匈奴騎兵則至少也有二十萬騎以上。

可是,匈奴人以二十萬騎圍攻幾千騎兵,而且白登山的地形也根本談不上險峻,可匈奴人猛攻了七天卻愣是沒攻下來,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匈奴人的攻堅能力是非常弱的,攻堅能力弱,最大的原因肯定是缺乏犀利的兵器,而不會是缺乏勇敢的戰士。

現實上,匈奴人生存條件惡劣嚴酷,從來就不缺視死如歸的戰士。

只不過,項庄絕不會因為匈奴人的兵器原始就輕視他們的戰斗力。

歷史上,匈奴人能像yin霾一樣籠罩在大漢帝國頭上百年不散,被大漢帝國打敗,西遷歐洲之後又對歐洲形成極大震dang,並且間接導致古羅馬帝國的毀滅,不是沒有原因的,匈奴人雖然科技落後,兵器原始,可他們也有一樣超越時代的利器…

那就是馬鐙!

關於馬鐙究竟是由北方游牧民族所發明,還是由中原人所發明,在後世華夏的史學界不斷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馬鐙肯定是也只能是游牧民族首先使用,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游牧民族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所以對於馬鐙的使用並不迫切,反而是中原人為了提高騎兵的戰斗力,更有可能發明馬鐙。

項庄並不知道關於馬鐙的這個爭議,但他知道,在秦始皇兵吞六國到劉邦老兒建立大漢帝國這短短不到二十年內,匈奴人的戰斗力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提升,卻是不爭的現實,meng恬北擊匈奴時,匈奴人還顯得不堪一擊,可到了白登之圍時,匈奴人的兵鋒已經不是中原人所能夠抵擋了,至少打野戰中原人已經絕對打不過匈奴人了。

這雖然有中原文明退步的原因,剛立國的漢帝國無論是人口、軍制還是軍事科技,跟昌盛時期的大秦帝國是完全沒法比的。

但是,匈奴人的實力在二十年內出現了ji增卻也是不爭的現實。

匈奴人的實力突然暴漲,這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人口ji增,控弦之士大量增加:另一個就是出現了〖革〗命xing的武器裝備!

短短二十年時間,匈奴人的人口不可能出現爆炸xing的增長,以至還可能是負增長,因為當時正是冒頓當單於,正與東胡、月氏這個強鄰持續作戰。

那么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了,就是出現了〖革〗命xing的武器裝備!

匈奴人科技落後,不可能造出環首刀這樣的利器,發明馬鐙卻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