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七路聯軍(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600 字 2021-02-11

. .

一個月後,吳中北郊築起了一座十丈高台。

項庄在高台上祭拜了天地先祖,然後又在世族族老孫叔貫的主持下舉行了了盛大的加冕儀式,正式繼承王位,成為西楚國的第二任國王。

遂即項庄便頒發了詔令,改西楚為大楚,以吳中為都城,改彰郡為丹陽郡,同時將會稽郡一分為二,北邊十三縣新設吳郡,南邊十五縣仍為會稽郡。

項庄頒發的第二道詔令,就是人事任免,委任項他為令尹,全面主持大楚政事,又委任項坨為上將軍,全面主持大楚軍事,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項庄能順利繼承承王位,跟項他與項倫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項庄當然要投桃報李。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一個高明的統帥,從來就不會把所有的好處都攬入自己懷中,你自己要吃肉,總得給別人口湯喝吧?要不人家會給你賣命?

項他、項陀對項庄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余力,而且兩人在江東的聲望也很高,如果項庄委任自己的親信擔任大楚的令尹、上將軍,則難免授人口實,更給人以任人唯親、鼠目寸光的惡劣印象,這種印象一旦形成,江東世族、士族就該離心離德了。

項庄頒發的第三道詔令,還是人事任免,委任叔孫貫為吳郡太守,屈懿為丹陽太守,伍起為會稽太守,同時又從故楚世族、江北士族、江東宗族之中挑選了一百多名青年才俊「香」,分別擔任各縣的縣令長以及縣尉等職。

這道詔令又是政治妥協的結果。

項他、項坨不是光桿司令,背後還有追隨、支持他們的世族以及士族,項庄要盡快穩定江東局勢還得仰仗這些世族、士族以及原本支持項冠的江東宗族,而且治理地方可不是沖鋒陷陣,項庄庵下的驕兵悍將還真干不來這個。

政治妥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詔令一下,江東的局面立時為之一靖,不僅丹陽郡、吳郡的政局迅速走上了正軌,會稽郡那些原本叫囂著要替項冠復仇的宗族也立時偃旗息鼓爭相向項庄推薦起各自宗族的子弟來了。

說到底,這些宗族並不是項冠的家臣在他們眼里,確保本家宗族的利益才是首要的,他們喊著要替項冠復仇,不過是用來跟項庄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想過要替項冠復仇,項庄選擇了妥協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這樣的政治妥協不可能只有好處,也同樣存在弊端。

由叔孫貫、屈懿、伍起出任三大郡守,又從故楚世族、江北士族以及江東宗族中挑選青年才俊擔任各縣的縣令以及縣尉,難免會助長他們的勢力,從而在江東三郡形成盤根錯節的權力網從此之後,既便是項庄也很難輕易撼動這張大網。

不過,就眼下而言,項庄暫時還顧不上這些,當務之急是盡快平穩江東局勢,以免給敵對「香」勢力以可趁之機,因為項庄很清楚,此前各方勢力之所以按兵不動只是希望諸項能夠自相殘殺罷了,現在項庄繼了大位,江東局面基本平定,他們也就該出手了。

##########

項庄的擔心絕非多余,至少劉邦從來沒有放松過對項庄的關注。

半個月前,劉邦已經率領大軍從上郡回到了隴西,漢軍跟匈奴人之間的較量最終以平局收場,呂台在白於山口大破匈奴,斬首四千余級、生擒匈奴左大當戶董木合,可冒頓的匈奴主力也在膚施附近大破灌嬰騎軍斬首五千!

冒頓與劉邦在上郡對峙了大半個月,最終無功而返。

劉邦趁勢收編了灌嬰的兩千多殘騎,並且按照出征前的約定將灌嬰貶成了騎都尉,呂台則由長樂校尉晉升長樂將軍。

這天劉邦照例起了個大早,正在後院練劍。

劉邦年輕時,在沛縣也是個響當當的好漢,身體底子還是相當不錯的,要不然樊呤、夏侯嬰他們也不會奉他為大哥,只是後來起兵後,劉邦逐漸沉迷於酒色之中,陶空了身子,不過自從駐軍隴西之後,劉邦的身體很快又恢復了昔日的硬朗。

直到額頭上冒汗,劉邦才收了劍,夏侯嬰便趕緊遞上了布巾。

劉邦擦了擦汗水,又扭了扭脖子,頸關節霎時發出一陣磣人的「喀喀」聲響。

夏侯嬰不禁有些側目,由衷地道:「大王,您的身子骨可[香]是一天比一天硬朗了。」

劉邦甩了甩肩膀,隨口說道:「誰說不是,你去喊老樊來,寡人現在連他都能摞翻……,」說到這里,劉邦的聲音忽然頓住了,面露黯然之色。

夏侯嬰也是神情一黯,低聲道:「大王,老樊已經去了。」

劉邦的臉肌抽搐了下,獰聲道:「項庄,寡人定要手刃了你!」

話音方落,身後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劉邦、夏侯嬰急回頭看時,只見張良、陳平已經疾步匆匆,走進了行轅後院。

「大王,江東破局了!」張良招了招手,氣喘吁吁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