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滅國之戰(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19 字 2021-02-11

. .

項庄道:「看來有人針對咱們大楚編織了一張大網哪!」

百里賢搖了搖羽扇,說道:「大王,看來有人心虛了,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咱們大楚強大起來後,勢必會對周邊的勢力用兵,大王的雄心可不僅僅只是當個楚王,而是要當將來大楚帝國的皇帝的,不是嗎?」

項庄擺了擺手,道:「子良,你說現在該怎么辦?」

百里賢沉吟了片刻,道:「大王,周邊各路諸侯雖然來勢洶洶,可他們距離江東的距離卻不盡相同,因此很難形成真正的合擊之勢,因此,各個擊破並非難事,臣以為,應該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擊破其中一到兩路諸侯。」

「那么,又該拿誰先開刀?」百里賢的意見跟項庄可謂不謀而合,作為一個穿越者,項庄可是接觸過後世某位偉人的戰略思想,那位偉人的經典語錄就是,傷敵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伸出五指去戳人,肯定不如握成拳頭有力量!

百里賢道:「按說應該首先拿英布開刀,因為淮南軍對江東的威脅最大」

說此一頓,百里賢又道:「不過,英布坐擁薛、灑水、東海三郡,幅員幾千里,帶甲幾十萬,急切間要想迅速重創淮南軍難度很大,要想滅亡淮南國更是絕無可能,所以,對於英布軍,臣以為還是應該以防御為主。」

項庄道:「你的意思是,拿吳苗軍開刀?」

「對,就是吳苗軍!」百里賢道,「吳苗軍的威脅僅次於英布軍,絕非周殷、靳象、李左車所能比,如果大王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吳苗軍,再以大將擋住英布軍,則周殷、靳能、李左車他們絕不敢貿然過江。」

「擊破吳苗軍?」項庄摸了摸唇角的胡子,忽然道,「為什么不索性滅了衡山國?」

「嗯,滅了衡山國?」百里賢手中的羽扇所然一頓,莫名地道,「大王的意思是,聯合臨江國對衡山國下死手?一舉滅其國?」

項庄道:「如果臨江王願意出兵,為什么不呢?」

百里賢沉吟片刻後道:「可是大王想過沒有,如果要滅亡衡山國,僅僅只是擊破衡山軍恐怕是不夠的,至少也要攻破衡山國的國都邦邑,可這樣一來,我大楚精兵勢必得深入衡山國之腹地,勞師遠征之下一旦無法速戰速決,局面有可能會失控。

百里賢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如果項庄帶著楚軍主力深入衡山國腹地,沒有三五個月的時間,別想全身而退,可這么長的時間,周邊各路諸侯早已兵臨吳中城下,如此一來,楚軍立刻就會陷入進退維谷、內外交困的絕境之中。

更可怕的是,一旦各路諸侯兵臨吳中城下,則好不容易才平靖下來的江東局面立刻就會再次失控,項冠的殘部絕對會趁機造反,會稽郡的宗族勢力,既便是那些已經倒向項庄的宗族多半也會反戈一擊,甚至連原本支持項沱的士族也可能倒戈。

這樣的局面並非沒有出現過,當初周勃、灌嬰大軍過江時,就有不少士族暗中投靠了漢軍,只不過項沱過江之後,這些士族很快又再次反戈,重新投入了楚國的懷抱,所以,除了根基深hou的老世族,這些士族、宗族眼里都只有利益。

項庄一時間也是難以取舍,如果能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滅掉衡山國,無疑可以極大地震懾周邊的敵對勢力,此戰之後,周邊的敵對勢力只怕就沒幾個敢於挑釁楚軍了,項庄也就可以放開手腳整頓江東的軍政大局了。

眼下的江東,只是表面上平靜。

其實在平靜的水面底下,仍是暗流洶涌,項庄要想真正平靖江東,沒有三五年的時間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尤其是耕讀戰體系的推行,更是個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衛鞍在秦國推行變革花了將近二十年時間,項庄也絕不可能一躊而就。

楚國要想大力變革,要想推行耕讀戰體系,沒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是斷然不行的,從這一點來考慮,滅掉衡山國以立威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眼下江東初定,項庄與世族、士族以及宗族之間剛剛達成政治妥協,大局不錯,正好可以一鼓作氣對外用兵,可是一旦變革開始施行,耕讀戰體系也隨之推開,則各方勢力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博弈,屆時,楚國就無力對外用兵了。

可是,正如百里賢所擔心的,此戰一旦無法速戰速決,一旦楚軍主力在衡山國陷入了苦戰,那么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車、奴無諸、奴搖之流是絕不會錯失良機的,屆時各路諸侯兵臨吳中城下,楚國的江東根基也就完了。

好半晌後,項庄才道:「子良,先回吳中再說。

百里賢默默點頭,他也知道這個抉擇對於項庄、對於大楚來說都很重要,所以,這個抉擇絕不是那么容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