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滅掉臨江國(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40 字 2021-02-11

. .

當畢書在泗水北岸跟韓信對陣之時,項庄才帶著大軍剛剛走出夷陵道,先前進川的五萬大軍,此時已經只剩不到兩萬人了。

其余三萬余人,其中兩萬五千人跟著高初留在了巴蜀,剩下的卻全部戰死了,尤其讓項庄心疼的是,天狼營也是折損近半,一萬多人的精銳軍團,現在已經只剩不到六千人了,而且不少人還帶著傷,所以項庄索性將天狼營留在了高初麾下。

高初雖然久經戰陣,無論是用兵、治軍還是馭人,都已經相當出色了,既便是跟劉邦麾下的周勃、呂澤等名將相比,怕也不會遜色了,可他手底下若是沒有一支戰斗力過硬的硬骨頭部隊,單憑兩萬府兵,要想守住巴蜀幾無可能。

夷陵道險峻難行,絕大部份棧道都架在臨江的懸崖悄壁上,因而大軍只能排成一列縱隊依次向前、緩緩行進,既便是項庄、百里賢,也只能下馬步行。

趁著中途休息的間隙,項庄將屈不才召到近前,問道:「老屈,淮南可有消息?」

項庄心里始終惦記著淮南的戰局,不惦記不行啊,韓信這個凶人,用兵那可不是一般的厲害哪,畢書雖說是鬼谷門人,也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以及潛力,可他終究沒有領過兵打過仗,面對韓信,實在吉凶難料。

屈不才搖頭道:「回稟大王,還沒有。」

烏木崖的信鴿系統雖然已經建成,卻還沒有完善,在各諸侯國的國都與神陵之間,都已經實現了信鴿的雙向傳書,可在別的地方,飛鴿傳書還是單向的,譬如說成都城內的烏木崖分部,他們能夠向種陵飛鴿傳書,卻接不到總部的飛鴿傳書。

所以,項庄要想知道淮南戰局,就必須由隨軍出征的烏木死士將消息發回神陵,再由神陵烏木崖總部將消息發往江陵,然後再由江陵的烏木死士將消息送往項庄軍中,這一來,時間上就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根本就無法實時傳遞消息。

上次接到淮南的消息已經是三天前的事情了,那時候畢書已經帶著十幾萬大軍開到了灑水北岸並且扎下了大營,考慮情報傳遞的時間差,當項庄接到這消息時,畢書很可能已經跟韓信交上手了,現在三天過去,這場大戰差不多也該有結果了。

這一刻,項庄直恨不得坐火箭一下飛回江東,飛到淮南去。

淮南之戰是勝是敗,對於楚國國運的影響無疑是極大的,一旦畢書戰敗,隨行出征的十幾萬大軍也是全軍覆滅,對於楚國來說絕對是個嚴重的打擊,雖說不致於動搖國本,可十年八年之內怕是不可能再有余力北伐中原了。

而且畢書若敗,淮南國只怕也滅定了,這樣一來,楚國北部就少了道屏障,從此就要直接面對齊軍的兵鋒了,那可不是什友好事。

如果畢書、英布聯手跟韓信打成平手,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韓信不勝,則此次南征就只能剎羽而歸了,最多也就奪走淮南國的薛郡,這樣,楚國北方的屏障還在,而畢書麾下的十幾萬府兵在經過這場大戰之後,又會出現許多老兵,這些可不再是選出來、練出來的壯丁,而是從死人堆里殺出來的鐵血老兵了,急需補充的天狼營也就有了充足的兵源了。

這樣一來,楚軍只需休整一年半載甚至是幾個月,便能再次揮師北上、逐鹿中原了!

至於說畢書能在戰場上打敗韓信,項庄卻是想都沒想過,不管怎么說,畢書都還年輕,這次決定由畢書領軍出征,項庄就已經做好了繳學費的心理准備,跟韓信這樣的高手過招的機會可不太多,經此一戰,項庄有理由相信,畢書必定會受益良多。

百里賢似乎看出了項庄的擔心,勸說道:「大王不必擔心,臣以為衛將軍即便不能勝,也不至於落敗,更不可能全師敗亡。」說此一頓,百里賢又道,「再退一步,既便衛將軍損失了十幾萬大軍,可只要他能從中汲取教訓,找出取勝之道,就足夠了。」

項庄大力栽培畢書的苦心,百里賢自然是清楚的。

在百里賢看來,項庄更像是漢王劉邦跟先王項羽的結合體,項庄既有項羽的驍勇、霸氣以及濃烈的個人魅力,又有劉邦的識人、馭人及用人之術,然而,不管是項羽還是劉邦,兩人都有個致命的缺點,在軍事上,兩人並非帥才!

說項羽不是帥才或許有些不妥,但是至少,項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帥才。

項羽的武勇天下無雙,在激勵士氣、振奮軍心上更是無人可及,他打仗更多的是依靠一住先前的氣勢,身先士卒、長驅直入一舉沖垮敵方中軍,這不是成熟的戰法,更不是常規的戰術,別人是很難復制,也很難借鑒的。

劉邦就不說了,生平大小上百戰,輸的遠比贏的多,這還是有張良、陳平這兩大謀士在幫他參謀軍事的前提之下,如果沒有這兩個智囊,就是有上百萬的大軍也讓劉邦敗光了,他本人也早不知道死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