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23 字 2021-02-11

. .

畢書並沒有答應蒯徹的請求,他真的不想冒這個風險,楚國跟淮南國是盟國不錯,楚國也的確有義務有責任保護淮南國,可現在淮南國已經保住,楚軍就沒必要再與齊國大軍去拼命了,尤其是當中還存在巨大風險的時候,就更不能去了。

何況,從目前來看,一個沒有英布的淮南國對於楚國來說反而有利。

其實,畢書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一個安靜的帳篷,將這次跟韓信的對決從頭至尾好好地回憶幾遍,反復研究其中的細節,畢書相信,通過這樣的分析,他一定能夠從中學到許多東西,再等下次跟韓信交手時,他的表現將會截然不同。

士兵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夠成長,作為一名統帥,也同樣只有在戰爭中成長,士兵需要鮮血澆灌才能成為老兵,而統帥則需要人命的堆徹,才能築起高超的指揮能力,泗水之戰,楚國足足傷亡了五萬余人,如此慘重代價換來的心得,畢書豈能輕忽?

畢書再次婉拒,蒯徹無奈,只得匆匆返回彭城城內找召震去了。

##########

再說英布,帶著兩萬禁軍咬著齊軍的尾巴一直追出了五十多里。

一路上,齊軍一邊抵擋一邊後退,一個又一個重甲方陣,一個又一個輕兵方陣,甚至一個又一個弓箭方陣、飛矛方陣,都在英布兩萬禁軍的追殺下先後潰敗,但是,無論英布兩萬禁軍追得再急、攻得再猛,齊軍的整個陣形卻絲毫未及於亂。

而且,在且戰且退的過程中,韓信已經完全掌握了英布所率兩萬禁軍的底細,包括這支軍隊的兵力、體力、裝備,進而估算出了綜合戰斗力,更重要的是,在追殺之中,淮南禁軍的體力再次遭到了嚴重的消耗,現在已是強弩之末了。

更重要的是,楚軍沒追來,淮南援軍竟然也沒追來!

在掌握了所有的底細之後,韓信終於動手,對淮南軍發動了雷霆一擊!

為了撤退,高達四丈許的望車已經被毀棄,不過這難不倒韓信,韓信讓親軍在中軍本陣豎起幾十根旗桿,然後將一個個的彩色燈籠掛到了上面。

跟令旗組合一樣,不同的燈籠組合,代表的對象是不同的,譬如赤色燈籠代表左軍,兩個赤色燈籠並排放置就代表左軍左營,前面三個赤色燈籠後面再加一個青個燈籠,則指左軍左營左部中曲,然後燈籠擺放的高低、疏密、方位,也是另有涵意。

齊軍的普通士兵根本不懂這些,可曲長以上軍官卻追隨韓信日久,對韓信的日間、夜間兩套傳訊系統極其熟悉,因此旗桿上的燈籠掛起之後,二十多萬齊軍便迅速轉身反撲,向英布的兩萬淮南禁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英布這才猛然驚覺,只帶著兩萬人馬來追殺韓信的確是太冒失了,不過這時候才後悔卻已經晚了,他的兩萬人早已經被幾十萬齊軍團團包圍了,黑暗中,到處都是齊國士兵,到處都是火光,到處都是殺伐喧囂聲,英布甚至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突圍。

其實,既便英布知道齊軍虛實,只怕也無法帶著禁軍突出重圍了。

英布的兩萬禁軍雖然是精銳,可在此前攻擊齊軍大營的戰事中,他們就已經跟曹參的十萬大軍惡戰了一場,剛剛又追殺韓信大軍的屁股殺了五十里,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全都已經到了極限,現在根本就是強弩之末了。

而且,淮南軍的裝備也明顯不如楚軍!

在齊軍弓箭手、飛矛手一**的打擊下,禁軍的傷亡迅速增加,當齊軍si士從四面八方發起猛烈的攻勢時,淮南禁軍的陣形終於開始松動,既便有英布在,也同樣無法阻止淮南禁軍的敗亡了,說到底,英布也是人而不是神。

無奈,英布只能收縮兵力結成了數陣,准備si守。

現在,英布唯一的希望就是楚國大軍能夠盡快趕來,再不濟,召震、肥銖他們帶著淮南大軍趕來,沒准也能迫使韓信退兵。

##########

英布卻不知道,國內現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在關於是否發兵解救英布的問題上,國相蒯徹、中大夫賁赫、上將軍召震、末將軍肥銖等文武大臣已經快要吵翻天了。

上將軍召震以為,淮南軍不能輕舉妄動,當奉太子守好彭城。

說白了,召震已經不認為英布還能回來,心里已經做好准備,要立太子為新王了。

中大夫賁赫、末將軍肥銖則認為,英布是淮南王,不能不救,既便明知不敵,也要發動淮南大軍前去接應。

蒯徹則還有一重擔心,那就是一旦淮南大軍傾巢而出救淮南王去了,楚軍會不會趁機偷襲彭城?雖說楚國跟淮南國是盟軍,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盟約都是靠不住的,如果楚軍有機會一舉滅亡、吞並淮南國,相信畢書是絕不會心慈手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