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向楚國求援(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44 字 2021-02-11

. .

秭陵禁軍大營,一隊隊的騎兵正從轅門內洶涌而出。

項庄身披輕裘,在百里賢、呼延、晉襄、百里茂、由淵諸將的簇擁下打馬登上了禁軍大營右側的小山包,站在山上居高臨下往下看,盔甲森嚴、刀槍林立的楚軍騎兵就像是一股鋼鐵洪流,正沿著馳道向著北方洶涌而去。

「呼嚕嚕……」胯下的烏騅馬打了個沉重的響鼻,以顯示它的存在。

烏騅馬跟了項庄差不多也有十多年了,再加上以前跟隨項羽的歲月,也算是一匹身經百戰的老馬了,戰馬的使役年限很少超過十五年,既便烏騅馬神駿異常,看上去一點也不顯老態,項庄卻知道,這很可能就是烏騅馬的最後一次出征了。

不僅烏騅馬,這一次很可能也將是他項庄的最後一次親征。

在項庄看來,國君身先士卒、以身犯險是很愚蠢的,如果可以選擇,項庄絕不願意親率驍騎軍遠征齊國,但是沒有辦法,因為這次是長途奔襲,步兵行動遲緩很容易被齊軍包了餃子,所以只能派騎兵去,所以項庄只能親征。

楚國並非沒有大將,但是純粹的騎兵統帥還真不多。

蒙殛無疑是個優秀的騎兵統帥,作為名將蒙恬的假子,蒙殛在九原見證了大秦鐵騎的輝煌和沒落,更與草原胡人交戰多年,擁有極其豐富的騎戰經驗,原本可以讓他領兵出征,不過很遺憾,蒙殛正在江陵訓練騎兵,實在無法分身。

除了蒙殛,天狼將軍呼延無疑也是個優秀的騎兵統帥,不過呼延畢竟是匈奴人,項庄不可能將楚國最精銳的騎兵交給一個匈奴人獨自統帶,所謂人心隔肚皮,別看呼延現在對他項庄忠心耿耿,可一旦獨自領兵在外,焉知他就不會生出異心?

人心是會隨著環境、際遇的變化而變化的,這點史上不乏例證。

蒙殛分不了身,呼延又不放心,項庄就只能御駕親征了,更何況,對於精銳步兵或者騎兵的長途奔襲戰術,放眼當今天下,項庄還真不作第二人想,韓信用兵固然厲害,但在騎兵的長途奔襲戰術上,未必就能強過他項庄。

唯一讓項庄有些擔心的是,驍騎軍相比原來的驍騎營,兵力上雖然擴充了一倍,可總體上的戰斗力卻似乎反而下降了,這是因為,驍騎軍從府兵中抽調了不少騎兵,這些騎兵雖然參加過淮南之戰,可是跟驍騎營原來的老兵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也正因為此,才更有必要遠征齊國,正好拿這次遠征進行實戰練兵,在血火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士兵,才是真正的老兵,才是真正的精銳,單單依靠訓練,是永遠訓練不出真正的精銳之師的。

漫天塵土中,項庄從楚軍的滾滾鐵流上收回視線,問百里賢道:「子良,渡江的船只都准備好了嗎?」

百里賢放下搭在額頭上的羽扇,答道:「回稟大王,水師船隊已經趕到丹徒,驍騎軍隨時都可以渡江。」

##########

趙國,邯鄲。

此時此刻,王宮里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聞聽齊軍正往平原縣大舉集結,趙王張敖嚇壞了,趕緊召集國相貫高、亞相張景、上將軍趙午和次將軍白宣商討對策,幾個文武重臣當時就吵了起來。

「老貫高,都怨你,全都是你惹出來的禍事!」張景指著貫高鼻子說道,「當初大王要是聽了我的諫議,如數借給齊國五十萬石糧食,韓信又怎么會對我大趙用兵?現在好了,現在全完了,可讓韓信找著出兵的借口了。」

「簡直豈有此理!」貫高氣得須發皆張,怒瞪著張景反駁道,「老夫早就說過,韓信狼子野心,早晚不利趙國,就你非要給齊國三十萬石糧食,現在好了,才剛給的糧食,他轉過手來就拿這些糧食充軍糧召集大軍攻打我國來了,這叫什么事?」

「老貫高,你可不要胡說八道,這三十萬石糧食可不是我張景給的。」

「若不是你在大王面前進饞言,大王又豈會出此下策?又豈會給齊國糧食?」

「老貫高,老匹夫,作為大臣,替國君出謀劃策、謀事諫言乃是本份,我怎么又成了進饞言了?」

「行了行了,兩位愛卿別吵了。」張敖急得直跳腳,連連搖手道,「國相,你已經是一大把年紀了,可千萬別氣壞了身子,還有亞相你也別說了,快別說了,左右糧食已經給了,現在還是想想,怎么退兵才是正經。」

貫高、張景便同時嘆了口氣,不再說話了。

張敖又問上將軍趙午道:「上將軍可有良策?」

趙午道:「大王,齊軍勢大,我趙國斷難力敵,不如請王後修書一封,然後趕緊譴使向漢王求援吧,若得漢軍來援,齊軍將不戰而退。」

張敖便連連點頭道:「對對對,寡人這便去找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