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1 / 2)

日瓦戈醫生 未知 6249 字 2021-02-13

「但這絕對可靠。安季波夫自殺的房子,聽哥哥說,就是您去海參象前住的那座房子。就發生在您帶著女兒離開後的兩三天。哥哥替他收了屍,把他埋葬了。難道這些消息沒傳到您那里?」

「沒有。我聽到的是另外的消息。這么說他自殺是真的了?很多人都這么說,可我不相信。就在那座房子里?決不可能!您告訴了我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對不起,您是否知道他同日瓦戈見過面?說過話?」

「據哥哥說,他們有過一次長談。」

「難道真有這回事?謝天謝地。這樣更好(安季波娃慢慢地畫了個十字)。這種巧合太妙了,簡直是天意!您允許我以後再向您詳細打聽所有的細節嗎?每個細節對我都非常珍貴。可我現在沒有力氣問。我說得不對嗎?我太激動了。讓我沉默一會兒,歇一下,集中集中思想。我說得不對嗎?」

「嗅。當然對。請便吧。」

「我說得不對嗎?」

「自然啦。」

「唉,我差點忘了。您讓我火化後不要離開。好。我答應您。我不離開。我同您回到這幢房子里,留下來,您讓我住哪兒我就住哪兒,讓我呆多久我就呆多久。咱們一起整理尤羅奇卡的手稿。我幫助您。我也許真會對您有些用處。這對我將是莫大的快樂!我的每一滴血y、每一根血管都能辨認出他的筆跡。然後我還有事求您,需要您的幫助,我說得不對嗎?您好像是法學家,不管怎么說吧,您對現存的秩序,先前的和今天的,非常熟悉。此外,知道到哪個機關去打聽哪一類的事,這可太重要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說清楚,我說得不對嗎?我有一件極為可怕的、非常令人煩心的事要找您商量。我指的是一個孩子。可這從火化場回來後再說吧。我一生都在尋找什么人,我說得不對嗎?告訴我,如果在某種假想的情況下必須尋找一個兒童的下落,一個交給別人撫養的孩子的下落,有沒有一份現存保育院的總檔案,全蘇聯的檔案?全國是否有流浪兒童的統計數字或記錄?我央求您現在別回答我的問題。以後再說。嗅,太可怕了,生活是一件可怕的事,我說得不對嗎?我不知道我女兒來了以後怎么辦,但我暫時可以住在這所房子里。卡秋莎展現出卓越的才能,一部分是戲劇才能,另一部分是音樂才能。她能夠巧妙地摹仿所有的人,表演自己編的整場戲,此外,憑聽覺便能唱歌劇中的大段唱詞,真是了不起的孩子,我說得不對嗎?我想讓她上戲劇學院或音樂學院的預備班,初級班,看哪兒錄取她,再把她安頓在寄宿學校里。我就是為辦這件事而來的,首先一個人把事情辦好,然後再回去接她。難道能把所有的事一下子講清,我說得不對嗎?但這以後再說吧。現在讓心情平靜下來,沉默一會兒,集中思想,設法驅逐掉心中的恐懼。此外,我們讓尤拉的親人在走廊里呆的時間太長了。我覺得已經敲過兩次門了。而那邊亂哄哄的。大概殯儀館的人來了。我坐在這兒思考的時候,您把門打開,放他們進來。到時候了,我說得不對嗎?等一下,等一下。棺材底下得放一把小凳子,不然夠不著尤羅奇卡。我跟起腳試過,很費勁。而馬林娜·馬爾克洛夫娜和孩子們需要墊把椅子。此外,這也是禮儀所要求的。『請給我最後的一吻。』嗅,我受不了啦,受木了啦。多痛心啊。我說得不對嗎?」

「我馬上讓大家進來,但要先把這件事辦好。您說了這么多難以理解的話,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看來這些問題一直在折磨您,可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我只希望您明白一點。我願意竭盡全力幫助您解決讓您c心的事。請您記住我的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絕望。希望和行動便是我們在不幸中的義務。沒有行動的絕望是對義務的遺忘和違犯。我現在讓吊喪的人進來。墊凳子的事您說得對。我找一把墊上。」

但安率波娃已經不聽他說話了。她沒聽見葉夫格拉夫·日瓦戈打開房間的門,沒聽見走廊里的人群擁進屋里,沒聽見他同殯儀館的負責人和主要送葬的人如何交涉,也沒聽見人們走動的腳步聲、馬林娜的哭嚎聲、男人的咳嗽聲和女人的啜泣和叫喊戶o

回旋在屋里的單調說話聲使她感到頭暈。她盡量挺住,不讓自己暈倒。她的心決要碎了,頭疼得要命。她垂下頭,陷入推測、回憶和反省中,仿佛墮入深淵、降到自己不幸的最底層。她想道:

「再沒有一個人了。一個死了。另一個自殺了。只有那個應該殺死的人還活著。她曾想把那個人殺死,但沒打中,那是個她所不需要的卑鄙小人,是他把她的一生變成她自己莫名其妙的一連串的罪行。而那個平庸的怪物正在只有集郵者才知道的亞洲的神話般的偏僻小巷逃竄,而她所需要的親近的人卻一個也不在了。

「啊,那是在聖誕節那天,在決定向那個庸俗而可怕的怪物開槍之前,在黑暗中同還是孩子的帕沙在這間屋里談過話,而現在大家正在吊唁的尤拉那時還沒在她的生活中出現呢。」

於是她盡量回憶,想回想起聖誕節那天同帕沙的談話,但除了窗台上的那支蠟燭,還有它周圍玻璃上烤化了的一圈霜花外,什么也回想不起來。

她怎么能想到,躺在桌子上的死者驅車從街上經過時曾看見這個窗孔,注意到窗台上的蠟燭?從他在外面看到這燭光的時候起——「桌上點著蠟燭,點著蠟燭」——便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

她的思想紊亂了。她想道:「不管怎么說,不舉行安魂彌撒太遺憾了!出殯多么庄嚴,多么隆重!大多數死者不配舉行這種儀式!可尤羅奇卡是當之無愧的!他值得舉行任何儀式,他足以證明」下葬時痛哭的阿利路亞那首歌「是完全正確的。

於是她感到心里涌起一股驕傲的松決的感覺,就像她每當想起尤里或者同他一起度過短暫的時光時一樣。他總那樣輕松自然,無牽無掛,現在這種精神也籠罩了她。她不慌不忙地從板凳上站起來。她身上發生了一種無法完全理解的變化。她想借助他的力量,哪怕時間短暫,也要從囚禁中掙脫出來,從痛苦的泥潭中爬到新鮮的空氣中,像先前一樣體驗解脫的幸福。她所夢想的同他告別的幸福正是這種幸福,有機會和權利,毫無阻礙地痛哭一場的幸福。她懷著強烈的感情急忙環顧了一下屋里的人,但充滿淚水的眼睛仿佛被眼科醫生上了刺激眼的眼葯水,什么也看不見,於是人們開始移動,提鼻涕,閃到一旁,走出房間,最後把她一個人留在半俺著門的房間里。而她迅速畫了個十字,走到安放在桌子上的棺材跟前,踏上葉夫格拉夫搬來的凳子,慢慢地向屍體畫了三個大十字,並用嘴唇去吻死者冰冷的前額和兩只手。她不理會變冷的前額仿佛縮小了,手掌仿佛握成拳頭,她做到了不去注意這些變化。她呆住了,好一會兒不說話,不思想,不哭泣,用整個身體,用頭、胸、靈魂和像靈魂一樣巨大的雙手匍匐在棺材中,匍匐在鮮花和屍體上。

壓下去的哭聲使她渾身顫抖。她盡量憋住眼淚,但突然控制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流到腮上,灑在衣服和手上,灑在她緊貼著的棺材上。

她什么也不說,不想。一連串的思想、共同熟悉的人和事,不由自主地在她胸中翻騰,從她身旁掠過,仿佛天上的浮雲或往昔他們的夜間談話。這些都曾經出現過,並帶給他們幸福和解脫。一種自發的、相互喚起的熱烈的知識。本能的,直接的知識。

她心中曾充滿這種知識,而現在則是關於死亡的模糊的知識,對死亡的心理准備,面對著死亡而毫不驚慌失措。仿佛她在世上已經活了二十次,失掉尤里·日瓦戈不知多少次了,在這一點上心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她在棺材旁邊所感受的和所做的都恰到好處,極為合適。

嗅,多么美妙的愛情,自由的、從未有過的、同任何東西都不相似的愛情!他們像別人低聲歌唱那樣思想。

他們彼此相愛並非出於必然,也不像通常虛假地描寫的那樣,「被清欲所灼傷」。他們彼此相愛是因為周圍的一切都渴望他們相愛:腳下的大地,頭上的青天,雲彩和樹木。他們的愛情比起他們本身來也許更讓周圍的一切中意:街上的陌生人,休想地上的曠野,他們居住並相會的房屋。

啊,這就是使他們親近並結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即便在他們最壯麗、最忘我的幸福時刻,最崇高又最扣人心弦的一切也從未背棄他們:享受共同塑造的世界,他們自身屬於整幅圖畫的感覺,屬於全部景象的美,屬於整個宇宙的感覺。

他們呼吸的只是這種共同性。因此,把人看得高於自然界、對人的時髦的嬌慣和崇拜從未吸引過他們。變為政策的虛假的社會性原理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可憐的家鄉土產而已,因此他們無法理解。

她現在開始不拘禮節地用生動的日常話向他告別。這些話打破現實的框子,沒有意義,就像合唱和悲劇獨白一樣,就像詩的語言、音樂和其他空d的話一樣,沒有意義,只表達出一種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為她勉強說出的沒有意義的話語辯解的是她的眼淚。她的那些普通的沉痛的話淹沒在淚水中,在淚水中浮游。

仿佛正是這些被眼淚浸濕的話同她溫柔而飛快的低語融合在一起,就像輕風伴著被暖雨吹打得光滑潮濕的樹葉發出一片沙沙聲。

「我們又在一起了,尤羅奇卡。上帝再次讓我們重逢。你想想,多么可怕呀!嗅,我受不了!上帝啊!我放聲痛哭!你想想啊!這又是我們的風格,我們的方式了。你的離開,我的結束。又有某種巨大的、無法取代的東西。生命的謎,死亡的謎,天才的勉力,質朴的魅力,這大概只有我們倆才懂。而像重新剪裁地球那樣卑微的世界爭吵,對不起,算了吧,同我們毫不相干。

「永別了,我親愛的知心人;永別了,我的驕傲;永別了,我的湍急的小河;我多么愛你那日夜不息的拍濺聲,我多么想投入你那寒冷的波浪中。

「還記得我那時在那里,在雪地上同你告別的情景嗎?你騙得我好苦啊!沒有你我會走嗎?嗅,我知道,我知道你是昧心這樣干的,為了我假想的幸福。但那時一切便都完了。上帝啊,我嘗盡了苦難,受盡了折磨!可你還什么都不知道呢。嗅,我干了什么,尤拉,我干了什么!我罪孽深重,你一點都不知道。但並不是我的過錯。我那時在醫院里躺了三個月,其中一個月昏迷不醒。從那時起我過的是什么日子啊,尤拉。悔恨和痛苦使我的靈魂沒有一天安寧。可我還沒告訴你最重要的事。但我不能說出這件事來,沒有這種力量。每當我想到生命當中的這個地方,都要嚇得頭發直豎。你知道,我都不敢保證我的神經完全正常。可你知道,我不像很多人那樣喝酒,我沒走上那條路,因為女人一酗酒便完蛋了,這是不可思議的,我說得木對嗎?」

她還說了些別的,接著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她突然驚訝地抬起了頭,向四外打量了一下。屋里早有人了,擔憂,走動。她從凳子上下來,搖搖晃晃地離開棺材,用手掌抹眼睛,仿佛想擠出沒哭干凈的眼淚,把眼淚甩在地板上。

男人們走到棺材跟前,用三塊木板把棺材抬起來。出殯開始了。

拉里莎·費奧多羅夫娜在卡梅爾格爾斯基街上的房子里住了幾天。她同葉夫格拉夫·安德烈耶維奇談過的整理文稿的事,在她的參與下,已經開始,但沒整理完。她曾經請求同葉夫格拉夫·安德烈耶維奇談一件事,這件事談過了。他從她那兒知道了一件重要的事。

一天,拉里莎·費奧多羅夫娜從家里出去沒再回來。看來那幾天她在街上被捕了。她已被人遺忘,成為後來下落不明的人的名單上的一個無姓名的號碼,死在北方數不清的普通集中營或女子集中營中的某一個里,或者不知去向。

尾聲

一九四三年夏天,紅軍突破庫爾斯克包圍圈並解放奧廖爾後,不久前晉升為少尉的戈爾東和杜多羅夫少校分頭回到他們所屬的同一部隊。一個從莫斯科出差回來,另一個在那兒度完三天假歸隊。

他們在歸途中不期而遇,一同在切爾尼小鎮過夜。這座小鎮像「沙漠地帶」的大多數居民居住的城鎮一樣,盡管慘遭破壞,但尚未完全毀滅;敵人撤退時曾打算把它們從地球上抹掉。

在城內一塊塊燒焦的殘磚碎瓦中,他們找到一個完好無損的干草棚,兩人便在那里過夜。

他們睡不著覺,整整談了一夜。凌晨三點,社多羅夫剛剛打腦兒,便被戈爾東吵醒。他笨手笨腳地鑽進柔軟的干草里翻騰,像在水里撲騰一樣,把幾件衣服打成一捆,又笨手笨腳地從干草堆頂上爬下來,來到門口。

「你穿好衣服上哪兒?還早著呢。」

「我上河邊去一趟。想洗幾件衣服。」

「你真瘋了。晚上到達部隊後,洗衣員塔尼妞會替你洗的。你著什么急呀。」

「我不想拖了。汗都浸透了,穿得太臟了。上午太陽毒,涮一涮,把水擰干,在太陽底下一曬就干。洗個澡,換上干凈衣裳。」

「可總不大雅觀吧。你好歹是軍官,我說得對吧?」

「天還早,周圍的人都在睡覺。我找個樹叢躲在後面。誰也看不見。你別說話了,睡吧,要不然困勁就過去了。」

「不說話我也睡不著了。我跟你一塊去。」

他們經過~堆堆石頭廢墟向小河走去。白石頭已經被初升的太陽曬熱了。在先前的街道當中,人們躺在地上睡覺、打鼾,被太陽曬得滿臉通紅,渾身流汗。他們大多數是當地沒地方住的老人、婦女和孩子,還有追趕自己部隊的掉隊的紅軍戰士。戈爾東和杜多羅夫小心地看著腳下,從睡覺的人當中穿過,生怕踩著他們。

「說話聲音低點,別把城里人吵醒,不然我就洗不成衣服了。」

他們低聲地繼續夜晚的談話。

「這是條什么河?」

「我不知道。沒打聽過。大概是祖沙河。」

「這不是祖沙河。而是另一條什么河。」

「可一切都發生在祖沙河上。我說的是赫里斯京娜犧牲的事。」

「不錯,但是在河的另外的地方。靠下游。聽說教堂已經把她奉為聖女。」

「那里有座叫『馬廄』的石建築物。確實是國營農場的養馬場,現在這個普通名詞成為歷史名詞了。舊式建築,牆很厚。德國人又加固了,使它成為無法攻陷的堡壘。從那兒很容易s擊整個地區,阻止住我們的進攻。非拿下馬廄不可。赫里斯京娜憑著勇敢和機智,神出鬼沒地潛入德國人的防線,把馬廄炸掉,但被敵人活捉後絞死了。」

「為什么叫赫里斯京娜·奧爾列佐娃,而不姓杜多羅娃呢?」

「我們還沒結婚。一九四一年夏天我們互相發誓,戰爭不結束決不結婚。這之後我便隨部隊到處轉戰。我們那個部隊不停地調來調去。在調動過程中我同她失去了聯系。此後我再沒見過她。關於她的英雄事跡和犧牲情形,我同大家知道得一樣多,都是從報紙、從團隊命令里看到的。聽說這兒要為她建立一座紀念碑。還聽說日瓦戈將軍,死去的尤拉的弟弟,正在這一帶視察,搜集她的材料。」

「對不起,我不該跟你提起她。這對你太沉重了。」

「並不像你想的那樣。可我們一談起來就沒完。我不想妨礙你洗衣服。脫衣服下水吧,干你自己的事。我躺在岸上嚼草葉,我想能打個腦兒。」

過了幾分鍾他們又談起來。

「你在哪兒學會洗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