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部分(1 / 2)

希特勒傳 未知 6270 字 2021-02-13

在種族上還是在傳統上,我們兩個民族都相同。即使我的將領不明白這一道理,這歷來是,現在仍然是我的目標。」

有能耐的外國觀察家相信這一理論。例如,弗朗斯瓦·本塞就認為,希特勒從不願與英國開戰——只想讓他們中立。

他曾證明過這點:不久前,他用專列經蘇黎世將尤妮提送回英國。他對恩格爾說過,他為她的命運深表遺憾。「就在我首次能真正使用她時,她卻失去了勇氣。」

她要回去的地方是敵對的英國。在希特勒入侵比利時後3天,她姐夫奧斯瓦爾德·莫斯雷爵士以及英國法西斯同盟的其他領袖,便被監禁——沒有審判——目的是不讓他進行和平宣傳。在此之前,莫斯雷就曾忠告其黑衣黨徒務必忠於祖國,他的態度是:「為阻止戰爭,為使英德兩國仍親如朋友,我願戰斗到最後一息。然而,一旦戰爭爆發,我便為我的祖國而戰。」

不久,仍在哺育只有11個星期的兒子的狄阿娜·莫斯雷夫人,也跟著丈夫入獄——入獄令是她的親戚首相下的。當局准許她將嬰兒帶進好萊威監獄,卻不准她的19個月的兒子一同進來。按規矩,一個母親只能帶一個嬰兒,而她決定兩個都不帶,省得讓他們手足分離。幸好她的牢房內(地板泡在水中)沒有床,只有一張席子。3年後,莫斯雷染重病,夫婦二人於是獲釋。眾人嘩然,肖伯納卻對此加以取笑。「我覺得,這次的莫斯雷恐懼是可恥的」他對一女記者說。「一個人便能把他們嚇得魂飛魄散,這些都是什么人?即使莫斯雷龍體欠安,現在也是該釋放他的時候了,而且還要向他賠不是,因為竟讓他把我們嚇得連忙向《人與保護法案》求救……我們仍不敢讓莫斯雷為自己辯護,還造出如此荒唐可笑的情況來,說是說,在英國任何一家書店里都能買到希特勒的《我的奮斗》而莫斯雷的作品卻連十行都買不到。這件事被弄得荒唐到無法用語言表達。晚安!」

尤妮提回家後,子彈仍留在頭中。她既憂愁又苦惱,無法自己進食。8年後,由於子彈的移動,她死於非命。

(8)在敦刻爾克陷落的前夕,希特勒離開了「岩巢」在離開前,他指示要將「岩巢」完整保存,作為「全國的紀念碑」「岩巢」里的每間房子都得按原樣保存,每個名牌都得留在地板上。元首司令部被遷至比利時的一個小村內。這個小村名叫布魯里德貝希,靠近法國邊境。當希特勒抵達那里時,村子已空無一人,村民已全部撤走。村里已建了個花園,還用沙子鋪了幾條路,但元首的地下碉堡里的水泥地仍是濕漉漉的。他給這個和平的景象取了個好戰的名字「狼谷」——是根據他早年在黨內活動時的綽號取的。

至此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不但讓比利時投降,且拒絕流亡。「我決定留下」他對首相說。「盟國的事業已失敗了。」

這看來確鑿無疑了:6月5r,德軍以143個師的兵力轉而進攻法軍的殘部65個師。守衛者的坦克為數甚少,且幾乎沒有空軍掩護,而德軍又在沿著長達400英里的戰線向前推進。在巴黎,絕望的雷諾向羅斯福呼吁,讓他派「足以遮天蔽r的機群來」——之後,他便卷鋪蓋走了。

對希特勒這邊而言,這正是參戰的良辰吉r,墨索里尼表示願意參戰,但他的盟友卻勸他等一等,待德國空軍將法國空軍消滅後再說。意大利總理無奈,只好耐住x子,等到6月10r。他的解釋信充滿了高度信心,卻惹得希特勒諷刺挖苦。「過去,我常常不明白他何以如此幼稚」元首對其將領說。「這封信證明,在政治問題上我將來必須對意大利人多加小心。很明顯,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羅馬大街上散步一般。」

意大利人會感到吃驚。」

開始時,他們膽小如鼠,不敢參戰;現在呢,他們卻迫不及待,想分享戰利品來了。」

拂曉,意大利以32個師的兵力進攻法國南部。法國守軍只有6個師。但意軍作戰不力,前進的速度只能以英尺計。至此,法國北部戰線的兩端均已崩潰。德軍於14r上午開始進入巴黎。德軍b集團軍司令馮·包克將軍,乘坐聯絡飛機來到巴黎的凱旋門,剛好趕上接受首批尖兵的敬禮。在現代戰爭史上,戰役的指揮官趕在部隊前頭,先行抵達目的地的情形不多,包克便是其中之一。德軍進入巴黎,說是戰斗不如說是游行。包克竟有空去拜謁拿破侖墓。在里茨吃完午飯後,他還去商店買了點東西。

在「狼谷」戈林正在勸說希特勒對英國轟炸德國居民區進行報復。他們在村子的廣場談話時,瓦爾利蒙上校偶然聽到戈林宣布,他無法再容忍英國人的這些暴行,要「用十顆炸彈回敬英國的一顆。」

然而,希特勒卻紋絲不動。據瓦爾利蒙回憶,他當時說,「很可能,敦刻爾克一役將英國政府嚇破了膽,使它暫時昏了頭腦。英國轟炸平民的另一個原因是,英國轟炸機的瞄准器不准,又由未受過訓練的機組駕駛。不管屬何種情況,我認為應先等待,然後再采取反措施。」

元首此時的心情是想進行談判。他利用巴黎的陷落帶來的興奮情緒,通過與赫斯特報紙的記者卡爾·馮·維岡會見,向西方發表聲明。他宣稱,只要巴黎敞開,他原並無心攻打」美麗的法國首都」接著,他便強烈地否認說,他無意消滅大英帝國,也無此目標。他對美國的要求不外乎是局部的「門羅主義」美洲歸美洲人,歐洲歸歐洲人。

正當德國軍隊繼續長驅直入時,南方的意大利軍隊擬乎在原地踏步。墨索里尼有幸的是,法國北部戰事的發展。排除了在南方采取任何行動的必要x。至16r晚,德軍幾乎可以隨意越過法軍松散的防線。次r上午快到中午時,希特勒正與其軍事顧問們在「狼谷」商討戰局,忽然有消息說,法國希望停戰。聽到這個消息,希特勒顧不上尊嚴不尊嚴,一拍大腿,高興得把腿一收,支起了膝部。西方的紀錄片將這一短鏡頭變成了長鏡頭。據羅倫士·斯達林斯說,這部紀錄片是由當時在加拿大陸軍搞宣傳工作的制片人約翰·格里埃森剪接的。他利用把膠片「繞圈」的辦法,把希特勒的姿勢變成一系列可笑的「趾尖旋轉」希特勒的官方攝影師瓦爾特·弗朗茨將這一情景拍進了鏡頭。他堅持說,他只拍了8格,並把這些膠片j給了元首。「他欣喜若狂」施洛德小姐回憶道。人們張口結舌,凱特爾卻乘機拍馬。「我的元首」他笨拙地說,「您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指揮官!」

法國的投降使英國受到沉重打擊。即使如此,丘吉爾仍在侃侃談論英國之「最好的時刻」使英國人的勇氣得到恢復。

從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中又傳來另一個抗戰的聲音——專門對法國廣播。「法國抗戰的火焰是不會熄滅的」戴高樂將軍在第二廣播室廣播說,「永遠不會熄滅!」

法國,他說,只是在一次戰斗中失利。「她並未輸掉戰爭。」

人們並未注意到,那天是6月18r,是滑鐵盧戰役125周年紀念r,而那次戰役的較量最終是由勃呂查的德軍決定勝負的。

中午,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在元首室會晤。這正是希特勒1938年贏得慕尼黑會議歷史x勝利的地方。這一次,意大利獨裁者明顯地屈服了。他的宣戰,在軍事上是個欺騙,在政治上是個賭博。希特勒不靠他人幫助,單槍匹馬出征,取得了勝利;不用說,今天該是他說了算。墨索里尼和齊亞諾兩人,發現元首居然寬宏大量尋求和平,都大吃一驚。希特勒「對消滅大英帝國是否可取的問題,作了許多保留。他認為,即使在今天,這對保持世界均勢仍是個重要因素。」

接著,希特勒堅定不移地支持里賓特洛甫以寬大的條款與法國議和的建議,盡管墨索里尼一再反對。「現在,希特勒是個贏了大錢的賭徒。他起身離桌不想再冒險了」齊亞諾在r記中寫道。「今天,他話中帶有保留,還有機敏。在取得這樣一個大勝利後,這真令人吃驚。人們不能指責我對他過於溫柔,不過呢,今天我確實佩服他。」

這兩個獨裁者,還費時在明信片上簽名。作為此次會晤的留念。在一張明信片上,墨索里尼以剛勁的筆觸寫道:「英雄造時勢!」

下邊,是希特勒秀氣的題詞:「時勢造英雄!」

墨索里尼回羅馬時精神沮喪。「實際上」齊亞諾當晚寫道,「總理怕的是,隨著和平的時刻r近,他生平無法實現的夢想,即在戰場上顯神威,也漸漸消逝了。」

3天後,即夏季的第一天,希特勒乘車前往貢比涅附近的林子,即凱撒的代表曾在那里投降的那個林子。這是個報仇雪恨的行為,也是個有歷史意義的選擇。鐵路上等待著的是那輛凱撒的代表投降時使用過的著名的木制餐車。人們將它從博物館里吊起,通過倒塌的牆壁,放在原處。下午3時15分,元首的車隊抵達了。希特勒面孔嚴肅,舉動庄重,邁著輕快的步伐,朝餐車走去。他在一塊花崗石前停住了腳步,那上面寫道:1918年11月11r,r耳曼帝國被它試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摧毀,其罪惡之驕傲在此地屈服。

威廉·夏伊勒用雙筒望遠鏡注視著希特勒的表情。「在他生平的許多重大的時刻,我都看到過那張面孔。但在今天,它冒著鄙視、慷慨、仇恨、復仇和凱旋的烈火。」

林格回憶說,當時,希特勒口中念念有詞,聽來像是「我們必將把能引起人們回憶起1918年那個恥辱的r子的一切東西全部毀滅。」

在那輛破舊的餐車里,早已擺好了一張長台,兩邊各放了五六張椅子,供雙方代表團就座。施密特站在上首,以便聽到雙方的談話。元首在他的譯員身旁就座後,戈林、雷德爾、勃勞希契、里賓特洛甫和赫斯分別就座。幾分鍾後,查理·亨茨格將軍帶領法國代表團進來了。法國代表團由一名海軍上將、一名空軍將軍、一名前大使組成。他們的臉上還掛著聽到談判將在何處舉行時出現的驚愕的表情。

希特勒和他的同僚們起立。一句話也未說。雙方相對鞠躬後使各自坐下。首先由凱特爾宣讀希特勒起草的停戰協定的前言。凱特爾說著元首的話時,施密特想,法國人和德國人就像蠟人一樣,面無表情,互相對視。凱特爾說:德國無意用和平的條件去毀謗一個如此英勇的敵人。「德國所提要求之目的是要阻止敵對行動之重新發生,是要使德國得以繼續進行不得不與英國人打的戰爭,並且為新的和平創造條件,使通過戰爭強加在r耳曼帝國頭上的不公正情形得到糾正。」

從當時情形看,希特勒似乎是在對英國而不是對法國講話,並向英國人提出和平——如果他們高興的話。在條文中這點變得越來越明顯。條文甚至規定,德國放棄對英國的海上霸權進行挑戰的企圖。他庄嚴宣布,他不會將法國海軍艦只拿來供自己在戰爭中使用,也不使用法國的海軍裝備(跨過英吉利海峽)希特勒在作這一承諾時,德國海軍是不同意的,因為在挪威與法國海軍的一役中,德國海軍損失慘重,他們擬用法國海軍裝備進行彌補;希特勒直截了當地拒絕了這一建議,究其原因乃系出自恐懼和希望。他恐懼的是,他若把法國艦隊抓來,英國可能會橫下心來打仗,因為這意味著對英國海上霸權的挑戰。他希望的是,他的「綏靖」能導致和平,兩國同時又達成君子協定式的默契:大英帝國繼續統治海洋,r耳曼帝國則移向東方,謀取生存空間。

施密特讀完法文本後,希特勒立刻起身。其他人跟著也起身。大家客氣地行完鞠躬禮後,元首帶著大部分人馬離開了會場,留下來的只有凱特爾和施密特。接著,約德爾和另外幾個德國將領便進來了。法國代表審閱了停戰條款後,他們堅持要將此文本j給設在波爾多的法國政府。「絕對不行!」

凱特爾說。「你們必須立即簽字。」

然而,法國代表團卻頑強地要求德方給法國以1918年法國給德國代表團的同等禮遇。幾分鍾後,亨茨格便與法軍總司令魏剛將軍j談上了。「我是在車廂里給你打電話」——他停了停——「從你知道的那個車廂里。」

他報告說,條件很苛刻,但並不可恥。即使如此,亨茨格覺得,這些條件都是「殘酷無情的」比上次戰爭中法國強加給德國的要糟糕得多。

談判拖至黃昏仍無結果。次r(6月20)上午,談判繼續進行,又拖至下午大半晌後。下午6時,凱特爾完全失去了耐心,派施密特前去找法國人,並下了最後通牒:「1小時內若不能取得協議,談判便告破裂,法國代表團將被押回法軍陣地。」

別無選擇了。下午6時50分,在與波爾多多次通話後,亨茨格將軍終於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儀式結束後,凱特爾叫他停留一會兒再走。待無他人在場時,兩位將軍無言地對視著。施密特發現,兩人眼中都有淚水。凱特爾控制著自己的感情,對亨茨格如此尊嚴地代表他的國家的利益表示祝賀。接著,他便伸出一只手。亨茨格握了握它。

德國電台進行了現場廣播,將這些事件送回了德國。當自豪但精神不振的亨茨格一走下餐車時,那邊便傳來了有節奏的錄音喊聲:「我們打,打打打,打英國!」

這肯定令德國人動了心。這是戈培爾玩的花樣。不管什么場合,他都要放音樂。但他這次的做法卻惹惱了元首——在條約中,他一直在設法給人以相反的印象。

回到「狼谷」後,希特勒便著手計劃出游巴黎。他將一個雕塑家和兩個最寵愛的建築師——施佩爾和傑斯勒——召來充當向導。「巴黎歷來令我著迷」他對阿爾諾·布列卡說(布列卡宏偉的古典作品也受斯大林的稱贊)希特勒承認,他長久以來就殷切期望有朝一r能參觀「燈光城」這是個藝術大都市,首先讓藝術家陪他游城的原因就在於此。他確信,他定能在巴黎找到重建德國重要都市的靈感。「我想實地看看那些建築,因為在理論上我對它們熟悉。」

一行人——包括凱特爾,鮑曼和幾名副官——來到布魯里德貝希村外的打谷場上時,天已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他們爬進飛機——由波爾駕駛。待他們抵達勒布格時,太y已經升起來了。6月23r是明亮而炎熱的一天。希特勒爬進車隊里為首的一輛敞篷車,與通常一樣,坐在司機身旁。其余的人坐在他身後。當他們朝第一個停留地大劇院進發時,街上渺無行人,只偶爾有個把憲兵。這憲兵有如履行公事,朝車隊瀟灑地敬禮。布列卡是在巴黎度過其最美妙的年華的,看到城市如此死氣沉沉,他不禁吃了一驚。

當希特勒沉醉於大劇院之建築奇跡中時,他的表情也慢慢松弛下來了。早年在維也納,他就對這座大劇院羨慕不已。

對它,他就像對總理府一樣熟悉,看到這一切,他眼中放s出興奮的光芒。「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劇院!」

他失聲對隨行人員喊道。他察看了包廂,發現少了一個房間。一直陪他們參觀的白發老仆人,既生硬又自豪地告訴他們,這間房子多年前就沒有了。「喂,你們瞧,我多熟悉這里的路!」

希特勒帶著小學生的自豪說。

在埃菲爾鐵塔停留片刻後,他們便前去瞻仰拿破侖墓。希特勒先生以帽捂心,鞠躬行禮,呆呆地望著那圓形的墓x。他深深地動了心。末了,他轉身對傑斯勒平靜地說:「我的墓由你建造」(後來,他向傑斯勒作了詳盡的指示。他的墓必須異常簡單,須建在慕尼黑。」

我真正的出生地是在這里」他說。「我在這里開始搞運動。我的心在這里。」

說完,他便陷入了沉思。他指示鮑曼,把拿破侖的兒子的遺骨從維也納遷至他父親的身旁。

長達3小時的觀光以參觀蒙馬特爾高地——這是學畫的人們的聖地——而告終。或許,它令他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沉思一陣後,他轉身對傑斯勒、布列卡和施佩爾說:「你們的工作現在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