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部分(1 / 2)

功能 和功能!騎兵。」

太史慈心道:「這個張郃果然不錯,還識大體的。

趙雲抱拳沉聲道:「主上,右北平已有張郃去料理,那么請主上給趙雲一支騎兵,趙雲願意趕到漁陽城外阻擊鮮卑騎兵,以解北面之圍!」太史慈點了點頭,沉聲道:「子龍,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做。」然後又召喚進來一名親兵,對那親兵道:「你現在馬上到魯肅那里去,要他馬上把范陽城拿下,最好是能兵不血刃的勸降,我現在需要全力對付北面之敵,我不希望背後又有人給我搗亂。對了,你把公孫瓚在臨死時的遺言告訴魯肅,魯肅應該知道如何勸降對方。」

那名親兵點頭應聲而出。太史慈又叫進另外一名親兵,對這親兵道:「你現在就趕往冀州,叫是儀給我調動廖化手下的那五萬甄氏家族的族兵,要廖化和杜遠馬上帶領這五萬人到這里來!再要是儀派人去通知臧霸,公孫瓚已經被擊敗,在幽州喪命,要他可以放心的利用袁建,與袁紹全面開戰。我不希望對袁紹的戰爭拖到明年,我想在新年的時候得到他得勝而歸的消息。還有,他那收編的十多萬黃巾軍在豫州留之無益,要他把那十萬黃巾軍都給我調到幽州來!快去吧。」那親兵才要走,卻又被太史慈叫住,太史慈想了想,又道:「黃巾軍紀律極差。穿州過縣我怕他們擾民在激怒了當地的官員和百姓。那就不好了。這樣,你再找一個人到青州去,要王豹將軍調一萬新訓練出來的青州兵,到兗州邊界先去接應一下那些黃巾軍,讓這一萬青州軍也到幽州來,可以沿途監督這些黃巾軍。」

待那名親兵退下後,太史慈轉過頭來看向張郃派來的特種精英。肅容道:「你回去後就對張郃說,右北平就交給他了,不久之後,我會另外派援軍的。」趙雲聞言一愕,卻沒有說話。

那名特種精英退了出去,快馬加鞭而回。趙雲卻對太史慈道:「主上。我軍在幽州的軍隊不算魯肅先生的攻城部隊之外,只有一萬五千人,除掉駐守涿郡的兵力之外,張郃那里有五千人,我再領軍到漁陽,哪里還有什么援軍了?難道要啟用剛投降的公孫瓚地俘虜?不行,他們是新敗之軍。軍心士氣正處於低落時期,軍隊不可已投放到戰斗中,甄氏家族地五萬大軍沒有十天半月是到不了地。即便魯肅先生在解決掉范陽城的事情,帶領軍隊趕到這里,作用也不大吧?畢竟魯肅軍隊的攻城部隊在野戰方面僅能自保而已,要沖鋒,絕對非其所長。還望主上三思。」大史慈心中暗贊:這個趙雲越發地沉著總冷靜,剛才在計算兩軍得失的時候頭頭是道,看來真的能夠獨當一面,在公孫瓚身死的時候能有這種表現,真的是難能可貴。

太史慈邊想邊微笑道:「子龍的思路越發地嚴密了,看來幽州交給子龍打理,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子龍似乎算漏了一個人。」趙雲聞言一愕,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紕漏。太史慈神秘一笑;才要說話;卻見一名新兵走進屋來;稟報道:主上;劉和手於謀士閻柔和田疇拜訪主上;正在門外守候。

太史慈哈哈一笑;對趙雲道:我們的援兵這不就來了?

趙雲沉默了一會兒;才佩服道:主上神機妙算;越雲佩服!這才知道太史慈旱已經料到兩人會來歸降。

太史慈命人請兩人進屋。卻聽太史慈悠然道:「若是他們快馬加鞭而來,只怕還不知道公孫瓚已死的事情吧!」

只一會兒工夫,田疇和閻柔兩人便聯袂匆匆進屋。

四人坐下後,太史慈也不客氣,微笑著對兩人道:「我太史慈在這里已經恭候兩位先生多時了。」兩人微一錯愕,馬上知道太史慈已經猜出了兩人到此而來的意圖,閻柔看向太史慈,有點不好意思說道:「太史將軍,上一次在軍營中我們多有冒犯……」

太史慈一擺手道:「閻柔先生說地哪里話來,當時大家是各為其主,站在不同的陣營,道不同不相為謀,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現在事情緊迫,就算是有天大的問題,我們也應該捐棄前嫌,合舟共濟,抵御外敵。」田疇接口說道:「上一次太史慈將軍和我們說的那番話,參我們震撼極大,多年以來,我漢人在北疆的生活極為悲慘,一直就是鮮卑人眼中的魚r,任憑他的喜好宰割,幸有劉虞大人,幽州才太平了幾年,但我們也知道劉虞大人對待少數民族地政策並非是長久之計,那些鮮卑人對劉虞大人表面謙恭,其實一直是野心不死,只是想不到一直擔心的事情會來的這么快。」閻柔有點沉痛道:「最讓我們傷心的事情是,劉和公子對草與民族的曖昧態度,完全就是一味的屈服,根本就不是當刺史的材料,我和田疇兄兩人到此,就是為了看看能不能幫上太史將軍的忙,為我幽州的百姓和大漢做點事情,太史將軍不會因為我二人勢單力孤而嫌棄我們兩個人吧。」

太史慈聽出了兩人說話中的意味,看來兩個人對劉和很不滿意。劉和在朝廷呆地時間太長了。對於邊疆的人如何看待

民族根本就不甚了了。現在在劉和的心中只有兩件事。一是為自己的父親報仇;二是要當上幽州的刺史;為了這兩件事;劉和可以選擇完全向鮮卑人屈服;甚至出賣幽州的利益。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田疇和閻柔才會跑到這里來。由此便可以想見;一直以來。田疇和閻柔都在尋找解決北疆問題的方法;而自己這股強勁的勢力出現;給在黑暗中苦苦徘徊地兩人帶來了一絲希望。他們之所以去投奔劉和,是因為劉和畢竟是劉虞的兒子,在幽州有崇高的聲望,在滅掉公孫瓚之後,可以借助劉和的名望達成自己對抗草原民族的夢想。直到他們碰見了太史慈。

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為太史慈僅僅是為了到幽州來救自己的母親又或者是爭奪幽州的歸屬,但是事實證明,太史慈此來的根本目的就是驅逐草原民族的。和太史慈一比,劉和根本微不足道。尤其是劉和在領軍向北撤回代縣時,對鮮卑人那種哀求的態度更令兩人深深的失望。

和鮮於輔那些人不同,田壽和閿柔並不是劉蚨的正規屬下。所以不會有那么多的束縛,一旦決定下來要投奔太史慈,馬上行動,沒有絲毫的猶豫。太史慈看向兩人,肅容道:「我在青州的時候就已經聽說兩位先生的大名,更知道想要我大漢幽州太平,就需要借助兩位先生的力量。」

兩人沒有想到太史慈會這么看重自己。一時間有點說不出話來,半晌,才拜倒在地,齊聲叫了一聲:「主上!」

太史慈上前去,攙扶起兩人,誠懇道:「凡是有急有緩,對付鮮卑人無休止的s擾,我們要有長久的打算,但是現在眼前面臨著鮮卑人地大軍進攻,我們不可等閑視之。」田疇和閻柔一路北來早已經注意到了鮮卑人的異樣,只是不知道具體情況,一問之下,經過趙雲一介紹,兩人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田疇才智過人,馬上明白此時太史慈需要自己做什么,肅容道:「主上,右北平是我的父老之邦,保衛右北平是我田疇義不容辭的責任,請上我田疇前往!」

太史慈笑道:「田疇,你要知道,我這里並無兵馬給你。」田疇搖頭道:「主上不必擔心,我田疇在右北平還算有點聲望,而且現在手下就有五千死士,再加上主上派去的張郃將軍的五千大軍,要幫助右北平的公孫贊軍守住右北平並非是一件難事。」

太史慈點了點頭,轉過頭來對閻柔道:「閻柔先生,我希望你和趙雲道漁陽去,那里的情況更加危險,趙雲雖然是不世出的勇將,來敵兵勢強大,我不希望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所以我希望在趙雲大勝之後,先生發揮自己的交際才能,令鮮卑人暫時退卻。」閻柔堅定的點了點頭道:「主上請放心,我定不辱使命!」

太史慈沉吟了一會兒,又道:「閻柔你最好掌握時機,在右北平取得勝利的同時和鮮卑人談判,效果最好。」

閻柔爽快道:「樹下曉得了。」

田疇卻在擔心另外一件事,對太史慈道;主上,我有點擔心劉和公子,不管怎么說,他也是劉虞大人的兒子。。。。。。」太史慈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放心吧,我青州永遠會為劉和公子敞開大門的,他隨時都可以投奔於我,我定會保護他的周全。」

頓了一頓,又忍不住道:「只怕劉和公子看不上我太史慈,更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來,那我太史慈就愛莫能助了。」

田疇和閻柔對望了一眼,知道太史慈的意思,若是劉和一意孤行,非要和鮮卑人合作的話,那將會成為千古罪人。太史慈看著兩人的表情,嘆了口氣道:「我真的希望劉和公子明白自己的處境,不管怎么說,公孫瓚已經死了,劉和公子的父仇已報,再沒有理由聯合草原民族了吧?」

兩人還是才聽說公孫瓚已死的消息,馬上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既然劉和的父仇已經被太史慈報了,那么劉和要是再去和鮮卑人合作,那就是完全出於自己的野心了。太史慈若是出兵攻打他,那就真的名正言順了。看來這個消息一定要快一點通知劉和,免得他一失足成千古恨。

太史慈看著兩人的表情知道兩人在想什么,笑道:「不過現在看來劉和公子還是安全的,鮮卑人大入塞已經是兩天前的事情,而你們所在的代縣至少在你們離開的時候還是相安無事,看樣子鮮卑人也知道劉和公子是不會和他們過不去的,所以根本不會去搭理劉和公子。」

兩人是關心則亂,現在聽太史慈說得有理,自然也就放下心來。

太史慈心中高興,有兩人在,再加上魯肅和趙雲,何愁幽州不平?

第二部天下第十二卷第九章外患(下)

太史慈整合趙雲等三人說著話,卻聽見一個砰的把門踹開。

閻柔和田疇先是一驚:誰有這么大的膽子,在太史慈面前這么放肆?

太史慈心中苦笑,在青州,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人當然只有咱們的杜遠將軍的夫人、李仙兒李夫人了。

趙雲也在苦笑,若是換了其他人,即使和太史慈關系再近,也沒有膽量做出這種事情來。不過李仙兒不同,因為她在青州軍中根本沒有任何的官職,就是太史慈那她也沒辦法。

在閹柔和田壽的目瞪口呆中,李仙兒來到太史慈前面,手里拿者一封信,興沖沖道,子義哥哥,我剛才在門口戳到拉從長安那面傳來的情報,長安城那面~~~

太史慈馬上知道長安城的事情又有新的進展,立時戳住道,我知道拉李仙兒這時才看到屋子里面還有兩個陌生人,知道有些話不方便說,立時住嘴,同時覺得有點尷尬。

太史慈微笑道:「仙兒早過些日子,杜遠就會到幽州來,你和他有好多日子不見了吧?……」

李仙兒一聲歡呼,大叫一聲:「子義哥哥最好了!」放下信,便旋風般地跑了出去,留下一群人目瞪口呆,大眼瞪小眼。

太史慈對於李仙兒的人來瘋早已經是見怪不怪,連忙向趙雲打了個眼色,後者會意,連忙站起來出去了。

青州軍對於情報的處理一項十分嚴謹,這情報是自己拍到長安的特種精英送來的,按照道理應該直接送到自己的手里,那特種精英是絕對不會交給別人的。現在卻到了李仙兒的手里,那更不用說,脾氣很寵的李仙兒一定是動手了,否則這封信是絕對不會到她的手里的。特種精英各個寧死不屈。看樣子是被李仙兒打昏了。

趙雲出去當然是為了安慰那受傷的特種精英地受傷的心靈。

太史慈這才轉過頭來,沒有去看信,對田疇微笑道:「兩位見笑了。」然後開始向兩人解釋李仙兒的身份,以免造成兩人吳以為青州軍紀不嚴的錯覺。兩人這才明白李仙兒的身分。不過兩人的臉上還存有著奇怪的表情,那當然是李仙兒說的那半截話。

不過兩人卻沒有向太史慈詢問,畢竟兩人是才加入到青州軍中的,有很多的事情兩人不方便。見到太史慈沒有去看信。還以為太史慈大概知道信中的內容了呢。太史慈一眼便看出兩人心中的疑問。沉吟半晌,決定把長安那面的事情告訴兩人,畢竟這兩人日後是自己的重臣,若是現在隱瞞著兩人的話,只怕這兩人心中會不痛快,據他所知這兩人都是胸懷坦盪決絕的人,最不喜歡的就是藏頭露尾地事情。

於是太史慈便把長安城的事情簡略得做了個介紹,不過並沒有說漢獻帝的事情,畢竟這事情現在還是機密。而且他還沒摸清兩個人對漢獻帝的態度。至於張綉是自己人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只是說在長安有一股自己安c的勢力在平衡長安地局勢。兩人這才知道了一些內幕,心中更感激太史慈對兩人的信任。

田疇心念電轉,對太史慈皺眉道:「主上,如此說來。您不會在幽州停留太長的時間了?」

閻柔也接口道:「主上,既然長安那面有主上的人,您還要親自去,莫非~~~是聖上已近有下落了?」

太史慈聞言一楞,沒有想到兩人會想到這上面去。不過也對,在外人看來,長安方面最大的事情就是找到皇帝了。一直以來,都有謠言盛傳皇帝就在長安附近。卻不知道這是青州軍造的煙霧罷了。根本沒有人知道皇帝已經在太史慈的手中。

長安的情況至少在外界看來是錯綜復雜,不像知道整件事情內幕人那么可以清晰明了的把握天下局勢的走向。

現在的長安之爭已經由爭奪控制皇帝的權力,變成了爭奪控制朝廷的權力。皇帝已經消失,人們發現沒有皇帝天下似乎還是原來的樣子,打仗的還在打仗,並沒有多么的天下大亂--或許已經大亂慣了。

反正沒有皇帝也沒有什么不妥當。

但是這並非是在說皇帝已經對天下時局完全沒有影響力了,一旦皇帝出現的話,長安城的三股勢力的均衡狀態馬上就會被打破。

皇帝落在了誰的手中,誰就可以打壓別人,不會像現在這樣,在長安誰也奈何不了誰。當然,如果皇帝被別人得到效果也是一樣的。

現在太史慈居然要親自趕往長安,在田疇兩人想來,當然是有漢獻帝的下落了。

這也算是錯有錯著,太史慈原本很頭痛自己要向兩人解釋自己去長安的具體原因,既然兩人現在這么想,那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太史慈含含糊糊地答應了一聲。

田疇卻在擔心另外一件事,對太史慈皺眉道:「主上,你去長安何時回來?要知道幽州的事情很麻煩,沒有你主持大局,我怕各方面會協調不好……」太史慈哈哈一笑道:「田疇你放心,幽州的事情我會交給四個人去做。內政和經濟方面有你田疇,而對外策略和外交上則由熟悉草原民族的閻柔先生負責,軍事上,有魯肅為我制定戰略,趙雲全面負責具體的軍事行動,這還不夠嗎?」

田疇看了太史慈一眼,輕聲道:「主上曾今說過要把草原民族徹底地趕出我幽州,還要永遠解決草原民族對我大漢的威脅,不知道是一時的豪情,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太史慈看著田疇道:「我知道田疇你在想什么,放心吧,幽州的事情我可不會兒戲,趙雲手中現在有一萬青州兩萬騎兵,不久之後,還會從青州調來一萬騎兵。在司州的於禁大軍正在攻城,和荊州的軍隊打得不亦樂乎,於禁大軍手下的騎兵當然是用不上的,那一萬騎兵我也會調到幽州來,到時候單單是騎兵,我軍就會有三萬人。」

田疇和閻柔的眼中閃過駭然的精光,他們領教過青州騎兵的厲害。當然知道在草原的戰場上同時擁有三萬青州騎兵意味著什么。

那根本就是無敵!太史慈又道:「公孫瓚身死。但是他的大部分軍隊被我收編,尤其是他的白馬義從和白馬騎兵,雖然和我青州騎兵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卻勝過鮮卑騎兵,最關鍵的是,他們有著豐富的和鮮卑人地作戰經驗,這一點最難地。而且公孫瓚在死的時候發下宏遠,希望我能驅逐草原民族,所以現在公孫瓚的軍隊對我在忠心方面全無問題。對公孫瓚臨死的時候的願望更是執著的很,然後再把公孫瓚散在其他城市里的殘余軍隊收降,在經過嚴格選拔,這支軍隊足有五萬人之眾。」田疇兩人聽得目瞪口呆,雖然以前幽州的軍隊也不少,劉虞和公孫瓚的軍隊加在一起足有二十萬以上。但是大多數都是農民兵,尤其是劉虞手下的士兵,他們原本是在黃巾軍之亂中逃到幽州的其他州郡的農民,因為向往在劉虞治下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才前來投奔,由此可以想見這支軍隊的素質,若非如此。公孫瓚怎么可能帶著數百人就可以從城中突圍,殺得擁有數萬人的劉虞望風而逃?劉虞沒有軍事才能當然是主要原因,但是軍隊素質低下也是重要原因,若是劉虞圍城的時候換成青州軍,打死公孫瓚也做不到這一點。相比之下,太史慈投在幽州的這八萬人可是太恐怖了,完全可以超越原來的那二十萬人。

被太史慈精簡下來的大約十多萬人當然是回家務農了。

太史慈看這兩人驚訝的表情,心道這算什么,於是微笑道:「此外,還有在豫州收降的十萬黃巾軍和冀州甄氏家族地五萬族兵,他們也都會到幽州來,說道將領,我在這里留下了趙雲、張郃、高覽三兄弟,還有廖化和杜遠,而且我料劉和公子收下的鮮於輔等人也會來投奔,那就更加萬無一失了。」如此一算,太史慈在幽州投放的兵力整整有二十三萬之多!

閻柔已經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了,他對草原民族了解甚深,當然知道鮮卑人的實力如何,現在青州居然動用那么多的兵力到幽州,在他看來要擊敗鮮卑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田疇卻現出一副深思的模樣,他當然知道這二十三萬大軍的效果,但是他更在計算幽州為了養活這支軍隊,到底要消耗多少錢糧。不過他沒有問,他和太史慈接觸不多,但是卻知道太史慈算無遺策、謹慎行事的特點,太史慈這么安排,自然有後招。果然,太史慈馬上就把自己對幽州的總體方略告訴了田疇。

這一下子田疇真的動容了,他沒有想到太史慈對於幽州的經營竟然這么龐大。

按時太史慈的打算,不但要把在幽州的鮮卑人趕出去和防止鮮卑人再次入侵,居然還要反過來入侵鮮卑人的土地,更要消滅草原民族來去如風的優勢,在草原上建立新城,開墾農田和種植樹木,這項工程實在是太過巨大了。這軍隊不是自己活著的時候,甚至是幾代人能夠完成的事情,也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呢。但是田疇卻不得不承認太史慈的這個主意實在是對付草原民族的最好的辦法,而太史慈居然未卜先知似的,一眼便看穿了自己的最大長處。

在建造城市方面實在是他的最大優勢所在。在田疇還處在對未來的美好憚憬當中的時候,太史慈卻想起一件事情來,便叫一名親兵進來,要他傳信到冀州去,要甄氏家族提供農具,運到幽州來;至於青州方面,太史慈也沒有放過。要那名親兵傳信給王豹和管寧,要他們運來馬多新發的可以提高農業生產,並且已經大批量生產的,當然還有大批的建築工人和糧食。

聽著太史慈的命令,田疇的眼中閃過淚花。身為幽州的本土人,當然知道邊患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太史慈現這么做他自是感動非常。太史慈卻沒有在意,他此時正在囑咐閽柔,告訴他現在是戰爭地初期,對付鮮備人的時候不妨聯合一下在草原上其他的一些弱小民族,等鮮備人補滅掉後。再想辦法分化瓦解同化這些弱小的少數民族。

閽柔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