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82部分閱讀(1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93 字 2021-02-14

俱榮,一損俱損,若長安的天子不是他的皇兄,他這個梁王也當不下去,甚至可能被殺。

一如當年諸呂一樣。

呂氏里也不是沒有好人。

但,一朝大廈將傾,管你以前做過什么,統統都被殺掉了。

甚至就連不過十三四歲的少帝兄弟以及呂氏那些在襁褓中的嬰兒,也是一個不留。

況且,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再考慮這些,確實已經沒用了。

看著地圖,劉武長嘆一聲:「棘壁是守不下去了,是時候讓張羽突圍了」

「這周亞夫」劉武搖著頭:「寡人一定要去皇兄哪里告你一狀」

在劉武看來,若是周亞夫此時揮軍南下,棘壁未必會落到現在這樣的局面。

可惜,周亞夫大軍到了睢陽後,居然就來跟他這個梁王打了照面,然後就縮在昌邑不動了。

這幾天,劉武所得到的報告居然是朝廷的軍隊,來救援梁國的周亞夫十萬大軍。在昌邑挖起了壕溝,做出一副堅壁清野,死守的模樣。

而且。周亞夫還遣使來通告他:「大王但坐睢陽,臣守昌邑。勿使吳逆一兵一卒,走脫梁國」

這是什么話嘛

「到底是寡人坐天下,還是皇兄坐天下」劉武越想就越氣憤。

但卻也無可奈何。

這周亞夫,出了名的犟脾氣,當年先帝都拿他沒辦法

當天,棘壁梁軍在韓安國的接應下,趁夜突圍。

棘壁攻防戰落下帷幕。

吳楚軍隊在棘壁城下死傷四五萬,梁軍為了支援棘壁。加之守城突圍,前後損失也差不多。

棘壁一下,前方阻擋劉濞進軍長安的障礙就只剩下睢陽了。

劉濞為此萬分得意,志得意滿的對手下將軍們道:「我等再下睢陽,就可直取長安了,滅此朝食」

無數人紛紛附和,拍馬。

因為攻下棘壁,吳軍主力,損失並不多,死的都是楚人。吳軍的精銳幾乎沒什么損失。

在這樣的局面下,誰不高興

人人都開始憧憬起進軍長安,吳王坐天下。大家各自封侯的美夢起來了。

但恆霸卻是憂心忡忡。

他的內心感到萬分的不安,因為,朝廷的援軍在三天前就已經全部抵達昌邑一帶了。

他們在做什么

沒有人知道。

他們在准備什么

同樣沒有人知道。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周亞夫天下名將,能被長安天子委任太尉,更說明了他的不凡。

在這樣的名將面前,恆霸認為,再怎么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昌邑,周亞夫中軍大營。

當棘壁陷落的消息傳來時,已是午夜。

周亞夫卻立刻起身。擂鼓升帳,召集眾將議事。

「諸君。棘壁已經在今日傍晚落入吳逆之手,吳逆已經打通向睢陽的進軍路線」眾將一到齊。周亞夫就做開場白介紹道。

這話一出,整個營帳都歡呼了起來。

當然不是為棘壁陷落,吳軍獲勝歡呼。

而是為吳王走上不歸路而歡呼。

三日前,大軍到達梁國後,周亞夫就帶著眾將,在梁國勘察了一遍,又問了許多地方百姓。然後又派人跟隨韓安國,去了前些觀察。

最終,周亞夫得出一個結論。

暫時,吳軍士氣是很高的,作戰能力也不錯,與之正面交鋒,想要在野戰取勝,對於現在的漢軍來說,還是有些力有未逮的。

但在觀察了吳軍的配屬後,許多將軍都發現了,吳軍有著一個致命的漏洞。

他的補給線太長了

現在,在棘壁城下,問題還不大,吳楚軍隊可以靠著最近攻陷的城池獲得的補給維持作戰。

但是,打仗是很耗費體力的。

那點補給,根本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所以,吳楚軍隊,肯定必須依靠從廣陵,彭城來的補給。

而從廣陵彭城運送軍糧到前線,有一個地方是關鍵。

那是淮泗

這是吳王的致命之處

只要吳軍繼續前進攻擊睢陽,就給了漢軍奇襲淮泗的有利條件。

正如周亞夫之父絳候周勃當年的親信鄧都尉向周亞夫獻策所說的那樣:吳兵銳甚,難與爭鋒,楚兵輕且亂,不能久。方為將軍計,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盡銳以功之,將軍深溝壁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糧餉道,彼吳梁相蔽而糧食竭,乃以全強制其罷極,破吳必矣

簡單的來說,這個戰略,就是把梁國送給吳國去打,等吳軍打累了,忽然斷其糧道,人是鐵,飯是鋼,沒了糧食,吳軍立刻就是廢除。

然後,只要再堅壁清野,不給吳軍破釜沉舟的機會。

那么,吳軍想不敗都難

這個計劃,周亞夫兩日前就已經報給了長安,得到了批准。

此刻,棘壁陷落,就代表著這計劃的開始。

毫不誇張的說,吳楚聯軍越過棘壁的同時,也是他們覆亡的開始未完待續

ps:咳咳,還差1000字~但撐不住了,先睡覺去~

第三百一十五節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1

>

最近幾天,長安真是如走馬觀花一般,上演著一幕幕大戲。

先是吳軍攻陷棘壁之後,兵鋒直指梁都睢陽。

為了保住睢陽,梁王劉武一面調兵遣將,一面不斷的派人來長安告御狀。

告周亞夫坐視睢陽被吳楚圍攻。

梁王一告狀,東宮就急了起來。

劉武可是竇太後的寶貝心肝小棉襖,東宮一日連發三道懿旨督促皇帝下令讓周亞夫大軍立刻救援睢陽。

甚至,連劉徹這個太子都被叫到東宮,施加壓力。

但其實,這個事情,現在就連長安城里的三歲小孩子都知道了,朝廷,這是在借刀殺人呢

也就只有竇太後相信是周亞夫在故意不救梁國,坐視劉濞的軍隊猛攻睢陽。

經此一事,劉徹也算是看明白了,竇太後,其實就是個普通的瞎眼老太太,只是因為她的身份特殊,才被人敬畏。

因此,劉徹知道以後怎么伺候或者說忽悠這位皇祖母了。

簡單的很,順著或者說由著她的性子就好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周丘的侵襲被控制住了。

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情。

兩個月前,衡山國遭遇雹災,在劉徹提議下,衛綰掛衛尉銜率領一萬五千漢軍前往衡山國救災。

本來,按計劃,衛綰是該領兵回到長安交付兵權的。

但此時,吳王劉濞起兵。於是,衛綰大軍原地駐扎,同時。衡山國的軍隊也在其統帥下,加起來大概有五萬人左右。

周丘攻陷下邳之後,天子就下令授權給衛綰全權負責鎮壓和調度。

於是,衛綰就獲得了衡山淮南廬江城陽四國的兵權。

衛綰雖然是個老好人,但,終究也是武將出身,打仗還是會的。

他先是率領衡山與城陽兩國的軍隊南下救援沛郡。在沛郡東部與周丘率領的軍隊發生了戰斗,擊敗了周丘臨時湊起來裹挾的下邳軍隊,並將之驅逐出了沛郡的土地。

豐沛這個龍興之地。劉濞的故鄉算是保住了。

因此,長安彈冠相慶。

宮廷里喜氣洋洋,仿佛過節一樣。

同時,劉濞起兵到現在也有十幾天了。

各地的諸侯王。就算再遲鈍。也反應了過來。

那些與朝廷關系親密的諸侯王,開始組織勤王大軍了。

尤其是劉徹的兄弟們。

更是一個個都積極無比。

簡單一點來說,那就是形勢一片大好

是以,劉徹這個太子也能安下心來,專心在自己的思賢苑里種田攀科技樹。

這一日,劉徹剛剛在思賢苑的幾個作坊里視察了一圈。

最近幾天,劉徹是死乞白賴的從少府令岑邁手里搞來了幾個大師級的工匠。

其中一個叫白權的老工匠,甚至還是秦代少府中負責軍械生產的左戈令的後人。

左戈衙門在秦代又稱佐戈。主要職責,除了掌管皇帝的弓弩騎射之外。就是負責督造天下弩箭。

秦代仗之無敵於天下的秦弩,大部分就是左戈令的督造下設計制造出來的。

即使是如今,漢室的大黃弩的制造,也是歸於左戈衙門。

左戈衙門是少府中最龐大的一個衙門。

總共有一令九丞,分作十二個部門,同時還擁有自己的武力。

堪稱少府中的一霸。

劉徹就記得,去歲漢室祭祀宗廟所用的大雁,全部是左戈衙門從上林苑獵來的。

總數是一萬多頭

而這位白權,祖祖輩輩都是從事弓弩設計制造。

據說,大黃弩的設計工作,他也在其中摻了一腳。

因此,劉徹能把他挖過來,費的力氣真不小

劉徹將其挖過來,是希望其繼續改進大黃弩,最好能達到宋朝時的神臂弓的程度。

因為此時的大黃弩,強力是很強力了。

但奈何太過於高大上,十石的拉力,限制了大黃弩的發揮。

相較而言,宋代的神臂弓無論是制造還是保養使用都很平民化,至少,北宋軍隊中許多接受過訓練的士兵,就能熟練的使用。

不像大黃弩,非猛將勇士,根本連鉉都拉不動

而另外幾人,則是擺弄金屬的行家。

譬如一個叫鄭大的工匠,是專門給少府制造的寶劍以及寶刀淬火的牛人。

又如一個叫張力的工匠,一歲炒鋼將近五百斤,被少府奉為圭壁。注1

而劉徹看重的卻不是他們淬火有多少牛逼,或者炒鋼效率有多高。

劉徹看重的是他們的經驗。

在後世,材料學是工業的基礎之一。

而板甲的突破,恰恰需要有著材料學的支撐。

不然,鍛壓不出合格的板甲。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劉徹心里想著:「楊子重啊楊子重,你什么來呢」

剛回到行宮,王道就過來稟報:「殿下,您要奴婢找的人,奴婢已經找到了,此刻,正在外面候著」

劉徹聞言,大喜,連忙道:「快請」

臉上也露出些期待的神色。

前世,楊毅楊子重與他這個倒霉的河間王之間的交情,可謂是很深厚的。

在某種程度上說,兩人甚至是惺惺相惜的。

一個是為世俗所不容的墨家子弟,一個是被弟弟嫌棄,諸侯疏遠的倒霉國君。

今生,一切都不同了。

劉徹也沒把握,能說服楊毅為他效力。

蓋因為,墨家,基本都是些聖母無可救葯的苦行者。

權勢什么的。人家根本不看在眼里。

榮華富貴,在墨家面前更是渣渣。

你就是擺座金山在一個真正的墨家子弟面前,在他眼中。估計還不如萬有引力定律更有吸引力。

好在前世,劉徹跟楊毅打過七八年交道,對此人的脾氣和性格很了解。

心里這才多少有些底氣。

而只要能成功說服楊毅那么劉徹就能將現在天下大部分墨家子弟全部招致麾下,為其效力。

這是有先例的,秦孝公就曾經讓天下墨家聚集在秦國的旗幟下,秦國發達的科學技術體系和完整的軍械制造體系,就是在墨家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

秦國依仗於此。才能稱雄宇內,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不多時。一個穿著粗麻布深衣,頭戴方巾的年輕男子,在王道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劉徹一看。與記憶中的那個放盪不羈。灑脫無比的墨家學子楊毅不同。

現在的楊毅還是很青澀的。

即沒有長出前世那滿臉的絡腮胡子,也沒有前世那種看淡了一切的心態。

只是,跟前世一般,劉徹從楊毅眼中看到他與生俱來的那種對權力的藐視。

墨家講究三表,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墨家,就要看他認不認同三表。

墨家的三表,既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通俗的解釋就是根據歷史的經驗,考察百姓是否接受x。x是否是對百姓有用。

這個x可以是科學技術,也可以是道德倫理,甚至是國家制度。

三表法構成了墨家思想的核心,所謂的兼愛非攻,皆是圍繞三表闡述開來的思想。

前世,劉徹與楊毅相處許久,自然耳聞目濡,也被動的知道和了解了墨家的許多思想和見解。

楊毅走進這殿中只見有一個頭戴九旒身穿冕服的貴族少年,朝他微笑著。

他自然知道,這就是那個將他從雒陽傳召來長安的太子。

於是,楊毅按照路上別人教給他的規矩,跪下來,叩首拜道:「草民楊毅拜見家上」

不要以為墨家的人都是些不懂規矩,甚至是不合群的孤僻之人。

實際上,墨家除了思想有些聖母,愛鑽技術和科學的牛角尖外,其他的與常人無二,若是放在後世,也不過是些滿腦子悲天憫人的技術宅而已。

而且,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墨家在本質上,也屬於秩序的維護者。

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殊途同歸。

因此,墨家也是臣服或者說順從劉氏王朝的統治的。

只不過,這些家伙的政見和主張,跟過去劉氏的天子尿不到一個壺里去。

但劉徹卻不管這些。

管它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

「孤最近讀書,讀至腹殺子之時,常常扼腕嘆息,若世人皆如腹,何愁法令不通,政令不行」劉徹卻看著楊毅,緩緩的道:「於是,遍問諸臣,可知有墨家傳人有左右曰:雒陽楊子重,墨家子弟,可以一觀」

劉徹笑眯眯的對楊毅道:「楊毅你來跟孤解釋一下腹何以殺子」

腹,乃是秦惠王時墨家的鉅子。

墨家的鉅子,很好理解,大抵就相當於武俠小說里的掌門人。

某次腹之子殺人犯法被官吏抓捕,惠王下令將其子釋放,理由是腹年事已高,獨有一子,不可讓其絕後。

這在統治者的立場很好解釋。

籠絡人心嘛

但腹知道後,就將其子殺了,還對秦孝公說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呂氏春秋中,後世,基本很少人知道,即使此時,假如不去翻書,還真不知道。

但劉徹喜歡看書,加之最近在編輯新神農,於是就看到了這么一則故事。

從這個角度來說,墨家的人,比法家的人更尊重法律。

前提是,這個法律,得讓墨家人覺得有道理。

楊毅卻是稀里糊塗,不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涉及到學派的名聲和尊嚴時,他不能不回答,於是叩首道:「回稟家上,腹殺子為公義,其子犯法殺人,綜按漢律,以當償命,先賢殺之,是維護律法之公,天下之義也」

劉徹聞言點點頭。

比起儒家的嘴炮,墨家才是真正的行動派

像儒家嘴上說什么舍身取義,殺生成仁。

臨到頭沒幾個真正付諸行動的。

但墨家不然,史書之上,孟勝為一諾殉城,之後墨家因孝公而效忠秦國百余年,始終不曾泄露過秦國任何機密,更不曾朝三暮四,與六國有什么勾搭。未完待續

ps:這一章先發吧,等下還有~恩,今天這一章寫了一晚上,有點難寫~~~~目測一萬是做不到了今天~

順便,昨天有個bug,100w斤在漢代折合現在應該是50萬斤,,別打我~

第三百一十六節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2

>

「善」劉徹撫掌道。

他向前踱了一步問道:「今日墨家可還尚有忠勇之精神呼」